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先秦·屈原《卜居》
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吾闻
先秦·屈原《九章》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先秦·屈原《九章》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先秦·屈原《九章》
聊窜端而匿迹兮,嗼寂默而无声
先秦·庄忌《哀时命》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为命,脾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酥润凌波地
宋代·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典故出处】《洛神赋》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湿润之玉颜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假称珍怪,以为润色,若斯之类,匪啻于兹
魏晋·左思《三都赋》
缪默语之常伦,牵胶言而逾侈
魏晋·左思《三都赋》
迥时世而渊默,应期运而光赫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显仁翌明,藏用玄默
魏晋·左思《三都赋》
檀栾蝉蜎,玉润碧鲜
魏晋·左思《三都赋》
碕岸为之不枯,林木为之润黩
魏晋·左思《三都赋》
刚镞润,霜刃染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奏乐也,则木石润色;其吐哀也,则凄风暴兴
魏晋·左思《三都赋》
紫梨津润,樼栗罅发
魏晋·左思《三都赋》
黄润比筒,籯金所过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洞箫赋》
吸至精之滋熙兮,稟苍色之润坚
两汉·王褒《洞箫赋》
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道修长而世短兮,夐冥默而不周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櫱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七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