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辩
简单释义:
辩
(形声。从言,辡(榓溃?? )声。本义辩论,申辩)
同本义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分别,辨别。通辨”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仲长统《昌
辩 biàn辩解;争论争~。
【辩白】说明事实或理由,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又作辨白。
【辩驳】提出理由或根据来驳斥和否定对方的意见无可~。
【辩才】辩论的才干。
【辩护】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控告所进行的申辩话动。
【辩护人】在刑事案件中,受被告人委托或由法院指定,在法庭上为被告申辩的人。他能向法院提供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的材料和提出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意见。我
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能充当辩护人的有律师、人民团体或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或经人民法院许可的公民、被告人的近亲属或监护人。
【辩论】双方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否认或修正对方的意见,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会。
【辩难】辩驳或用难以回答的问题质问对方互相~。
【辩诬】对错误的指责进行辩解。
【辩正】辩明是非,纠正错误。又作辨证。
【辩证】
①分析考证。又作辨证。
②合乎辩证法的~的统一。
【辩证法】
①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是由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
所引起的。
②特指唯物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高形态。它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按照
本身固有的对立统一规律运动、发展,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辩证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武器。
辩pián 1.参见"辩佞"﹑"辩辩"。
辩biǎn 1.减损。
详细解释:辩 bian 部首 辛 部首笔画 07 总笔画 16辩
argue; debate; dispute;
辩
(1)
辯
biàn
(2)
(形声。从言,辡(biǎn)声。本义辩论,申辩)
(3)
同本义 [argue;debate]
辩,治也。--《说文》
辩其狱讼。--《周礼·乡士》
分争辩讼。--《礼记·曲礼》
辩者言之信。--《韩非子·八经》
勿辩乃司。--《书·酒诰》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狼亦巧辩不已以求胜。--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4)
又如辩证;辩日(古代传说辩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故事)
(5)
分别,辨别。通辨” [distinguish]
辩其功苦。--《国语·齐语》
若白墨之于目辩。--《淮南子·滫务》
目能辩色,耳能辩声。--东汉·仲长统《昌言·理乱》
(6)
又如辩章(辨别彰明。同辨章);辩析(辨别分析);明辩是非;辩白(申辩明白。同辨白)
(7)
治理,办理 [manage;handle]
辩治百官,领理万事。--《淮南子·泰族》
辩
(1)
辯
biàn
(2)
有口才,善言辞 [adept at talk]
子言非不辩也。--《韩非子·五蠹》
(3)
又如辩武(善辞令的人。即辩士);辩人(善于辞令的人。如说客之流);辩捷(能言善辩,口才敏捷);辩口(口才便捷,善于辩论)
辩白
biànbái
[offer an explanation;try to defend oneself;justify] 申辩
辩驳
biànbó
[refute] 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反驳对方的意见
对任何不合他胃口的建议予以辩驳
辩才
biàncái
[forensic skill;eloquence] 善于辩论的才能
颇有辩才
辩辞,辩词
biàncí,biàncí
[excuse] 辩驳的言辞
辩答
biàndá
[reply] 辨析回答
辩护
biànhù
(1)
[come out in defense of;defend;justify]
(2)
站在某一方,提出理由或事实为其辩解
他作冗长的演说为自己的意见辩护
(3)
在法庭上否定原告申诉的正确性
出庭辩护
辩护人
biànhùrén
(1)
[defender]∶为在法律诉讼中处于被告地位的一方充任律师者
(2)
[counsel]∶在诉讼中办理案件的法律代理人(取得为他辩护的辩护人的帮助)
辩护士
biànhùshì
[apologist] 替某些言行极力辩解的人
辩解
biànjiě
[offer an explanation] 对受到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申辩解释
辩论
biànlùn
[argue;debate] 见解不同的人彼此阐述理由,辩驳争论
关于这桩事你可以常常来和我辩论
辩明
biànmíng
