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知
简单释义: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详细解释:知 zhi 部首 矢 部首笔画 05 总笔画 08知
be aware of; be in charge of; inform; know; notify; realize;
知
zhī
(1)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2)
同本义 [know]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3)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4)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知不道(不知道);知兵(通晓军事);知古今(识古通今);知足不辱(自知满足就不会招致羞辱);知命不忧(识天命者无忧虑)
(5)
懂得,了解,理会 [understand]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唐·韩愈《杂说》
(6)
又
真不知马。
人非生而知之者。--唐·韩愈《师说》
不知御。--明·刘基《卖柑者言》
知幸与不幸。--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7)
又如知道眉高眼低(比喻懂事);知窍(能见机行事;知趣);知局(知趣);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知心着意(彼此了解,心意投合);知我(深切了解我);知好歹(明白道理,懂事);知情识趣(懂情意,善体贴);知高识底(说话、做事懂得掌握分寸)
(8)
主持;管理 [administer]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越语上》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王建《温泉宫行》
(9)
又如知更(主管更漏);知内外事(主持内政和外交事务);知客寮(寺院中的接待客);知印(主持用印);知贡举(唐宋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
(10)
识别;区别 [distinguish]
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淮南子》
(11)
又如知时达变(识时务,善变通);知人则哲(能识别人的贤愚善恶就聪明)
(12)
赏识 [appreciate]
含愁更奏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卢仝《有所思》
(13)
又如知爱(赏识喜爱);知器(赏识,器重);知遇(赏识;优待);知怜(赏识爱护);知重(赏识;看重)
(14)
要好 [be close friends]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张胜相知。--《汉书·李广苏建传》
(15)
又如知慰(关心;抚慰);知契(知心投合)
(16)
感到,感觉,察觉 [perceive]
[君主]又损其生以资天下之人,而终不自知。--《吕氏春秋·情欲》
识者固知。--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17)
参与 [participate in;have a hand in]
高、鲍将不纳君,而立公子角,国子知之。--《左传·成公十七年》
知
zhī
(1)
知识 [knowledge]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2)
又如求知欲;真知灼见;无知;通过努力学习,可以由无知转化为有知
(3)
知觉 [consciousness]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韩愈《祭十二郎文》
(4)
知己 [bosom friend]
绝宾客之知。--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天涯占梦数,疑误有新知。--李商隐《凉思》
(5)
又如知心腹(亲信)
(6)
智”的古字。智慧;才智 [wisdom;ability]
故夫知效一官。--《庄子·逍遥游》
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里仁》
汝多知乎?--《列子·汤问》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大知而察。--清·刘开《问说》
(7)
又如知力(才智能力);知士(才智之士)
知道
zhīdɑo
(1)
[know]∶通晓天地之道,深明人世之理
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管子》
(2)
[know road]∶认识道路
今得遣归,既不知道,不能独行,为我得一伴否?--晋·干宝《搜神记》
(3)
[know;realize;be aware of]∶晓得,谓对事物有所了解、认识
知道了发生过的情况
知底
zhīdǐ
[know the inside story] 知道底细或内情
知根知底
知恩报恩
zhī ēn-bào ēn
[concious of a kindness and acknowledging a duty to repay it] 既知别人对自己有恩德,便设法相报其恩
我今日杀兄长呵,却不知恩报恩。--《元曲选外编》
知法犯法
zhīfǎ-fànfǎ
[deliberately break the law] 明知法度森严,却有意触犯法律
知府
zhīfǔ
[magistrate of district] 明朝以来对府一级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
宁夏知府。--唐·高适《别董大》
知府朱孝纯。--清·姚鼐《登泰山记》
知根知底
zhīgēn-zhīdǐ
[know inside out] 指有较深入的了解
我们是老朋友啦,彼此都知根知底
知过必改
zhīguò-bìgǎi
[always correct an error when one becomes aware of it] 知道了过错,一定改正
知己
zhījǐ
(1)
[know oneself]∶了解、赏识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高适《别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知己知彼
zhījǐ-zhībǐ
[knowing one"s own situation and that of the enemy] 对自己和对方都了解得很透彻
知觉
zhījué
(1)
[consciousness]∶感觉
恢复知觉
(2)
[perception] [心]∶感性认识
知觉异常
(3)
[know]∶知觉;觉察
我不出手,敌不知觉
(4)
[understand;comprehend]∶领会;会意
初不知觉
知类
zhīlèi
[reasoning;inference] 懂得类推事理
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
知冷知热
zhīlěng-zhīrè
[care for with great solicitude] 关心痛养起居,照顾周到细致
对你知冷知热的就不错了,还要人家怎么样呢?
