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张
简单释义:
张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同本义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张籍《宫词》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开弓;拉弓弦
更张空弦。--
张(張)zhāng
⒈将弦安在弓上。〈引〉拉开弓~弓。
⒉乐器上弦改弦更~。
⒊开,展开~开。~口。大~旗鼓。纲举目~。
⒋伸展,扩大,夸大伸~。扩~。夸~。虚~声势。
⒌放纵,无拘束乖~。气焰嚣~。
⒍陈设,铺排大~筵席。铺~浪费。
⒎看,望东~西望。
⒏指商店开业开~。
⒐量词两~床。四~报纸。
⒑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⒒
①惊慌~皇失措。
②夸大,炫耀~皇其词。
⒓
①设罗网捕虫鸟。
②料理,筹划,应酬烦你~罗照应。
⒔
⒕
张zhàng 1.通"帐"。帐幕。 2.指陈列帷帐等物。参见"张具"。 3.通"胀"。膨胀。 4.(今读zhāng)夸大;扩大;张扬。
详细解释:张 zhang 部首 弓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张
exaggerate;open;set out;sheet;spread;
驰;合;弛;
张1
(1)
張
zhāng
(2)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3)
同本义 [draw;string]。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4)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张籍《宫词》
(5)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6)
开弓;拉弓弦 [draw back]
更张空弦。--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7)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8)
张开 [open]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9)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10)
张挂(展开挂起) [put up]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11)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2)
张贴 [post]。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3)
展开 [unfold;spread]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4)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5)
设网捕捉 [net]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6)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7)
张设(部署;设置) [set up]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周容《芋老人传》
(18)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9)
看;望 [look]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20)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1)
布满,充满 [fill]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2)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3)
增强,扩大 [enlarge]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4)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5)
夸张;夸大 [exaggerate; magnify; overestimate]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皇甫谧《三都赋序》
(26)
又如虚张声势
张
(1)
張
zhāng
(2)
主張 [proposal]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3)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4)
商店開张 [opening of a new shop]。如新张大喜
(5)
星名 [plant"s name]。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6)
汉代謙侯囯名 [zhang state]。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7)
姓
张氏藏书。--清.袁枚《黄生借书説》
张
(1)
張
zhāng
(2)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sheet;piece]
鸟杌千张。--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另见zhàng
张榜
zhāngbǎng
[post a notice] 张贴公告和榜文
张榜纳士
张弛
zhāngchí
[tension alternating with relaxation] 一紧一松
学习要张弛结合
张楚
zhāngchǔ
[zhang chu] 秦末农民起义时陈胜的国号,取张大楚国”的意思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张大
zhāngdà
(1)
[exaggerate]∶扩大;夸大
张大其事
(2)
[open one"s eyes wide]∶张得很大
他张大了眼睛看着,似乎还不太明白
张灯结彩
zhāngdēng-jiécǎi
[be decorated with lanterns and colored streamers] 悬挂灯笼,用彩绸等结成美丽的装饰物。常用来装点喜庆的场面
张飞
zhāng fēi
[zhang fei(chang fei)] (?╠221)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字益德,涿郡(今河北涿县)人。蜀汉章武元年(221),刘备即皇帝位,任为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他作战勇猛过人,人称万人敌”。但性情暴躁,不爱惜部下
张挂
zhāngguà
[put up] 张开挂上;展开挂上
张卦壁毯
张冠李戴
zhāngguān-lǐdài
(1)
[put zhang"s hat on li"s head; confuse one thing for another]∶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比喻名不副实或误甲为乙
(2)
[misnomer]∶误称;使用不当的名称;用词不当
水果”一词,用来形容土豆,是张冠李戴
张皇
zhānghuáng
(1)
[alarmed; flurred]∶惊慌;慌张
神色张皇
(2)
[exaggerate]∶夸大;显耀
描写失之张皇
(3)
[extremely frivolous]∶猖狂;轻狂
张家长李家短
zhāngjiā cháng lǐjiā duǎn
[gossip] 比喻与己无关的闲话
两个女人坐在炕头上,就张家长,李家短,东一榔头,西一棍子地扯开闲篇了
张开
zhāngkāi
[open] 使合拢的东西分开
一把张开的伞
张口
zhāngkǒu
(1)
[gape]∶不自然地张开了嘴
受惊吓的张着口的一张冰凉的脸
(2)
[speak]∶开口说话
气得他半天没张口
(3)
[yawn]∶哈欠
打张口
张口结舌
zhāngkǒu-jiéshé
[with open mouth; be at a loss for words] 因理亏或惊惧而无言以对
在他妻子的厉声斥责下张口结舌
张力
zhānglì
(1)
[tension]
(2)
引起伸长的两个平之一
(3)
弹性物体拉长时产生的应力
小提琴弦的张力
张罗
zhāngluo
(1)
[take care of]∶照料处理
张罗后事
(2)
[raise]∶筹划;安顿
张罗住处
(3)
[attend to; get busy about]∶照应;接待
张罗了半天,累坏了吧
(4)
[track down and arrest]∶张网,也比喻搜捕
张罗海内
张目
zhāngmù
(1)
[open one"s eyes wide]∶大张双目(张目怒喝)
(2)
[boost sb."s arrogance]∶取同情态度而壮其威势
想足下助我张目也。--曹植《与吴季重书》
张声
zhāngshēng
[make a sound][方]∶出声;吱声
别因为有大人物在,就不敢张声
张贴
zhāngtiē
[post; put up]在公开场所贴出
把通知张贴布告牌上
张王李赵
zhāng-wáng-lǐ-zhào
(1)
[anybody]
(2)
张、王、李、赵是中国人数最多的几个姓氏,用来泛指一般人,任何人
我开的是铺子,做的是买卖,张王李赵,谁来我都欢迎!
