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礼
简单释义:
礼
(会意。从示,从豱。豱”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
礼(禮)lǐ
⒈尊敬或客气的态度、动作~貌。敬~。
⒉适应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形成的仪式、仪节典~。婚~。
⒊〈表〉庆贺或敬意的事物~物。~品。国庆献~。
详细解释:礼 li 部首 礻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5礼
ceremony; courtesy; gift; manners;
礼
(1)
秠
lǐ
(2)
(会意。从示,从豱(lǐ)。豱”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3)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秠,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5)
表示敬意;尊敬 [respect]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7)
礼拜,顶礼膜拜 [worship]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8)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9)
礼遇;厚待 [courteous reception]
礼天下之奇才。--宋·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10)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礼
(1)
秠
lǐ
(2)
礼节 [courtesy]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3)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4)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5)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6)
礼仪 [ceremony]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7)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8)
礼物 [gift]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9)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10)
礼貌 [courtesy;etiquette;manness]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2)
礼文;礼书 [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3)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4)
通体”(tǐ)。身体 [body]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5)
姓
礼拜
lǐbài
(1)
[week]∶星期
下礼拜
(2)
[sunday]∶星期日
今儿过礼拜
礼拜
lǐbài
(1)
[religious service;worship]
(2)
古代礼拜节
问到人们何以礼拜并说出三个理由
(3)
行礼叩拜
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西游记》
礼拜堂
lǐbàitáng
[chapel;church] 教堂
礼拜天
lǐbàitiān
[sunday][口]∶星期日(基督教新教谓基督耶稣在该日复活,故拜上帝礼仪多在此日进行)。也叫礼拜日”
礼宾官
lǐbīnguān
[protocol officer;master of ceremonies] 见典礼官”
礼宾司
lǐbīnsī
[the protocol department; office of protocol] 政府中专管迎宾仪式的部门
礼部
lǐbù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
礼单
lǐdān
[list of gifts] 载明礼物的帖单
礼服
lǐfú
[ceremonial dress (robe);formal attire;glad rags; full dress; war paint] 在庄重的场合或举行仪式时穿的服装,如晚礼服
礼官
lǐguān
[protocol officer] 主管礼仪的官
礼官则表贺。--《明史》
礼花
lǐhuā
[fireworks displayed at celebrations] 大型、隆重庆典活动中施放的烟火
礼记
lǐjì
[li ji(book of rites)]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礼教
lǐjiào
[the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 礼仪教化
礼节
lǐjié
[courtesy;etiquette;ceremony] 礼仪规矩
教皇授职仪式上的礼节
礼节甚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史记·货殖列传》
此妇无礼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礼金
lǐjīn
[monetary gifts] 送礼的现金
礼帽
lǐmào
[top hat that goes with formal dress] 举行典礼时所用之帽,与礼服同用
礼炮
lǐpào
[salvo;gun salute; saluting gun] 举行隆重庆典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
礼品
lǐpǐn
[gift;present] 送礼用的物品
礼聘
lǐpìn
[invite or engage sb.in a polite,respectful way; courteously invite] 以尊敬的方式聘请
礼器
lǐqì
[sacrificial vessel; ritual article] 古时祭祀用的各种器物,如鼎、簋、觚、钟等
礼让
lǐràng
[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comity] 守礼谦让
礼尚往来
lǐshàngwǎnglái
[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 deal with sb. as he deals with you; pay sb. back in his own coin] 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礼数
lǐshù
[courtesy;etiquette] [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礼俗
lǐsú
[etiquette and custom] 礼仪习俗,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
礼堂
lǐtáng
[auditorium; assembly hall] 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
礼帖
lǐtiě
[list of gifts] 犹礼单。指请柬
礼物
lǐwù
(1)
[gift; contribution; donation; present; tribute]∶赠送给人的物品
(2)
[shower]∶朋友或好心祝愿者们带来的物品
新娘收到一批寝具和炊具礼物
礼贤下士
