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婉
简单释义:
婉
(形声。从女,宛声。本义柔顺)
同本义
婉,顺也。--《说文》
妇听而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恶而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婉,顺也。”
又如婉软(柔和的样子);婉艳(柔顺华美);婉嫕(婉静。温顺娴静);婉容(和顺的仪容);婉悦(恭顺和悦);婉弱(和顺谦恭);婉柔(温顺柔弱)
柔美
婉娈邀恩宠,百态雜所施。--《金瓶梅》
又如婉娈(漂亮的娈童);婉婉深深(柔美精深);婉仪(美好的仪态);婉美(美好;柔美);婉奕(柔美的样子);婉好(美好,美妙);婉冶(美丽);婉慧(柔美聪慧);婉婉(柔美,美好
婉wǎn
⒈委婉~商。~言。〈引〉顺从,温和~顺。
⒉美好~丽。
⒊
①说话温和曲折措词~转。
②形容歌声、乐声、虫鸟叫声等曲折动听声音~转悦耳。
详细解释:婉 wan 部首 女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婉
beautiful; gentle; graceful; gracious; tactful;
婉
wǎn
(1)
(形声。从女,宛声。本义柔顺)
(2)
同本义[docile]
婉,顺也。--《说文》
妇听而婉。--《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恶而婉。--《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服注婉,顺也。”
(3)
又如婉软(柔和的样子);婉艳(柔顺华美);婉嫕(婉静。温顺娴静);婉容(和顺的仪容);婉悦(恭顺和悦);婉弱(和顺谦恭);婉柔(温顺柔弱)
(4)
柔美 [graceful;beautiful]
婉娈邀恩宠,百态雜所施。--《金瓶梅》
(5)
又如婉娈(漂亮的娈童);婉婉深深(柔美精深);婉仪(美好的仪态);婉美(美好;柔美);婉奕(柔美的样子);婉好(美好,美妙);婉冶(美丽);婉慧(柔美聪慧);婉婉(柔美,美好);婉然(美好的样子)
(6)
委婉;曲折 [gentle]
经吾婉解。--清·林觉民《与妻书》
(7)
又如婉切(委婉贴切);婉折(婉转曲折);婉笃(委婉真挚);婉缛(文辞婉转曲折而富文采);婉词(婉言。委婉的言辞);婉晦(委婉而含蓄);婉言微词(委婉而又精妙的语言)
(8)
简约 [simple]
大而婉,险而易。--《左传》
婉
wǎn
非常喜欢或喜爱 [love]
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婉辞
wǎncí
[tactful expressions;euphemism;gentle words] 委婉的言辞
婉辞
wǎncí
[politely refuse] 婉言谢绝
婉和
wǎnhé
[mild] [话语]委婉温和
语气婉和
婉丽
wǎnlì
[beautiful;lovely;mild and exquisite] 温柔美好
词句清新婉丽
婉娈
wǎnluán
(1)
[graceful]∶年少美貌
婉娈的舞姿
(2)
[be sentimentally attached to]∶眷恋
婉娈徘徊
(3)
[profund and sincere]∶深挚
恩情婉娈
婉曼
wǎnmàn
[gentle and sweet] 娇柔而美好
婉曼的话语
婉妙
wǎnmiào
(1)
[sweet] [声音]婉转优美
婉妙的歌声
(2)
也作宛妙”
婉娩
wǎnmiǎn
[amiably;gracefully] 仪容柔顺
姆教婉娩听从。--《礼记·内则》
扬绰约之丽姿,怀婉娩之柔情。--张华《永怀赋》
婉曲
wǎnqū
[tactful] 委婉;婉转
我婉曲地请求他再帮一次忙
婉商
wǎnshāng
[consult with sb. tactfully] 婉言商量;慢慢商议
婉顺
wǎnshùn
[gentle;obliging;complaisant] 温柔和顺
她是个婉顺的女性
婉言
wǎnyán
[gentle words] 委婉的话
婉言谢绝
婉言谢绝
wǎnyán-xièjué
[politely refuse;graciously decline] 辞语婉转地不答应
婉嫕
wǎnyì
[gentle]柔顺和美
非不婉嫕。--清·袁枚《祭妹文》
婉愉
wǎnyú
[relaxed] 和乐;和悦
婉约
wǎnyuē
(1)
[restrained]∶委婉含蓄
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
(2)
[graceful]∶柔美
一行一断,婉约流利。--《书法要录·梁庾元威论书》
婉转
wǎnzhuǎn
(1)
[mild and indirect;tactful]∶说话含蓄、曲折而温和
婉转的措词
(2)
[sweet and agreeable]∶声音委婉而动听
歌喉婉转
婉
wǎn ㄨㄢˇ
(1)
和顺,(说话)曲折含蓄~顺。~转(zhuǎn)(亦作宛转”)。委~。~辞。
(2)
