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春秋·佚名《信南山》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春秋·佚名《韩奕》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先秦·屈原《天问》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先秦·屈原《天问》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先秦·屈原《离骚》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先秦·屈原《离骚》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先秦·屈原《九章》
直赢在位,近禹麾只
先秦·屈原《大招》
原尊节而式高兮,志犹卑夫禹汤
先秦·庄忌《哀时命》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孰能若兮原为辅
两汉·王褒《九怀》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血。禹,吾无间然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唐代·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唐代·杜甫《古柏行》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唐代·李白《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
华亭鹤唳讵可闻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长亭长在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宋代·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西园日日扫林亭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把酒长亭说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樽罍饮散长亭暮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谩记得,汉宫仙掌,亭亭明月底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
宋代·None《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作亭者谁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鉴茅茨於陶唐,察卑宫於夏禹
魏晋·左思《三都赋》
藐藐标危,亭亭峻趾
魏晋·左思《三都赋》
抗旗亭之峣薛,侈所<兆见>之博大
魏晋·左思《三都赋》
舜禹游焉,没齿而忘归,精灵留其山阿,玩其奇丽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清代·袁枚《随园记》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使禹治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