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诗三百篇,壹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侥如也,绎如也。以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参乎,吾道壹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则以喜,壹则以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壹以知十,赐也闻壹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贤哉回也!壹箪食,壹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齐壹变,至于鲁,鲁壹变,至于道。”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不愤不启,不非不发,举壹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不语:怪、力、乱、神。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壹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壹篑,进,吾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壹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稀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壹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壹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壹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壹以贯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曰:“有壹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吾未见其人也。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得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壹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情独私怀,谁者可语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淹速之度兮,语予其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故将语子以神州之略,赤县之畿
魏晋·左思《三都赋》
江斐於是往来,海童於是宴语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绕溜未足言其固,郑白未足语其丰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逐贫赋》
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自初及终,未始背汝,心无异谋,口绝行语,於何听闻,云我当去
唐代·韩愈《送穷文》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鹦鹉赋》
岂言语以阶乱,将不密以致危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春秋·佚名《驺虞》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既见君子,我心写兮。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春秋·佚名《蓼萧》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遭沈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
先秦·屈原《远游》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先秦·屈原《远游》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先秦·屈原《远游》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先秦·屈原《远游》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先秦·屈原《九章》
世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而相量
先秦·庄忌《哀时命》
原壹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
先秦·庄忌《哀时命》
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
两汉·东方朔《七谏》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两汉·东方朔《七谏》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两汉·东方朔《七谏》
假寐兮愍斯,谁可与兮寤语
两汉·王褒《九怀》
出国门而端指兮,冀壹寤而锡还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两汉·刘向《九叹》
谗人諓諓孰可愬兮,征夫罔极谁可语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兴离骚之微文兮,冀灵修之壹悟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唐代·王维《鹿柴》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唐代·杜甫《宿府》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唐代·皇甫冉《春思》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唐代·王维《渭川田家》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琵琶声停欲语迟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唐代·李商隐《韩碑》
不敢长语临交衢,且为王孙立斯须
唐代·杜甫《哀王孙》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把酒送春春不语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代·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似共梅花语
宋代·曹组《卜算子·兰》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相留相送,时见双燕语风樯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又是春将暮,无语对斜阳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青山欲共高人语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夕阳无语燕归愁
宋代·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
宋代·辛弃疾《祝英台近·晚春》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无一语,对芳尊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小蟾斜影转东篱,夜冷残蛩语
宋代·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避行客、含羞笑相语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更无言语
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照影弄妆娇欲语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如暗香、疏影、相思等语,虽甚奇,经前人用者众,嫌其一律,故辄略之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宋代·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
宋代·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别语缠绵不成句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我明语子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吾语子游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曾子《第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子思《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