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帛
简单释义:
帛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同本义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汉·刘向《列女传》
大帛之冠。--《左传·闵公二年》
执玉帛者万国。 --《淮南子·原道》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又如布帛(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玉帛;财帛;帛召(写在帛上的诏书);帛画(画
帛 bó丝织物的总称布~。
【帛画】中国古代画在丝织品上的画。
【帛书】中国古代写在丝织品上的书。
详细解释:帛 bo 部首 巾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帛
silk;
帛
bó
(1)
(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
(2)
同本义 [silks]
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汉·刘向《列女传》
大帛之冠。--《左传·闵公二年》
执玉帛者万国。 --《淮南子·原道》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
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论语·阳货》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3)
又如布帛(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玉帛;财帛;帛召(写在帛上的诏书);帛画(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4)
指帛书 [book copied on silk]
简蠹帛裂,三写易字。--《文心雕龙》
帛画
bóhuà
[painting on silk] 中国古代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帛缕
bólǚ
[silk thread for sewing;silk yarn] 丝线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唐·杜牧《阿房宫赋》
帛书
bóshū
[book copied on silk] 写在缣帛上的文字;用缣帛写的文字或书籍
得雁,足有系帛书。--《汉书·李广苏建传》
帛
bó ㄅㄛˊ
丝织品的总称布~。~书。~画。化干戈为玉~(喻变争斗为友善)。竹~(指书籍)。简蠹~裂(书坏了)。
郑码nkli,u5e1b,gbkb2af
笔画数8,部首巾,笔顺编号32511252
展开阅读
帛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邯
简单释义:
邯〈名〉
古地名
赵邯郸县。从邑,甘声。--《说文》。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甘地有邯山。
进至邯郸。--《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又如邯郸丽步(赵地美女的优美舞蹈);邯郸梦(又称黄梁梦”)
邯郸
邯郸学步
邯hán邯郸市,在河北省。
邯hàn 1.见"邯淡"。
详细解释:邯 han 部首 阝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邯
hán
〈名〉
(1)
古地名 [han village,a name of ancient place]
赵邯郸县。从邑,甘声。--《说文》。朱曰今直隶广平府邯郸县,甘地有邯山。
进至邯郸。--《后汉书·光武纪》。注邯,山名。郸,尽也—山至此而尽。城郭字皆从邑,因以名焉。”
(2)
又如邯郸丽步(赵地美女的优美舞蹈);邯郸梦(又称黄梁梦”)
邯郸
hándān
[handan city] 河北省地级市。位于河北省南部京广铁路线上,人口94万—郸是河北南部钢铁、纺织、电子基地。战国时赵王城遗址在市区西南
邯郸学步
hándān-xuébù
(1)
[imitate others slavishly and thus lose one"s inpiduality] 比喻一味模仿别人,非但没有学到别人的长处,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
论文要得文中天,邯郸学步终不然。--宋·姜夔《送项平甫倅池阳》
(2)
也作学步邯郸”
邯
hán ㄏㄢˊ
〔~郸〕地名,在中国河北省。
郑码eby,u90af,gbkbaaa
笔画数7,部首阝,笔顺编号1221152
展开阅读
邯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