(3)
非特指的一般人物
俚俗有张王李赵”之语,犹言是何等人,无足挂齿之意。--宋·朱弁《曲洧旧闻》
张望
zhāngwàng
(1)
[peep (through a crack,etc.)]∶从孔、缝里看
向外张望
(2)
[look around]∶向四周、远处看
四处张望
张牙舞爪
zhāngyá-wǔzhǎo
[bare fangs and brandish claws; rampant; truculent] 张开牙齿,挥舞爪子。形容气势凶恶猖狂的丑相
张扬
zhāngyáng
[make widely known] 声张宣扬
大肆张扬
张2
(1)
張
zhàng
(2)
通帐”。帐幔,帷幕 [canopy;curtain]
居则设张容。--《荀子·正论》
张饮三日。--《史记·高祖本纪》
供张东都门外。--《汉书·疏广传》
张
(1)
張
zhàng
(2)
通胀”。胀满[swell]
将食,张,如厕。--《左传·成公十年》
张脉偾兴。--《左传·僖公十五年》
亭历愈张。--《淮南子·缪称》
另见zhāng
张
(張)
zhāng ㄓㄤˉ
(1)
开,展开~开。~目(a.睁大眼睛;b.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
(2)
商店开业开~。
(3)
拉紧紧~。~力。
(4)
扩大,夸大夸~。
(5)
放纵,无拘束乖~。嚣~。
(6)
料理,应酬~罗。
(7)
惊惶,慌忙~惶失措。
(8)
看,望~望。
(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
(11)
姓。
郑码yzch,u5f20,gbkd5c5
笔画数7,部首弓,笔顺编号5153154
展开阅读
张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刚
简单释义:
刚
(形声。从刀,冈声。本义坚硬)
同本义
刚,坚也。--《增韵》
刚,彊断也。--《说文》
挢然刚折。--《荀子·臣道》
断之以刚。--《左传·昭公六年》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经·焌民》
又如刚巨(坚硬锐利的爪);刚条(坚硬的树枝);刚木(木质坚硬的树木);刚土(硬土)
坚强
刚,强也。--《广韵》
柔弱胜刚强。--《老子》
刚而塞。--《书·皋谟》
吾未见刚者。--《论语·公冶长》
强者必刚斗其意。--《商君书·立本》
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韩非子·十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刚(剛)gāng
⒈坚硬,坚定,坚强跟"柔"相对~正。~毅。~强。以柔克~。
⒉副词。才,方才~才。她~走。
⒊副词。正好,恰好~好。~ ~合适。
⒋
详细解释:刚 gang 部首 刂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6刚
exactly;immediately;just;strong;firm;freshness;
刚刚;刚才;
柔;
刚
(1)
剛
gāng
(2)
(形声。从刀,冈声。本义坚硬)
(3)
同本义 [hard]
刚,坚也。--《增韵》
刚,彊断也。--《说文》
挢然刚折。--《荀子·臣道》
断之以刚。--《左传·昭公六年》
柔则茹之,刚则吐之。--《诗经·焌民》
(4)
又如刚巨(坚硬锐利的爪);刚条(坚硬的树枝);刚木(木质坚硬的树木);刚土(硬土)
(5)
坚强 [firm]
刚,强也。--《广韵》
柔弱胜刚强。--《老子》
刚而塞。--《书·皋谟》
吾未见刚者。--《论语·公冶长》
强者必刚斗其意。--《商君书·立本》
鲍叔牙为人,刚愎而上悍。--《韩非子·十过》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
(6)
又如刚明(严明);刚绠(刚强正直);刚气儿(刚强的气质);刚傲(刚强傲岸);刚猛(刚强勇猛)
(7)
刚正,刚直方正 [upright]
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明史·海瑞传》
祭彤武节刚方,动用安重。--《后汉书·祭彤传》论
(8)
又如刚特(刚正而不随流俗);刚峭(刚正严峻);刚亮(刚正信实);刚方(刚直方正)
(9)
倔强固执 [forward]
性刚愎,好自用。--《金史·赤盏合喜传》
(10)
又如刚戾(固执凶暴;不讲道理);刚褊(固执而气量狭小);刚求(强求);刚隘(刚愎褊急);刚狠(刚愎)
(11)
刚直 [outspoken and upright]
然而刚肠激发,不遑辞候,惊扰宫中,复忤宾客。--唐·李朝威《柳毅传》
允性刚棱疾恶。--《后汉书·王允传》
(12)
又如刚硬(刚直倔犟);刚棱(刚直而有锋芒);刚折(刚直不阿);刚切(刚直恳切)
(13)
年富力强,坚强有力 [firm and powerful]。如刚捷(刚健敏捷);刚武(刚健勇武)
刚
(1)
剛
gāng
(2)
表示行为、动作只及于某个范围,相当于仅仅”、只” [barely]。如这山洞刚能容一人进去;刚强(偏偏,偏要)
(3)
表示事物正好达到某种程度,有不多不少”的意思,相当于恰好” [just right]。如水刚剩下一杯了
(4)
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发生在不久之前,相当于刚才” [just now]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5)