[explain clearly] 辩论明白
辩明正误
辩难
biànnàn
[retort with challenging question;debate] 辩驳或问难
互相辩难
辩士
biànshì
[eloquent person] 有口才、善辩论的人
辩说
biànshuō
[debate;argue] 辩论
辩诬
biànwū
[debate;retort with challenging question] 对无理的指责进行辩解
辩争
biànzhēng
[argue] 辩论争执
越辩争越明细
辩证
biànzhèng
[dialectically] 辩析考证
辩证法
biànzhèngfǎ
[dialectics]∶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而这些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
辩证唯物主义
biànzhèng wéiwùzhǔyì
[dialectical materialism;diamit]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用辩证法研究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
(辯)
biàn ㄅㄧㄢ╝
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分~(亦作分辨”)。争~。答~。~白。~驳。~护。~解(jiě)。~论。~士。~证。
郑码sess,u8fa9,gbkb1e7
笔画数16,部首辛,笔顺编号4143113454143112
展开阅读
辩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历
简单释义:
历
(形声。从謪,厤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同本义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
历(曆、
⒋曆、
⒋厤)lì
⒈经过经~。~尽千辛万苦。
⒉经过了的~史。~代。~年。~届。
⒊遍,逐个,~览。~记。
⒋指历法,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阳~。农~。也指记载年、月、日和节气等的书、表、册页~书。年~。画~。挂~。
⒌
⒍
详细解释:历 li 部首 厂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4历
all previous; calendar; experience; go through; one by one;
历
(1)
歷、歴
lì
(2)
(形声。从謪,厤(lì)声。从止”,表示与脚、行走有关。本义经过)
(3)
同本义 [go through;experience;undergo]
历,过也。--《说文》
深践戎马之地, 足历王庭,垂饵虎口。--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历齐河。--清·姚鼐《登泰山记》
已历三世。--《三国志·诸葛亮传》
身不历农亩之劳。--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历两京左右通政。--清·张廷玉《明史》
(4)
又如身历(亲身经历);历时(所经过的时间);历劫(佛教用语。指世界经历多次成、住、坏、空的生灭过程。劫,为宇宙在时间上的一成一毁);历岁(经过一年);历载(经历多年);历远(经历长久);历纪(经历的世代)
(5)
行;游历 [travel through]
伏轼撙衔,横历天下。--《战国策》
遍历名山,博采方术。--前蜀·杜光庭《李筌》
(6)
又如历聘(游历天下以求聘用);历国(游历各国);历行(遍行,走遍);历块(穿过一国如过一小块土地。比喻迅速);历说(游说)
(7)
超越;超过 [surpass]
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孟子》
(8)
又如历位(逾越位次);历阶(越阶而上);历涉(度越)
(9)
担任;先后担任各种官职 [take charge of]
历十二官,处事无纤毫过差。--唐·韩愈文
(10)
又如历仕(做官);历官
先后连任官职);历职(先后连续任职);历正(古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
(11)
选择,选定 [select]。如历吉日(选择吉祥的日子)
(12)
发出;流露 [reveal]
兹历情以陈辞兮,荪详聋而不闻。--《楚辞》
(13)
审视;察看;推算 [examine]
历象日月星辰。--《汉书》
(14)
又如历物(分别研究事物之理);历家(专门观测推算历象的人)
(15)
扰乱,触犯 [offend]。如历法(违犯法纪);历乱(胡乱,杂乱无序)
历
(1)
歷
lì
(2)
尽;遍 [all over]
今予其敷心腹肾肠,历吉尔百姓于朕志。--《书·盘庚下》
历验各种僵石。--[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历心(尽心,重视);历行(遍行,走遍);历问(遍问);历阅(遍读)
(4)
逐一;逐个地 [one by one]
历观文囿,泛览辞林。--萧统《文选序》
(5)
又历历可听;历历在目
历
(1)
歷
lì
(2)
分明,清晰 [clear]
口齿自清历。--左思《娇女》。又如历然在目
(3)
稀疏。
赤垆历彊肥。--《管子·地员》
(4)
又如历齿(牙齿稀疏)
历
(1)
歷、厤
lì
(2)
历法,历术 [calendar]
君子以治历明时。--《易·革》
天文阴阳历算。--《后汉书·张衡传》
(3)
历书,按当年的日、周和月顺序载有天文学等资料的出版物 [almanac]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孔雀东南飞》
(4)
又如航海历
(5)
