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先秦·屈原《卜居》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先秦·屈原《远游》
摡尘垢之枉攘兮,除秽累而反真
先秦·庄忌《哀时命》
谁使正其真是兮,虽有八师而不可为
两汉·东方朔《七谏》
狐死必首丘兮,夫人孰能不反其真情
两汉·东方朔《七谏》
昭世世溷兮冥昏,违君兮归真
两汉·王褒《九怀》
道莫贵兮归真,羡余术兮可夷
两汉·王褒《九怀》
意晓阳兮燎寤,乃自诊兮在兹
两汉·王褒《九怀》
随真人兮翱翔,食元气兮长存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代·孟浩然《春晓》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唐代·朱庆馀《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唐代·李商隐《嫦娥》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唐代·张祜《集灵台·其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唐代·张祜《集灵台·其一》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唐代·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唐代·杜牧《旅宿》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唐代·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唐代·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代·李商隐《锦瑟》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唐代·薛逢《宫词》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唐代·杜甫《望岳》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唐代·柳宗元《溪居》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唐代·柳宗元《渔翁》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唐代·韩愈《石鼓歌》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唐代·杜甫《丽人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杨柳岸,晓风残月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
宋代·高观国《少年游·草》
犹带彤霞晓露痕
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黄菊枝头生晓寒
宋代·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画鼓声中昏又晓
宋代·晏殊《渔家傲·画鼓声中昏又晓》
著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宋代·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宋代·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铅华消尽见天真
宋代·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上马人扶残醉,晓风吹未醒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奈离别、如今真个是
宋代·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明朝真是潇湘客
宋代·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云澹星疏楚山晓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歌里真情恨别离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莫唱阳关,真个肠先断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众人惑惑兮,好恶积亿;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列真非一,往往出焉
魏晋·左思《三都赋》
增冈重阻,列真之宇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耳游乎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操末技犹必然兮,矧耽躬于道真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