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唐代·韦应物《东郊》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唐代·王维《鹿柴》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唐代·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代·李商隐《嫦娥》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杜牧《遣怀》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唐代·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唐代·王维《终南山》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唐代·王维《过香积寺》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唐代·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唐代·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唐代·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唐代·李商隐《风雨》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唐代·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唐代·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唐代·张乔《书边事》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唐代·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唐代·刘昚虚《阙题》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齐鲁青未了
唐代·杜甫《望岳》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唐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且放白鹿青崖间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唐代·李商隐《韩碑》
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唐代·李商隐《韩碑》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唐代·杜甫《古柏行》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唐代·杜甫《古柏行》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唐代·韩愈《石鼓歌》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代·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唐代·王维《老将行》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唐代·王维《桃源行》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唐代·王维《桃源行》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代·李白《将进酒》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二》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唐代·李白《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唐代·李白《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唐代·李白《蜀道难》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春歌》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唐代·李白《关山月》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代·杜甫《兵车行》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唐代·杜甫《哀王孙》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唐代·杜甫《丽人行》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宋代·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宋代·陆游《卜算子·咏梅》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花柳青春人别离
宋代·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
宋代·林逋《相思令·吴山青》
不管青山碍
宋代·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
遍绿野,嬉游醉眠,莫负青春
宋代·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似和不似都奇绝
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宋代·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碧桃天上栽和露
宋代·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宋代·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好是风和日暖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枝上流莺和泪闻,新啼痕间旧啼痕
宋代·秦观《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
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回首青门路
宋代·李元膺《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当时曾题败壁,蛛丝罩、淡墨苔晕青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朝京道上风和雪
宋代·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风和雪
宋代·刘辰翁《忆秦娥·中斋上元客散感旧》
雨窗和泪摇湘管
宋代·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豪华荡尽,只有青山如洛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既归,不寝,追和四章,多用古人诗赋,各有一笑字,聊以自宽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宋代·周邦彦《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卜居青墩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
宋代·吴文英《三姝媚·过都城旧居有感》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是岁,元和四年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踰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
魏晋·曹植《洛神赋》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南北朝·江淹《别赋》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南北朝·江淹《别赋》
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南北朝·江淹《别赋》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风赋》
”宋玉对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归田赋》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月赋》
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世之处士,时虽不用,块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偶少徒,固其宜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分曹部署,竟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魏晋·左思《三都赋》
恒碣碪?於青霄,河汾浩涆而皓溔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丹青焕炳,特有温室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云雀踶甍而矫首,壮翼摛镂於青霄
魏晋·左思《三都赋》
疏通沟以滨路,罗青槐以荫涂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关石之所和钧,财赋之所厎慎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临青壁,系紫房
魏晋·左思《三都赋》
雕栾镂楶,青琐丹楹
魏晋·左思《三都赋》
树以青槐,亘以绿水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锺鼓之铿耾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中夏比焉,毕世而罕见,丹青图其珍玮,贵其宝利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间则有虎珀丹青,江珠瑕英
魏晋·左思《三都赋》
羲和假道于峻歧,阳乌回翼乎高标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中则有青珠黄环,碧砮芒消
魏晋·左思《三都赋》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岂必连闼洞房,南阳樊重之第;赤墀青锁,西汉王根之宅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
两汉·枚乘《七发》
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
两汉·枚乘《七发》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
两汉·枚乘《七发》
掩青蘋,游清风
两汉·枚乘《七发》
回翔青篾,衔枚檀桓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故吻吮值夫宫商兮,和纷离其匹溢
两汉·王褒《洞箫赋》
啾咇而将吟兮,行鍖銋以和啰
两汉·王褒《洞箫赋》
要复遮其蹊径兮,与讴谣乎相和
两汉·王褒《洞箫赋》
迁延徙迤,鱼瞰鸟睨,垂喙转,瞪瞢忘食,况感阴阳之和,而化风俗之伦哉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
先秦·宋玉《高唐赋》
秋兰茝蕙,江离载青
先秦·宋玉《高唐赋》
更唱迭和,赴曲随流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繫轭下,引帆上樯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聿中和为庶几兮,颜与冉又不得
两汉·班固《幽通赋》
宣曹兴败于下梦兮,鲁卫名谥于铭谣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春秋·佚名《淇奥》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春秋·佚名《萚兮》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春秋·佚名《青蝇》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春秋·佚名《宾之初筵》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猗与那与!置我鞉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鞉鼓渊渊,嘒嘒管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顾予烝尝,汤孙之将。
春秋·佚名《那》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先秦·屈原《远游》
涉青云以汎滥游兮,忽临睨夫旧乡
先秦·屈原《远游》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先秦·屈原《天问》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先秦·屈原《离骚》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先秦·屈原《九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先秦·屈原《九章》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先秦·屈原《招魂》
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先秦·屈原《招魂》
鼎臑盈望,和致芳只
先秦·屈原《大招》
鲜蠵甘鸡,和楚酪只
先秦·屈原《大招》
吴醴白蘖,和楚沥只
先秦·屈原《大招》
讴和《扬阿》,赵萧倡只
先秦·屈原《大招》
虎豹斗兮熊罴咆,禽兽骇兮亡其曹
两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两汉·东方朔《七谏》
何青云之流澜兮,微霜降之蒙蒙
两汉·东方朔《七谏》
驾青龙以驰骛兮,班衍衍之冥冥
两汉·东方朔《七谏》
贤良蔽而不群兮,朋曹比而党誉
两汉·东方朔《七谏》
同音者相和兮,同类者相似
两汉·东方朔《七谏》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两汉·东方朔《七谏》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两汉·王褒《九怀》
焦明开路兮,后属青蛇
两汉·王褒《九怀》
神章灵篇兮,赴曲相和
两汉·王褒《九怀》
罽蕠兮青葱,槁本兮萎落
两汉·王逸《九思》
载青云兮上昇,適昭明兮所处
两汉·王逸《九思》
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
两汉·王逸《九思》
风習習兮和暖,百草萌兮华荣
两汉·王逸《九思》
使素女兮鼓簧,乘戈和兮讴谣
两汉·王逸《九思》
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婬
两汉·王逸《九思》
若青蝇之伪质兮,晋骊姬之反情
两汉·刘向《九叹》
筐泽泻以豹鞟兮,破荆和以继筑
两汉·刘向《九叹》
云服阴阳之正道兮,御后土之中和
两汉·刘向《九叹》
晋申生之离殃兮,荆和氏之泣血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登山长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颓兮,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氾滥兮,念我茕茕魂谁求兮,仆夫慌悴散若流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初九:和兑,吉。
西周·姬昌《兑卦》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柳下惠,圣之和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