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春秋·佚名《汉广》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春秋·佚名《燕燕》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春秋·佚名《简兮》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春秋·佚名《谷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春秋·佚名《北风》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春秋·佚名《风雨》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春秋·佚名《风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春秋·佚名《风雨》
溱与洧,方涣涣兮。
春秋·佚名《溱洧》
士与女,方秉蕑兮。
春秋·佚名《溱洧》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春秋·佚名《鸡鸣》
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室兮。在我室兮,履我即兮。
春秋·佚名《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春秋·佚名《东方未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春秋·佚名《蒹葭》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我东曰归,我心西悲。制彼裳衣,勿士行枚。蜎々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春秋·佚名《东山》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春秋·佚名《采芑》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
春秋·佚名《小雅·谷风》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
春秋·佚名《黍苗》
何草不黄?何日不行?何人不将?经营四方。
春秋·佚名《何草不黄》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
春秋·佚名《大明》
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
春秋·佚名《行苇》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春秋·佚名《皇矣》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无纵诡随,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春秋·佚名《民劳》
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积乃仓;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春秋·佚名《公刘》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春秋·佚名《崧高》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文王,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春秋·佚名《我将》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春秋·佚名《执竞》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春秋·佚名《玄鸟》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骑胶葛以杂乱兮,斑漫衍而方行
先秦·屈原《远游》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先秦·屈原《远游》
览方外之荒忽兮,沛罔瀁而自浮
先秦·屈原《远游》
经营四方兮,周流六漠
先秦·屈原《远游》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先秦·屈原《天问》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先秦·屈原《天问》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先秦·屈原《天问》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先秦·屈原《天问》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先秦·屈原《天问》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离芳蔼之方壮兮,余萎约而悲愁
先秦·宋玉《九辩》
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
先秦·宋玉《九辩》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
先秦·宋玉《九辩》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鉏铻而难入
先秦·宋玉《九辩》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先秦·屈原《离骚》
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先秦·屈原《离骚》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先秦·屈原《九章》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先秦·屈原《九章》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先秦·屈原《九章》
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先秦·屈原《九章》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先秦·屈原《九章》
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
先秦·屈原《九章》
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
先秦·屈原《招魂》
东方不可以讬些
先秦·屈原《招魂》
南方不可以止些
先秦·屈原《招魂》
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
先秦·屈原《招魂》
北方不可以止些
先秦·屈原《招魂》
天地四方,多贼奸些
先秦·屈原《招魂》
网户朱缀,刻方连些
先秦·屈原《招魂》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先秦·屈原《招魂》
雾雨淫淫,白皓胶只
先秦·屈原《大招》
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先秦·屈原《大招》
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两汉·贾谊《惜誓》
虽知困其不改操兮,终不以邪枉害方
先秦·庄忌《哀时命》
虹霓纷其朝霞兮,夕淫淫而淋雨
先秦·庄忌《哀时命》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两汉·东方朔《七谏》
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
两汉·东方朔《七谏》
路室女之方桑兮,孔子过之以自侍
两汉·东方朔《七谏》
怨思贤士穷而隐处兮,廉方正而不容
两汉·东方朔《七谏》
夫方圜之异形兮,势不可以相错
两汉·东方朔《七谏》
流星坠兮成雨,进瞵盼兮上丘墟
两汉·王褒《九怀》
惟时俗兮疾正,弗可久兮此方
两汉·王褒《九怀》
思哽饐兮诘诎,涕流澜兮如雨
两汉·王逸《九思》
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两汉·王逸《九思》
乱曰:天庭明兮云霓藏,三光朗兮镜万方
两汉·王逸《九思》
遡高风以低佪兮,览周流于朔方
两汉·刘向《九叹》
升虚凌冥沛浊浮清入帝宫兮,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太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鼓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西周·姬昌《坤卦》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西周·姬昌《比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西周·姬昌《小畜卦》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西周·姬昌《小畜卦》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西周·姬昌《睽卦》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西周·姬昌《夬卦》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西周·姬昌《困卦》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西周·姬昌《鼎卦》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西周·姬昌《小过卦》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西周·姬昌《既济卦》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代·孟浩然《春晓》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唐代·None《杂诗》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唐代·郑畋《马嵬坡》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唐代·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唐代·韩偓《已凉》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唐代·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唐代·李商隐《风雨》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唐代·韦庄《章台夜思》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唐代·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赋得暮雨送李曹》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唐代·马戴《灞上秋居》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唐代·崔涂《孤雁二首·其二》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唐代·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唐代·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唐代·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唐代·李商隐《春雨》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唐代·杜甫《登楼》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唐代·韩翃《同题仙游观》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唐代·韩翃《同题仙游观》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唐代·王维《西施咏》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唐代·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唐代·韦应物《东郊》