美好,柔美~丽。~约。
郑码zmry,u5a49,gbkcdf1
笔画数11,部首女,笔顺编号53144535455
展开阅读
婉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徐
简单释义:
徐
(形声。从彳,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同本义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散开
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
徐
缓慢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
徐xú缓慢,慢慢地不~不疾(疾快)。~ ~而行。栩xǔ
⒈栎树,也叫"柞树"。
⒉
详细解释:徐 xu 部首 彳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0徐
gently; slowly;
徐
xú
(1)
(形声。从彳(chì),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
(2)
同本义 [walk slowly]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3)
散开 [spread]
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
徐
xú
(1)
缓慢 [gently;slowly]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余韵徐歇。
徐以杓酌油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2)
又如徐议(从容商议);清风徐来;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徐行(缓慢前行);徐步(缓慢步行);徐呼(发声舒缓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3)
安闲的样子 [leisurely]
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
(4)
又如徐言(缓言;低声细语);徐婉(舒缓委婉);徐详(舒缓安详)
(5)
全,都。通俱” [all]
鲁人徐伤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徐
xú
(1)
古州名。古徐州的简称 [xuzhou],古九州之一。古徐州约在今江苏、山东、安徽的部分地区『以后各代皆置徐州,辖地常有变更,大致都在今淮北一带。多以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或下邳(今江苏邳县)为治所
(2)
古国名 [xu state]
仁义而徐亡。--《韩非子·五蠹》
循徐鲁之力。
(3)
徐族为古代九夷之一,分布在淮河中下游地区。周初建立徐国,后为吴国所灭。如徐方(指古徐国);徐宅(古代徐戎所居之地,指徐国)
(4)
姓
徐夫人(姓徐,名夫人。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5)
--《战国策·燕策》
徐步
xúbù
[walk slowly;stroll leisurely] 缓慢地步行
徐步而死。--《左传》
徐步
xúbù
[with slow steps] 以缓慢的步伐
徐步走向前
徐缓
xúhuǎn
[slow] 延缓;缓慢
水流徐缓
徐来
xúlái
[gently blows] [风] 轻缓吹来
清风徐来
徐娘
xúniáng
[an elderly woman whose beauty is fading] 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徐图
xútú
[plan to do sth.slowly] 从容地设法谋取
徐图歼击
徐徐
xúxú
(1)
[slowly]∶速度或节奏缓慢地
红旗徐徐升起
徐徐更谓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with slow and dignified steps] ∶以缓慢而尊严的步伐
徐徐而来
徐偃王
xúyǎnwáng
[emperor of the country xu in western zhou] 西周时徐国国君
徐偃王处汉东,地方百里。--《韩非子·五蠹》
徐州
xúzhōu
[xuzhou] 江苏西北部城市,津浦和陇海两铁路的交点,有煤炭、机械、化学、冶金等工业,并有云龙山、云龙湖等名胜古迹
徐
xú ㄒㄩˊ
(1)
缓,慢慢地~步。~缓。~图。~~。
(2)
姓。
郑码oiom,u5f90,gbkd0ec
笔画数10,部首彳,笔顺编号3323411234
展开阅读
徐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