知了
zhīliǎo
[cicada] 蝉的俗称
知名
zhīmíng
(1)
[well-known;noted;celebrated;famous]∶出名。声名为世所知
知名人士
(2)
[know reputation or name]∶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岸旁草树密,往往不知名
(3)
[inform surname]∶告知姓名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礼记》
知命
zhīmìng
(1)
[the age of fifty]∶《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用知命”指五十岁
年逾知命
(2)
[know destiny]∶认识天命或命运
乐天知命
知难而进
zhīnán érjìn
[press forward in the face of difficulties] 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前进
知难而退
zhīnán értuì
[withdraw after learning of the difficulties] 原指作战时要见机而动,不硬做做不到的事情◇指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去克服
知其一,不知其二
zhī qí yī,bù zhī qí èr
[know only one aspect of a thing] 只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不清楚它的另一方面,认识片面
知青
zhī-qīng
[educated youth] 是中国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特指那时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
知情
zhīqíng
(1)
[grateful]∶领情
你每天花费时间与我分担家务,让我安心工作,我很知情
(2)
[know the facts of the case or the details of an incident]∶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
知情故纵
知情不报
zhīqíng-bùbào
[misprision;conceal what one knows of a case]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
对叛逆罪的知情不报者
知情达理
zhīqíng-dálǐ
[reasonable;sensible] 懂得人情,明达事理
知情人
zhīqíngrén
[insider;person in the know] 知道内情的人
知趣
zhīqù
[know how to behave in a delicate situation] 言行恰如其分,不惹人讨厌
这人也太不知趣了!
知人善任
zhīrén-shànrèn
[to use a man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熟知各人的能力,分别委以胜任的职务
知人之明
zhīrénzhīmíng
[ability to appreciate a person"s character and capability] 识别他人贤愚善恶的本领
恐怕有累令兄知人之明,总是不去的为是。--《老残游记》
知人知面不知心
zhī rén zhī miàn bù zhī xīn
[you may know a person"s face but not his heart] 了解其人面貌,不了解其人内心世界。比喻人心难测
知识
zhīshi
(1)
[knowledge]∶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
高等数学知识
(2)
[friend]∶认识的人;朋友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3)
[intellectual]∶指有关文化学术的
知识界
(4)
[know]∶知道;懂得
知识事体
知识产权
zhīshi chǎnquán
[intellectual asset in the form of copyright and/or patent] 指法律规定公民、法人对其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领域中的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主要包括两部分(1)版权以及近似版权的邻接权;(2)工业产权,主要指专利、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商标以及服务(劳动)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等
知识分子
zhīshifènzi
[intellectual]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例如从事文学和艺术工作的人
知识青年
zhīshi qīngnián
[edeucated youth] 参见知青”
知事
zhīshì
(1)
[county magistrat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初期对县一级最高行政官的称呼
(2)
[sensible]∶通晓事理;懂事
知疼着热
zhīténg-zháorè
[feel for another person like oneself] 指对人非常关心体贴
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zhī wú bù yán,yán wú bù jìn
[say all you know and say it without reserve] 就其所知,毫无保留地说出来
知悉
zhīxī
[know] 知道;了解
知悉内情
知县
zhīxiàn
(1)
[(in ming and qing dynasty) county magistrate] 明朝以来县一级最高行政长官的正式称呼
淳安知县。--《明史》
(2)
又
知县霍与瑕。
知晓
zhīxiǎo
(1)
[know]∶知悉;洞晓
此事无人知晓
(2)
[understand]∶理解
知心
zhīxīn
[intimate] 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
知音
zhīyīn
(1)
[a friend keenly appreciative of one"s talents]∶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知心朋友