次第,依次而定 [order]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礼记·月令》。注历,犹次也。”
(6)
所有以前的、先前的 [all previous]
持历朝圣训授君。--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7)
又如历世(历代,过去的各个朝代);历叶(历代;以往各代);历稔(历年,连年)
(8)
通鬲”。釜鬲 [cauldron used in ancient china;tripot]
铜历为棺。--《史记·滑稽列传》
(9)
通枥”[manger]
伏历千驷。--《汉书·梅福传》
历朝
lìcháo
[in the past dynasties;generations] 所经过的各帝王或朝代
历朝官制
历朝圣训
lìcháo-shèngxùn
[adjuration of the deceased of the emperor throngh ages] 前几代皇帝的遗训
先遣内侍持历代圣训授君,传上言。--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历程
lìchéng
(1)
[course]∶经历的过程
回顾战斗的历程
(2)
[mechanism]∶化学反应的一系列步骤
历次
lìcì
[all previous (occassions, etc.)] 以往各次
在历次战斗中他都表现得很勇敢
历代
lìdài
(1)
[past dynasties]∶以往各代
历代王朝
(2)
[through the ages]∶过去的整个年代
历代名画
历法
lìfǎ
[calendar] 民用年的起始、长度和划分是固定的历算系统,这种系统中按一定的规则安排日和更长的时间划分单位(如星期、月和年)
历阶
lìjiē
[ascend the flight of steps] 登阶,跨过台阶
毛遂接剑历阶而上。--《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历届
lìjiè
[all previous sessions (governments,etc.)] 以往的每一次。常指集会而言;过去各次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历尽
lìjìn
[experience and suffer] 多次经历或遭受
历尽沧桑
历久
lìjiǔ
[last long;through or for many years] 经历很长的时期
历久不衰
历来
lìlái
(1)
[always;constantly; all along; all through the ages]∶过去多年(次)以来;从来
我们历来相信科学
(2)
[from time immemorial]∶远古以来
这些岛屿历来都是中国的领土
历历
lìlì
[distinctly;clearly] [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历历可数
lìlì-kěshǔ
[clearly count] 清清楚楚的数出来
珠历历可数也。--明·魏学洢《核舟记》
历历在目
lìlì-zàimù
[come clearly into view; leap before the eyes; be still alive in one"s memory] 清楚地显示在眼前
历历在目,疑其类墟墓间事,不祥也。--宋·洪迈《夷坚志》
历落
lìluò
(1)
[arranged in no particular order;fouled up]∶参差不齐;疏落
天上疏星历落
(2)
[having delicate beauty]∶仪态俊秀不俗
历年
lìnián
(1)
[calendar year]∶历法上的年
(2)
[over the years]∶过去多少年
历年的积累
历日
lìrì
(1)
[calendar day]∶民用日;从子夜到子夜的时间
(2)
[calendar]∶历书
向他借历日
历时
lìshí
[diachronic;last] 所经过的时间
这一战役历时六十五天
历史
lìshǐ
(1)
[history]
(2)
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3)
沿革,来历
(4)
过去的事实
他的历史很不简单
历书
lìshū
[almanac] 见历4”
历数
lìshǔ
[count one by one;enumerate] 一件一件地列举
历数敌人的罪行
历险
lìxiǎn
[adventure] 经历危险
山中历险记
历元
lìyuán
[epoch] 被选来作为被考察的已知数据之参考点的某一瞬间或某一日期
历
(歷曆)
lì ㄌㄧ╝
(1)
经过经~。来~。阅~。~尽甘苦。
(2)
经过了的~程。~代。~史。~来。
(3)
遍、完全~览。~数(shǔ)。
(4)
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法。
郑码ggym,u5386,gbkc0fa
笔画数4,部首厂,笔顺编号1353
展开阅读
历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史
简单释义: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史shǐ
⒈自然或社会以往发展的进程历~。又指记载历史的书或研究历史的学科~记。生物~。社会发展~。~册。文学~。
⒉〈古〉负责记录史事的官太~。
详细解释:史 shi 部首 口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5史
history;
史
shǐ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2)
古官名。职别各异 [histographer;official historian]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3)