lǐxián-xiàshì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礼仪
lǐyí
[etiquett;rite; ritual] 礼节和仪式
礼义
lǐyì
[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礼义廉耻
lǐyì-liánchǐ
[sense of propriety,justice,honesty and honor] 礼为贵贱尊卑要分明,义为事之宜,廉为廉洁方正,耻为识羞耻。指为人要有道德修养
礼义廉耻不立,人君以自守也。--《管子·立政》
礼遇
lǐyù
[courteous reception; treat with courtesy] 以礼相待
受到礼遇
礼赞
lǐzàn
(1)
[praise respectfully] 以崇敬的心情称赞表扬
白杨礼赞
(2)
佛教用语,指佛、法、僧礼拜三宝及颂经
礼则
lǐzé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礼仪的准则;礼法
礼制
lǐzhì
[social institutions,set of etiquette] 礼仪制度
礼治
lǐzhì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 rule of the rites] 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
礼
(秠)
lǐ ㄌㄧˇ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郑码wsz,u793c,gbkc0f1
笔画数5,部首礻,笔顺编号45245
展开阅读
礼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然
简单释义:
然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然,烧也。--《说文》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
可以照见怪物◇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明白
夫燧之取火于日,
然rán
⒈是,对以为~。
⒉如此,这样当~。不尽~。
⒊(表示转折)但是,不过,可是~而。~后。
⒋(表示进一层)那么,这样就~则。
⒌在词尾。〈表〉状态忽~。显~。欣~。偶~。
⒍〈古〉通"燃"。燃烧。
详细解释:然 ran 部首 灬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2然
but; correct; however; like that; right; so;
然
rán
(1)
(会意兼形声。下形,上声。四点是火的变形。声符读 yàn,是狗肉的意思,下面加火以烤狗肉。本义燃烧)
(2)
同本义。然”是燃”的本字 [burn]
然,烧也。--《说文》
(3)
俗字作燃”
若火之始然。--《孟子》
蒸间容蒸,然者处下焉。--《管子·弟子职》
夜然脂照城外。--《三国志·刘馥传》
(4)
又如然海(古代传说中的油海,其水可燃);然脂(点油脂或蜡烛照明);然灰(死灰复燃);然除(烧毁);然火(点火);然炬(点燃火炬);然脂(泛指点燃火炬);然犀(传说点燃犀牛的角可以照见怪物◇以明察事务为然犀);然灯(点灯)
(5)
明白 [understand]
夫燧之取火于日,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葵之乡日,虽有明智,弗能然也。--《淮南子·览冥》
(6)
耀;照耀 [dazzle]
然目之绮,裂鼻之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正始寺》
(7)
以为…对;同意 [agree]
广以为然。--《史记·陈涉世家》
愬然之。--《资治通鉴·唐纪》
(8)
又如然纳(同意采纳);然疑(半信半疑,犹豫不决);然赞(赞同);然然可可(犹唯唯诺诺);然可(同意);然诺(答允,许诺);然许(然信。许诺;信守诺言);然信(然诺,许诺);然可(应允)
(9)
形成 [form]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大戴礼记》
(10)
宜;合适 [fit]
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淮南子》
然
rán
(1)
但是,然而 [but]
[虎]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唐·柳宗元《三戒》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然且(然而;尚且);然如(然而)
(3)
虽然。表示让步关系 [although]。如然是(虽然);然虽(虽然)
(4)
于是 [thereupon]
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史记》
(5)
然后;才 [then]。如然乃(然后);然始(犹然后)
然
rán
是,对 [yes] 假借为噛。
然,应也。--《广雅》
子曰然。--《论语·阳货》
不侵为然诺者也。--《史记·张耳陈馀传》
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邪?”晏子对曰然,是也。”--《晏子春秋》
然
rán
(1)
如此,这样,那样 [so;like that]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荀子·劝学》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
(2)
又如理所当然;其实不然
然
rɑn
(1)
用作形容词或副词的词尾,表示状态,有如”的意义
庞然大物也。--唐·柳宗元《三戒》
康肃忿然曰。--宋·欧阳修《卖油翁》
(2)
又如突然;斐然;欣然;惠然;贸然;蔚然
(3)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比拟,有…的样子”之意。常与如”、若”连用,有如…一般”、像…一样”之意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礼记》
(4)
用作句末语气词,表示断定或决定,相当于古汉语的焉”、也”
穆公召县子而问然。--《礼记》
然
rán
姓
然而
rán ér
[yet;however;but] 从另一方面来说--表示转折关系
乐曲终止了,然而无人离席
然而汝亦不在人间。--清·袁枚《祭妹文》
然后
ránhòu
[then;after that ] 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或一段的开头,表示某一行动或情况发生后,接着发生或引起另一行动或情况,有的跟前一分句的先”、首先”相呼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然诺
ránnuò
[promise] 允诺,答应。--不管表达方式如何,对未来要发生或不会发生的某些事所做的保证
而布衣之徒,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史记·游侠列传》
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后汉书·申屠刚传》
重然诺
然则
ránzé
[then] 连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既然这样,那么…”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然
rán ㄖㄢˊ
(1)
对,是~否。不~。不以为~。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纳(以为对而采纳)。~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后。~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飘飘~。
(6)
古同燃”。
郑码rssu,u7136,gbkc8bb
笔画数12,部首灬,笔顺编号354413444444
展开阅读
然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