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箫
简单释义:
箫
(形声。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洞箫,竹制的管乐器)
同本义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说文》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箫韶以随。--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箫韶(大磬。泛指乐器;又指舜的乐曲。借指乐声);箫笛(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弓
箫(簫)xiāo一种管乐器。〈古〉用多个竹管排在一起,叫"排箫"◇来只用一根竹管,上开小孔,下不封底,直吹,又叫"洞箫"。
箫xiǎo 1.小竹。
详细解释:箫 xiao 部首 竹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4箫
(1)
簫
xiāo
(2)
(形声。从竹,肃声。从竹,与乐器有关。本义洞箫,竹制的管乐器)
(3)
同本义 [a vertical bamboo flute]。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后世用一根管子。竖着吹的叫洞箫
箫,参差管乐也。象凤之翼。--《说文》
箫管弦歌。--《周礼·小师》。注编小竹。”
若风之过箫。--《淮南子·齐俗》
箫,编竹为之。长尺五寸。--《五经通义》
秦地吹箫女,湘波鼓瑟妃。--唐·韩愈《梁国惠康公主挽歌》
箫韶以随。--唐·李朝威《柳毅传》
(4)
又如箫韶(大磬。泛指乐器;又指舜的乐曲。借指乐声);箫笛(箫与笛。泛指管乐器)
(5)
弓的末端 [end of a bow]
右执箫,南扬弓。--《仪礼》
箫
(簫)
xiāo ㄒㄧㄠˉ
(1)
管乐器名,古代的排箫”是许多管子排在一起的,现代用一根管子,竖着吹,亦称洞箫”。
(2)
弓的末端。
郑码mxno,u7bab,gbkf3ef
笔画数14,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51123234
展开阅读
箫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粲
简单释义:
粲
(形声。从米)声。本义上等白米)
同本义;又指美食
还予授子之粲兮。--《诗·郑风·缁衣》
露齿笑
军人粲然皆笑。--《谷梁传·昭公四年》
又如以博一粲
粲
鲜明的样子
粲,文也。--《广雅》
粲,鲜也。--《释言》
如此粲者何。--《诗·唐风·绸缪》
粲粲衣服。--《诗·小雅·大东》。传鲜盛貌。”
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世说新语·排调》
又如粲花(形容言谈生动优美,如百花灿烂);粲粲(鲜明的样子)
粲然
粲càn 1.精米。 2.指精洁,洁白。 3.鲜明貌;美好貌。 4.明白;清楚。 5.众多。 6.笑貌。 7.通"餐"。
详细解释:粲 can 部首 米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3粲
càn
(1)
(形声。从米,(cán)声。本义上等白米)
(2)
同本义;又指美食 [polished white rice]
还予授子之粲兮。--《诗·郑风·缁衣》
(3)
露齿笑 [smile]
军人粲然皆笑。--《谷梁传·昭公四年》
(4)
又如以博一粲
粲
càn
(1)
鲜明的样子 [bright]
粲,文也。--《广雅》
粲,鲜也。--《释言》
如此粲者何。--《诗·唐风·绸缪》
粲粲衣服。--《诗·小雅·大东》。传鲜盛貌。”
角枕粲文茵,锦衾烂长筵。--《世说新语·排调》
(2)
又如粲花(形容言谈生动优美,如百花灿烂);粲粲(鲜明的样子)
粲然
cànrán
(1)
[beaming]∶鲜亮发光的样子
(2)
[clear]∶形容清楚明白
(3)
[smile delightfully]∶露齿而笑的样子
粲然一笑
粲
càn ㄘㄢ╝
(1)
鲜明~烂(同灿烂”)。~~。~然。
(2)
美~者。~花(形容言谈之美)。
(3)
笑以博一~。
(4)
古称上等的米。
郑码idxu,u7cb2,gbkf4d3
笔画数13,部首米,笔顺编号2135454431234
展开阅读
粲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