殷代为驻守于外的武官。卜辞在北史其获羌。”
(4)
在王左右的史官,担任祭祀、星历、卜筮、记事等职
迁有良史之才。--《汉书·司马迁传赞》
(5)
又如史巫(祝史和巫觋);史氏(史家;史官);史臣(史官);史职(史官的职务);史家(史官或历史学家);史胥(掌管文书的小吏)
(6)
太史令的简称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后汉书·张衡传》
(7)
史册,历史 [annals;history]
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幼而读书,好《楚辞》;诸子经史多所涉猎。--明·顾炎武《复庵记》
(8)
又如史鉴(历史书);史文(历史文献);史绩(历史功绩);史录(历史的文字纪录)
(9)
古代官府的佐吏 [secretary]
或佐之史。--《诗·小雅·宾之初筵》
(10)
中国古代图书四大类别之一,包括各类历史书籍 [history]
列经、史、子、集四库。--《新唐书·艺文志》
(11)
画师 [painter]
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庄子》
(12)
姓
史不绝书
shǐbùjuéshū
[same things were very common in history;be again and again repeated in history] 指经常发生的那一类事情,历史记载上常能看到
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史册
shǐcè
[annals] 历史记载;史书
载入历史史册
史抄
shǐchāo
[extracts from history] 摘录史书编成的书
史官
shǐguān
[historiographer] 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的官员
史馆
shǐguǎn
[historiographers" institute] 旧时主持编纂国史的机构
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史话
shǐhuà
[history] 对某件史事或事物以叙述故事的形式写成的作品(多用作书名),如《淮海战役史话》、《辞书史话》
史籍
shǐjí
[history;historical records] 记载史事的典籍
史迹
shǐjì
[historical site or relics] 历史文化遗迹
年代湮远的史迹
史记
shǐjì
[shi ji(historical records)]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原名《太史公书》。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撰成。司马迁利用史官典籍,博采《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及诸子百家等书与实地采访写成。记述黄帝时代至汉武帝天汉年间3000多年的历史◇其书有缺,《武帝纪》、《三王世家》、《龟策列传》、《日者列传》等篇均为褚少孙所补。体裁分传记为本纪、世家、列传,以八书记制度沿革,立十表以通史事的脉络,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所沿用。书中《河渠书》、《平准书》、《货殖列传》反映了社会经济生活;《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则记述了少数民族的活动,这些都是本书的优点。《史记》不仅仅是史学著作,由于描写历史人物生动形象,在文学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论
shǐlùn
[historical works;historical essay] 评论历史的著作
史诗
shǐshī
[epic] 叙述重大历史事件或英雄传说的长诗
音乐舞蹈史诗
史实
shǐshí
[history;historical facts] 历史上的事实
史家为了史实而牺牲生命,传为美谈
史事
shǐshì
[historical event] 历史上的事情
史书
shǐshū
[historical records] 历史书记录历史的文献
据史书记载
史无前例
shǐwúqiánlì
[unprecedented;have no precedent in history]谓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找不到同样的例子;前所未有
史无前例的壮举
仅仅是十年时间,从工农业生产增长的情况来看,从人民生活水平迅速的提高来看,我们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巨大成就。--《太阳的光辉》
史学
shǐxué
[historiography] 以人类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史帙
shǐzhì
[history] 史籍
史
shǐ ㄕˇ
(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历~。通~。断代~。近代~。世界~。文学~。~诗。~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坛。~评。~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不绝书。
(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太~。内~。
(3)
古代官职刺~。御~。
(4)
姓。
郑码jos,u53f2,gbkcab7
笔画数5,部首口,笔顺编号25134
展开阅读
史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