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佩
简单释义:
佩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同本义
佩,大带佩也。--《说文》
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
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
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
姓
佩 〈动〉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
佩pèi
⒈〈古〉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又特指此装饰品上的玉~带。解~欲西去。
⒉挂,戴~剑。腰间~着手枪。~戴纪念章。
⒊敬服~服。敬~。
详细解释:佩 pei 部首 亻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8佩
admire; wear;
佩
(1)
珮
pèi
(2)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3)
同本义 [ornament worn as a pendant at the waist in ancient china]
佩,大带佩也。--《说文》
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
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
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
(4)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
(5)
姓
佩
pèi
〈动〉
(1)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wear]
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
佩其象搘。--《诗·魏风·葛屦》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佩章(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佩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
(3)
钦佩,敬仰 [express admiration for]
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
携带,随身拿着 [bring with]
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衣裳》
杻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注谓带其皮毛。”
(5)
又如佩仰(钦佩和信仰);佩慰(钦佩欣慰);佩德勿谖(受到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佩带
pèidài
[wear;bear;carry] 佩挂;系带
佩带袖章
佩带手枪
佩戴
pèidài
[wear;carry] 插戴;佩挂
佩戴黑纱
佩戴着珠宝或穿着制服
佩刀
pèidāo
[walking sabre] 腰间佩带的刀
引佩刀自刺。--《汉书·李广苏建传》
佩服
pèifu
(1)
[admire;have admiration for]∶钦佩;信服
佩服他的工作能力
(2)
[wear]∶穿带;佩挂
佩环
pèihuán
[ringlike jade worn as a pendant at the waist] 玉制的环形佩饰物
如鸣佩环。--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佩剑
pèijiàn
[a double-edged sword] 腰间佩带的剑
佩剑将军
佩玉
pèiyù
(1)
[jade weared by baron]∶贵族身上所佩戴的玉器
(2)
[wear jade article]∶佩戴玉器
佩
pèi ㄆㄟ╝
(1)
挂,带~带。~戴。~剑。
(2)
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玉~。
(3)
心悦诚服~服。钦~。敬~。可~。
郑码nqal,u4f69,gbkc5e5
笔画数8,部首亻,笔顺编号32351252
展开阅读
佩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凯
简单释义:
凯
(会意,从豰,从几。几”象架子。字本作豰”,也作愷”。从豆,省声。本义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 同本义
豰,还师振旅乐也。--《说文》。按,经传多以愷为之。亦作凱。
凯以强教之。即以豰胜豰乐为训。--《礼记·表记》
汔可休而凯归。--左思《吴都赋》
则令奏恺乐。--《周礼·大司乐》。注献功之乐。”
恺乐献于社。--《周礼·大司马》。注兵乐曰恺。”
振旅恺以入于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乐也。”
六军张凯声如雷。--刘克庄《破阵曲》
又如凯入(奏着胜利的乐曲归来);
凯(凱)kǎi
⒈军队打胜仗后所奏的乐曲~歌。~旋(得胜归来)荣归。六军张~声如雷。
⒉〈古〉通"恺"。欢乐~乐。
详细解释:凯 kai 部首 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8凯
triumphant;
凯
(1)
刾
kǎi
(2)
(会意,从豰,从几。几”象架子。字本作豰”(qǐ),也作愷”。从豆,(wèi)省声。本义军队得胜所奏的乐曲) 同本义 [music of triumph]
豰,还师振旅乐也。--《说文》。按,经传多以愷为之。亦作刾。
凯以强教之。即以豰胜豰乐为训。--《礼记·表记》
汔可休而凯归。--左思《吴都赋》
则令奏恺乐。--《周礼·大司乐》。注献功之乐。”
恺乐献于社。--《周礼·大司马》。注兵乐曰恺。”
振旅恺以入于晋。--《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乐也。”
六军张凯声如雷。--刘克庄《破阵曲》
(3)
又如凯入(奏着胜利的乐曲归来);凯乐(演奏胜利的乐曲 );凯声(胜利的乐歌声);凯期(胜利的日期);凯还(胜利归来)
凯
(1)
刾
kǎi
(2)
和乐;欢乐 [harmonious and happy;joyous;gay]
故凯乐之情,见于金石。--嵇康《声无哀乐论》。又如凯泽(和乐,欢乐);凯乐(和乐,欢乐)
(3)
安乐;温和 [peaceful and happy;mild]
凯风自南。--《诗·邶风·凯风》
心凯康以乐欢。--宋玉《神女赋》
(4)
又如凯易(平和平易的样子);凯风(和风;南风);凯弟(和顺善良的样子)
凯
(1)
刾
kǎi
(2)
杀,斩 [kill]
叵耐这两个畜生逃走,今日捉将来,我恼了,如何不凯?--《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下》
凯歌
kǎigē
(1)
[a song of triumph]∶得胜时所唱的歌
为了欢呼解放,他们同声高唱凯歌
(2)
[paean]∶歌唱胜利
凯撒大帝
kǎisā dàdì
[gaius julius caesar] (公元前100╠前44) 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公元前46年在罗马建立独裁统治。凯撒,又译作恺撒”
凯旋
kǎixuán
[triumphant return] 打仗得胜后返回
凯旋门
kǎixuánmén
[triumphal arch] 一种纪念性建筑物至少有一个高耸的通道,典型的为一个拱门,通常为纪念胜利、人物或历史事件而建
凯
(刾)
kǎi ㄎㄞˇ
(1)
军队得胜回来奏的乐曲~歌。~旋。奏~而归。
(2)
和,柔~风自南,吹彼棘薪”。
(3)
姓。
郑码llyq,u51ef,gbkbfad
笔画数8,部首几,笔顺编号25251535
展开阅读
凯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