知遇
zhīyù
[have found a patron or superior appreciative of one"s ability] 相知才识,优遇启用
知遇之恩
知照
zhīzhào
[inform] 通知;关照
你去知照他一声,明天照常上班
知足
zhīzú
[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
知足常乐
知1
zhī ㄓˉ
(1)
晓得,明了~道。~名(著名)。~觉(有感觉而知道)。良~。~人善任。温故~新。~难而进。~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照。
(3)
学识,学问~识,求~。无~。
(4)
主管~县(旧时的县长)。~府。~州。~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音。~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老朋友)。
郑码maj,u77e5,gbkd6aa
笔画数8,部首矢,笔顺编号31134251
be aware of;be in charge of;inform;know;notify;realize;
知2
zhì ㄓ╝
古同智”,智慧。
郑码maj,u77e5,gbkd6aa
笔画数8,部首矢,笔顺编号31134251
展开阅读
知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礼
简单释义:
礼
(会意。从示,从豱。豱”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又
礼(禮)lǐ
⒈尊敬或客气的态度、动作~貌。敬~。
⒉适应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习俗形成的仪式、仪节典~。婚~。
⒊〈表〉庆贺或敬意的事物~物。~品。国庆献~。
详细解释:礼 li 部首 礻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5礼
ceremony; courtesy; gift; manners;
礼
(1)
秠
lǐ
(2)
(会意。从示,从豱(lǐ)。豱”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3)
同本义 [offer sacrificer to gods]
秠,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
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
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
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大戴礼记·本命》
邀见讲钧礼。--清·周容《芋老人传》
设九宾礼于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
又如礼神(祭神);礼祠(以礼祭祀);礼诵(礼佛诵经);礼佛(顶礼于佛;拜佛)
(5)
表示敬意;尊敬 [respect]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
又如礼交(以礼相交接);礼待(以礼相待);礼陈(以礼陈说);礼新(礼待新来者)
(7)
礼拜,顶礼膜拜 [worship]
暗与山僧别,低头礼白云。--李白《秋浦歌》
(8)
又如礼揖(行礼作揖)
(9)
礼遇;厚待 [courteous reception]
礼天下之奇才。--宋·苏洵《六国论》
信而礼之。--明·顾炎武《复庵记》
敬贤礼士。--《资治通鉴》
(10)
又如礼任(礼遇信任);礼异(特殊礼遇);礼案(掌管官妓乐籍的部门;亦作乐案”。官妓乐籍档案)
礼
(1)
秠
lǐ
(2)
礼节 [courtesy]
礼节甚倨。(傲慢。)--《史记》
(3)
又如军礼(军人的礼节);回礼(回答别人的敬礼);礼闱(指会试。因由礼部主持,故称);礼宪(礼仪和法令);礼检(指合乎礼仪的品行);礼职(指有关礼仪之职务);礼门(谓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礼度(犹礼法。礼仪法度)
(4)
礼法;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论语·为政》
(5)
又如礼防(指礼法。谓礼之禁乱,犹防之止水);礼典(礼法);礼宗(指妇女守礼而可为人师法者);礼则(礼法,礼制)
(6)
礼仪 [ceremony]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史记》
(7)
又如丧礼;礼记(书名。西汉戴圣编,内容为先秦各家有关礼仪的论著);礼体(礼仪,体统);礼上(官员上任交替);礼装(礼衣;礼服)
(8)
礼物 [gift]
及受礼,唯酒一斗、鹿肉一柈。--《晋书·陆纳传》
(9)
又如财礼(彩礼。定婚时男家送给女家的财物);礼券(用以代礼物之券)
(10)
礼貌 [courtesy;etiquette;manness]
则是无礼。--《世说新语·方正》
轻而无礼。--《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
又
无礼则脱。
秦则无礼。
(12)
礼文;礼书 [book on the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儒以诗礼发冢。--《庄子·外物》
礼者,礼经也。--《礼记》注
(13)
又如礼志(言礼之书);礼书(古代记礼法之书);礼传(指礼书);礼经(古代讲礼节的经典);礼学(礼经;礼书之家)
(14)
通体”(tǐ)。身体 [body]
采葑采菲,无以下礼。--《韩诗外传·卷九》
(15)
姓
礼拜
lǐbài
(1)
[week]∶星期
下礼拜
(2)
[sunday]∶星期日
今儿过礼拜
礼拜
lǐbài
(1)
[religious service;worship]
(2)
古代礼拜节
问到人们何以礼拜并说出三个理由
(3)
行礼叩拜
不等宣诏,直至御前,朝上礼拜。--《西游记》
礼拜堂
lǐbàitáng
[chapel;church] 教堂
礼拜天
lǐbàitiān
[sunday][口]∶星期日(基督教新教谓基督耶稣在该日复活,故拜上帝礼仪多在此日进行)。也叫礼拜日”
礼宾官
lǐbīnguān
[protocol officer;master of ceremonies] 见典礼官”
礼宾司
lǐbīnsī
[the protocol department; office of protocol] 政府中专管迎宾仪式的部门
礼部
lǐbù
[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 官署名,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封建、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