又如战斗刚结束;刚然(刚,刚刚);刚子(刚只。刚刚,刚才)
(6)
用在复句里,后面用就”等相呼应,表示两件事紧接着进行 [as soon as]。如刚进教室,上课铃就响了
刚愎
gāngbì
(1)
[headstrong]∶倔强执拗,固执己见
其佐先縠,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左传·宣公十二年》
(2)
[opinionated]∶反对正确、合理、恰当或公认事物的性格与意向
刚愎自用
gāngbì-zìyòng
(1)
[be obstinate and self-opinionated]∶固执己见,对阻止、劝告或建议不耐烦
由于他这个人过度任性,刚愎自用
(2)
[opinionated]∶固执地反对正确、合理、恰当或公认事物的性格与意向
李自成不是刚愎自用的人,他对于明室的待遇也非常宽大--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刚才
gāngcái
[just a short while ago;a moment ago;just now] 指刚过去不久的时间
他刚才吃了药,现在睡着了
她猛然想起来了,刚才她看见那登记表上,还有前街上黄有才的名字。--《党员登记表》
刚度
gāngdù
[rigidity,stiffness,inflexibility] 机件或结构物在受载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刚刚
gānggāng
(1)
[just now;a moment ago]∶仅仅非常短的时间以前;刚才
刚刚出版
刚刚来到这儿
(2)
[only;just]∶恰恰好
不多不少,刚刚十斤
刚刚走到山脚,突然听到山上响了一枪。--《党员登记表》
刚好,刚巧
gānghǎo,gāngqiǎo
(1)
[it so happened that;happen to]∶恰巧,正合适
他进来时,刚好十点正
(2)
[only;just]∶正巧
他今年刚好七岁
他在我家刚好住了一个月
刚健
gāngjiàn
[robust;energetic;vigorous] 指性格、风格、姿态等坚强有力;壮健
我们都以为应该来扶植一点刚健质朴的文艺。--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刚劲
gāngjìng
[sturdy;bold;vigorous] 强劲有力
笔力刚劲
刚烈
gāngliè
[be fiery and forthright] 刚强、贞烈
禀性刚烈
刚毛
gāngmáo
[bristle] 长在人或动物身上的硬毛,如猪鬃
刚强
gāngqiáng
[strong;staunch;firm] 意志性格等坚强、不在恶势力前低头、不畏艰难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刚巧
gāngqiǎo
[happen to;it so happened that] 正好碰上,正巧(他刚巧也要去那儿,你们就一块吧)
刚柔相济
gāngróu-xiāngjì
[temper force with grace;the strong and weak mutually assist each other] 刚烈与柔顺相互弥补,柔硬兼施,恩威并用
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罗贯中《三国演义》
刚体
gāngtǐ
[rigid body] 一种理想固体,它的尺寸和形状完全是固定的,当施加外力时,仍保持不变
刚性
gāngxìng
[stiffness] [物体]坚硬不易变形的性质
刚性
gāngxìng
[strong character] 刚强不屈的性格
一个男子汉应该有刚性
刚毅
gāngyì
[be resolute and steadfast] 刚强坚毅
罗盛教闭着眼,抿着嘴,嘴角微微下弯,显出一种刚毅的神色。--《罗盛教》
刚硬
gāngyìng
(1)
[firm]∶刚强
性格刚硬
(2)
[strong]∶强硬
刚硬的口气
(3)
[solid]∶坚硬
刚硬的工具
刚玉
gāngyù
[aluminium oxide;corundum] 刚石
刚正
gāngzhèng
[principled;honourable;upright] 为人刚强正直
他具有公认的高风亮节和刚正无邪品德
刚正廉洁
刚正不阿
gāngzhèng-bù ē
[be upright and never stooping to flattery] 为人刚直公正,不逢迎趋附
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聊斋志异·一官员》
刚直
gāngzhí
[be upright and outspoken] 刚强正直
您是那样满怀激情地给我讲汉朝的范滂如何刚直不阿,挺身就险。--《一封终于发出的信》
刚
(剛)
gāng ㄍㄤˉ
(1)
硬,坚强,与柔”相对~强。~直。~烈。~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健。~毅。~决。~正不阿(ē)。~愎自用。
(2)
恰好,恰巧~~(a.恰好;b.才)。~好。
(3)
才~才。~来就走。
(4)
姓。
郑码ldkd,u521a,gbkb8d5
笔画数6,部首刂,笔顺编号253422
展开阅读
刚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