【汉字释义】仁
简单释义: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
仁rén
⒈果核或种子里最内的部分,也指某些硬壳中可吃的部分杏~∷桃~。虾~。
⒉同情,友爱,对人亲善~心。~爱。志士~人。~至义尽。
详细解释:仁 ren 部首 亻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4仁
benvolence;humanity;kernel;sensitive;
仁
rén
(1)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2)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benevolence]
仁,亲也。--《说文》
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春初·元命苞》
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温良者,仁之本也。--《礼记·儒行》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解老》
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礼记·丧服四制》
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诗·郑风·叔于田》
(3)
又如仁人(有仁德的人);仁术(施行仁道、仁政的方法);仁宇(在仁德的覆蔽之下);仁瑞(仁德的瑞兆);仁朴(仁爱朴实);仁笃(仁爱笃厚);仁诲(仁爱的教诲);仁鄙(仁爱与鄙薄)
(4)
有德者之称 [the benevolent]
(5)
旧指有仁德的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又如仁人网(传说商汤曾让猎人网开三面。指给予一条生路);仁者(有德行的人);仁里(仁者住地);仁士(仁人。有德行的人)
(7)
指事物中有恩于万物生育者,古代常与五行等相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8)
完美的道德 [perfect virtue]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9)
仁政 [benevolent government]
以德行仁者王。--《孟子》
(10)
恩惠 [kindness]
则民与子仁。--《论语》。皇疏恩也。”
厚泽深仁,遂有天下。--鲁迅《伪自由书》
(11)
同情, 怜悯 [pity]
呼而怨,欲望其哀且仁者,愈大谬矣。--柳宗元《天说》
(12)
种子外皮内的部分--常指可以食用的种子和坚果、核果及类似果实的内果皮里边的部分。字本作人”,明代后改作仁” [kernel]。如核桃仁
(13)
类似果仁的东西 [something resembling a kernel of fruit]。如瓜子仁
(14)
人 [man(pl.men)]
仁者,人也。--《礼记·中庸》。注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
仁者,人也。--《孟子·尽心下》
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论语·雍也》
(15)
古县名 [ren]
又并蒲、衍、首、垣,以临仁、平丘。--《史记·春申君列传》
(16)
水名 [ren river]
乌江,府东七十里;源出水西蛮界,绕府南与湘、洪、仁三江合。--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17)
等于8尺(一说7尺,也有说5.6尺或4尺的)的中国古代长度单位。通仞” [ren]
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仁之高,台(始)于足下。--《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
(18)
姓
仁
rén
(1)
有感觉能力--与不”连用,作否定式 [sensitive]。如两手不仁;皮肤不仁
(2)
温润 [warm and rich]
汉水重安而宜竹,江水肥仁而宜稻。--《淮南子》
(3)
敬辞。旧时常用于书信中 [kind; my good;my dear] 。如仁台;仁兄
仁
rén
(1)
亲爱 [love]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陛下] 有仁民爱物之意。--王安石《上时政书》
(2)
同情;怜悯 [sympathize]
将大其声,疾呼而望其仁之也。--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
(3)
思念 [miss]
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礼记·仲尼燕居》
仁爱
rén ài
[charity] 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
对谁也不要生坏心,对所有的人都要仁爱
仁慈
réncí
[kindhearted;benevolent] 仁爱慈善
大将军仁慈不肯发令。--《广州军务记》
仁德
réndé
[benevolent moral integrity] 待人宽厚而好施恩德
仁弟
réndì
[(used to address one"s younger friend or student) my dear friend] 敬辞,称比自己小的朋友
仁厚
rénhòu
[gracious] 为人忠诚老实
仁厚的丈夫
仁惠
rénhuì
[benevalent;kind;merciful] 仁慈;仁厚
孙讨虏聪敏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仁民爱物
rénmín-àiwù
[to love all people and animals] 爱护百姓,爱惜万物。形容官吏廉能爱民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仁人君子
rénrén-jūnzi
[men of good will] 指有道德、人品高尚的人。泛指热心助人的好心人
亘古及今,仁人君子,弗合忘本之。--明·笑笑生《金瓶梅》
仁人义士
rénrén-yìshì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信守节义的人
仁人志士
rénrén-zhìshì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有德行、有志向、为理想而献身的人
至于仁人志士,不幸偃蹇于卑投,竭力以行其所志,…--明·归有光《送夹江张先生序》
仁术
rénshù
(1)
[kindness;humanity]∶仁道
