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先秦·屈原《远游》
南北顺椭,其衍几何
先秦·屈原《天问》
雷开阿顺,而赐封之
先秦·屈原《天问》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先秦·屈原《天问》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先秦·屈原《天问》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
先秦·屈原《九章》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先秦·屈原《九章》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先秦·屈原《九章》
不可久淫些
先秦·屈原《招魂》
不可以久些
先秦·屈原《招魂》
容态好比,顺弥代些
先秦·屈原《招魂》
念我长生而久仙兮,不如反余之故乡
两汉·贾谊《惜誓》
梅伯数谏而至醢兮,来革顺志而用国
两汉·贾谊《惜誓》
孰魁摧之可久兮,愿退身而穷处
先秦·庄忌《哀时命》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独廉洁而不容兮,叔齐久而逾明
两汉·东方朔《七谏》
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
两汉·东方朔《七谏》
皇天保其高兮,后土持其久
两汉·东方朔《七谏》
宁为江海之泥涂兮,安能久见此浊世
两汉·东方朔《七谏》
宣游兮列宿,顺极兮彷徉
两汉·王褒《九怀》
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
两汉·王褒《九怀》
唐虞兮不存,何故兮久留
两汉·王褒《九怀》
惟时俗兮疾正,弗可久兮此方
两汉·王褒《九怀》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两汉·刘向《九叹》
赴江湘之湍流兮,顺波凑而下降
两汉·刘向《九叹》
波澧澧而扬浇兮,顺长濑之浊流
两汉·刘向《九叹》
乘隆波而南渡兮,逐江湘之顺流
两汉·刘向《九叹》
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
两汉·刘向《九叹》
默顺风以偃仰兮,尚由由而进之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唐代·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此道昔归顺,西郊胡正繁
唐代·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唐代·马戴《灞上秋居》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唐代·王维《西施咏》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唐代·韩愈《石鼓歌》
侯王将相望久绝,神纵欲福难为功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唐代·王维《秋夜曲》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唐代·李白《玉阶怨》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唐代·杜甫《丽人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人间别久不成悲
宋代·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念去来、岁月如流,徘徊久、叹息愁思盈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又闻本朝使命将至,感慨久之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月赋》
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但过午则日光射人,不堪久坐耳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於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礼
魏晋·左思《三都赋》
肴醳顺时,腠理则治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於时东鳀即序,西倾顺轨
魏晋·左思《三都赋》
溯洄顺流,噞喁沈浮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托沈阴以圹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试偃息于茂林,乃久羡于抽簪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节轖
两汉·枚乘《七发》
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形旖旎以顺吹兮,瞋以纡郁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倾岸洋洋,立而熊经,久而不去,足尽汗出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砉敥嘎嘤,毛发尽竖,竦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
唐代·韩愈《送穷文》
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剑阁铭》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幽通赋》
所贵圣人至论兮,顺天性而断谊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北征赋》
夫何阴曀之不阳兮,嗟久失其平度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宁顺从以远害,不违迕以丧生
两汉·祢衡《鹦鹉赋》
恃隆恩于既往,庶弥久而不渝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俭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为不顺于父母,如穷人无所归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处而处,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王顺、长息则事我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节》
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曾子《第六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子思《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