礼单
lǐdān
[list of gifts] 载明礼物的帖单
礼服
lǐfú
[ceremonial dress (robe);formal attire;glad rags; full dress; war paint] 在庄重的场合或举行仪式时穿的服装,如晚礼服
礼官
lǐguān
[protocol officer] 主管礼仪的官
礼官则表贺。--《明史》
礼花
lǐhuā
[fireworks displayed at celebrations] 大型、隆重庆典活动中施放的烟火
礼记
lǐjì
[li ji(book of rites)] 中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战国至汉初儒家礼仪论著的总集。内容包括礼制和儒家哲学两部分,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文物制度、典礼、祭祀、教育、音乐和儒家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汉书·艺文志》著录131篇,西汉戴德删为85篇,名《大戴礼记》。他的侄子戴圣又删为49篇,名《小戴礼记》,收入十三经”中。其中《中庸》、《大学》、《礼运》等篇是儒家重要的哲学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
礼教
lǐjiào
[the confucian or feudal ethical code] 礼仪教化
礼节
lǐjié
[courtesy;etiquette;ceremony] 礼仪规矩
教皇授职仪式上的礼节
礼节甚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仓廪实而知礼节。--《史记·货殖列传》
此妇无礼节。--《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礼金
lǐjīn
[monetary gifts] 送礼的现金
礼帽
lǐmào
[top hat that goes with formal dress] 举行典礼时所用之帽,与礼服同用
礼炮
lǐpào
[salvo;gun salute; saluting gun] 举行隆重庆典或欢迎贵宾表示敬礼时所放的炮
礼品
lǐpǐn
[gift;present] 送礼用的物品
礼聘
lǐpìn
[invite or engage sb.in a polite,respectful way; courteously invite] 以尊敬的方式聘请
礼器
lǐqì
[sacrificial vessel; ritual article] 古时祭祀用的各种器物,如鼎、簋、觚、钟等
礼让
lǐràng
[give precedence to sb. out of courtesy or thoughtfulness;comity] 守礼谦让
礼尚往来
lǐshàngwǎnglái
[courtesy demands reciprocity; deal with sb. as he deals with you; pay sb. back in his own coin] 在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借指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曲礼上》
礼数
lǐshù
[courtesy;etiquette] [口]∶礼节;礼貌的等级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礼俗
lǐsú
[etiquette and custom] 礼仪习俗,指婚丧、祭祀、交往等各种场合的礼节
礼堂
lǐtáng
[auditorium; assembly hall] 举行典礼或集会的厅堂
礼帖
lǐtiě
[list of gifts] 犹礼单。指请柬
礼物
lǐwù
(1)
[gift; contribution; donation; present; tribute]∶赠送给人的物品
(2)
[shower]∶朋友或好心祝愿者们带来的物品
新娘收到一批寝具和炊具礼物
礼贤下士
lǐxián-xiàshì
[courteous to the wise and condescending to the scholarly]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礼仪
lǐyí
[etiquett;rite; ritual] 礼节和仪式
礼义
lǐyì
[rite and morality to carry out in the feudalist society]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一套礼节仪式即为礼,合于这些的做法即为义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
礼义廉耻
lǐyì-liánchǐ
[sense of propriety,justice,honesty and honor] 礼为贵贱尊卑要分明,义为事之宜,廉为廉洁方正,耻为识羞耻。指为人要有道德修养
礼义廉耻不立,人君以自守也。--《管子·立政》
礼遇
lǐyù
[courteous reception; treat with courtesy] 以礼相待
受到礼遇
礼赞
lǐzàn
(1)
[praise respectfully] 以崇敬的心情称赞表扬
白杨礼赞
(2)
佛教用语,指佛、法、僧礼拜三宝及颂经
礼则
lǐzé
[ceremonial rites and regulations] 礼仪的准则;礼法
礼制
lǐzhì
[social institutions,set of etiquette] 礼仪制度
礼治
lǐzhì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through social institutions; rule of the rites] 以礼仪制度和道德为准则,统治人民、处理国事,这是先秦儒家的政治主张
礼
(秠)
lǐ ㄌㄧˇ
(1)
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
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
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
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
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
姓。
郑码wsz,u793c,gbkc0f1
笔画数5,部首礻,笔顺编号45245
展开阅读
礼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