非仁术也。--清·方苞《狱中杂记》
(2)
[carry out humanitarian rule]∶推行仁政的策略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仁心仁术
rénxīn-rénshù
[both with a benevolent mind and art] 谓有仁爱之心,方能有济世之术◇用作称颂医生医术高明的话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仁兄
rénxiōng
[my dear friend] 旧时对同辈友人的敬词,多用于书信
仁言利博
rényán-lìbó
[words benefit universal benevolence] 谓仁爱者的话,使人人受益
君子曰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左传·昭公三年》
仁义
rényì
(1)
[kindheartedness and justice]∶宽厚正直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韩非子·五蠹》
仁义之举
(2)
[gentle][方]∶性情温顺,通达事理
仁义道德
rényì-dàodé
[justice and virtue] 泛指封建社会的一切道德准则,原先有褒义◇指伪君子的口头禅,也就有了贬义
今重甲循兵,不可以逾险;仁义道德,不可以来朝。--《战国策·赵策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énzhě jiàn rén,zhìzhě jiàn zhì
[the benevolent see benevolence and the wise see wisdom] 《易·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为之智。”指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
仁政
rénzhèng
(1)
[policy of benevolence]∶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的政治方略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孟子》
(2)
[benevolent government]∶仁慈的统治措施
仁至义尽
rénzhì-yìjìn
[most perfectly fulfilled both in love and duty] 表示对人的规劝和帮助已经达到最大限度
虚极静笃道乃见,仁至义尽余何忧。--宋·陆游《秋思之十》
仁
rén ㄖㄣˊ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a.仁爱与正义;b.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
(3)
姓。
郑码nbd,u4ec1,gbkc8ca
笔画数4,部首亻,笔顺编号3211
展开阅读
仁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贻
简单释义:
贻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同本义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洢《核舟记》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清·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遗留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
贻yí
⒈赠给,送给~人。
⒉遗留~害。~误。自~伊戚(伊是,此。戚忧愁。〈喻〉自寻烦恼)。
详细解释:贻 yi 部首 贝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9贻
leave behind; present;
贻
(1)
賝
yí
(2)
(形声。从贝,台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赠送)
(3)
同本义 [present]
贻我彤管。--《诗·邶风·静女》
美人之贻。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韩愈《师说》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明·魏学洢《核舟记》
(4)
古经传中诒、贻见互。清·郑珍说贻”字皆汉后所改。如贻饷(留赠);贻赠(馈赠,赠送)
(5)
遗留 [leave behind;bequeath]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
坐贻聋瞽。--唐·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贻累(连累);贻笑(诒笑。被人讥笑);贻谋(留下的主意);贻厥(贻留;厥其);贻燕(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贻臭万年(恶名留传后世,万世难除)
贻
(1)
賝
yí
(2)
贻贝属或有关属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mussel],通常有一个卵形或长形贝壳,具一黑色角质层并依动物分泌的细丝状足丝附着在基层
贻患
yíhuàn
[sow seeds of disaster] 留下祸患
贻患无穷
贻害
yíhài
[leave a legacy of trouble] 留下祸害
贻害无穷
贻人口实
yírén-kǒushí
[give occasion for talk] 留下被人攻击的话柄
贻误
yíwù
(1)
[mislead]∶错误引领,使入歧途
贻误青年
(2)
[affect adversely;bungle]∶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贻误工作
贻笑大方
yíxiào-dàfāng
[give an expert cause for langhter;incur the ridicule of those who know] 被有学问或内行的人所笑
小生意下却疑是此剑,但说来又恐不是,岂不贻笑大方?--清·钱彩《说岳全传》
贻
(賝)
yí ㄧˊ
(1)
赠给。
(2)
遗留,留下~害。~误(使受到坏的影响)。~训。~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郑码lozj,u8d3b,gbkeadd
笔画数9,部首贝,笔顺编号253454251
展开阅读
贻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