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唐代·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代·杜甫《古柏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代·李颀《古意》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唐代·韩愈《山石》
五岳祭秩皆三公,四方环镇嵩当中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代·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二》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唐代·杜甫《兵车行》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朔方健儿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唐代·杜甫《哀王孙》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少年听雨歌楼上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壮年听雨客舟中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而今听雨僧庐下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宋代·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几点催花雨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黄昏疏雨湿秋千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代·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
宋代·李清照《念奴娇·春情》
黄昏却下潇潇雨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宋代·高观国《少年游·草》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宋代·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宋代·王雱《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宋代·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轻寒细雨情何限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远岸收残雨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宋代·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烟雨却低回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
宋代·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宋代·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
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
宋代·王清惠《满江红·题南京夷山驿》
夜雨滴空阶,孤馆梦回,情绪萧索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
宋代·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短雨残云无意绪
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愁云淡淡雨潇潇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啼红正恨清明雨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歌罢花如雨
宋代·李元膺《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小窗风雨碎人肠
宋代·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
宋代·阮逸女《花心动·春词》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春潮雨霁轻尘歇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风雨满苹洲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宋玉方悲庾信愁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不似当时,小桥冲雨,幽恨两人知
宋代·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正黄昏时候杏花寒,廉纤雨
宋代·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细雨归鸿,孤山无限春寒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散作一川香雨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风急桃花也似愁,点点飞红雨
宋代·None《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倚危墙,登高榭,海棠经雨胭脂透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春时江上帘纤雨
宋代·江开《菩萨蛮·商妇怨》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
南北朝·江淹《别赋》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月赋》
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客难东方朔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故能居然而辨八方
魏晋·左思《三都赋》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魏晋·左思《三都赋》
非醇粹之方壮,谋踳驳於王义
魏晋·左思《三都赋》
培塿之与方壶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风无纤埃,雨无微津
魏晋·左思《三都赋》
竦峭双碣,方驾比轮
魏晋·左思《三都赋》
飞陛方辇而径西,三台列峙以峥嵘
魏晋·左思《三都赋》
雷雨窈冥而未半,皦日笼光於绮寮
魏晋·左思《三都赋》
畜为屯云,泄为行雨
魏晋·左思《三都赋》
比沧浪而可濯,方步朓而有逾
魏晋·左思《三都赋》
壹八方而混同,极风采之异观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克翦方命,吞灭咆烋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星有风雨之好,人有异同之性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乌闻梁岷有陟方之馆、行宫之基欤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荒陬谲诡,则有龙穴内蒸,云雨所储
魏晋·左思《三都赋》
高闱有闶,洞门方轨
魏晋·左思《三都赋》
水浮陆行,方舟结驷
魏晋·左思《三都赋》
俞骑骋路,指南司方
魏晋·左思《三都赋》
叠华楼而岛跱,时仿於方壶
魏晋·左思《三都赋》
飞轻轩而酌绿酃,方双辔而赋珍羞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盖亦先生之所高会,而四方之所轨则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乐湑衎其方域,列仙集其土地
魏晋·左思《三都赋》
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乃刚悍生其方,风谣尚其武
魏晋·左思《三都赋》
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异物崛诡,奇于八方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先秦·宋玉《高唐赋》
湫兮如风,凄兮如雨
先秦·宋玉《高唐赋》
风止雨霁,云无所处
先秦·宋玉《高唐赋》
”王曰:“寡人方今可以游乎
先秦·宋玉《高唐赋》
遇天雨之新霁兮,观百谷之俱集
先秦·宋玉《高唐赋》
有方之士,羡门高谿
先秦·宋玉《高唐赋》
盖发蒙,往自会,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九窍通郁,精神察滞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于兹迄今,情伪万方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蚊对》
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且其怪松入枫,礜石罔草,碎碑埋甎,枯胔碧骨,皆足以兴吐云雨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余方龃龉世度,将欲过而问之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
两汉·蔡邕《述行赋》
余有行于京洛兮,遘淫雨之经时
两汉·蔡邕《述行赋》
云郁术而四塞兮,雨濛濛而渐唐
两汉·蔡邕《述行赋》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
两汉·蔡邕《述行赋》
皇家赫而天居兮,万方徂而星集
两汉·蔡邕《述行赋》
终其永怀,窘阴雨兮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理兵于朔方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对曰:“凶年饥岁,君之民老弱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归市者弗止,芸者不变,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规矩,方圆之至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汤执中,立贤无方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大国地方百里,君十卿禄,卿禄四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二节》
虽有不同,则地有肥硗,雨露之养,人事之不齐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天子之地方千里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诸侯之地方百里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周公之封于鲁,为方百里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太公之封于齐也,亦为方百里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今鲁方百里者五,子以为有王者作,则鲁在所损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节》
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