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沁
简单释义:
沁〈名〉
(形声。从水,心声。本义沁水)
同本义
沁水,出上党谷远羊头山,东南入河。--《说文》
即出今山西省沁源县东北绵山东谷,南流至河南省武陟县南入黄河
县名
沁 〈动〉
渗入;透出
吸水
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唐·韩愈 孟郊《同宿联句》
沁qìn
⒈浸,渗入~人肺腑。
⒉〈方〉
①纳入水中~水。
②头下垂~着头。
⒊沁水,源出山西省沁源,向东南流经河南省入黄河。
详细解释:沁 qin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沁
qìn
〈名〉
(1)
(形声。从水,心声。本义沁水)
(2)
同本义 [qin river]
沁水,出上党谷远羊头山,东南入河。--《说文》
(3)
即出今山西省沁源县东北绵山东谷,南流至河南省武陟县南入黄河
(4)
县名 [qin county]。在山西省中部偏南
沁
qìn
〈动〉
(1)
渗入;透出 [ooze;permeate]。如沁绿(透出绿色);沁溢(渗透漫溢)
(2)
吸水 [seep absorb (water)]
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沁。--唐·韩愈 孟郊《同宿联句》
沁凉
qìnliáng
[ice-cold] [方]∶凉得透人肌肤;清凉
沁凉的风
沁人心脾
qìnrén-xīnpí
[delicious] 原指吸入芳香气味、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等时,感到舒适和愉快。也用来形容文艺作品的美好与感人所给予人的清新爽朗的感受
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
沁入肺腑
qìnrù-fèifǔ
(1)
[refreshing] 渗入人的内脏。喻指感受极深
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明末清初·张岱《陶庵梦忆·乳酪》
(2)
亦作沁入心脾”
沁
qìn ㄑㄧㄣ╝
(1)
渗入;浸润~润。~人心脾。
(2)
汲水义泉虽至近,盗索不敢~”。
(3)
头向下垂~着头。
(4)
纳入水中。
郑码vwz,u6c81,gbkc7df
笔画数7,部首氵,笔顺编号4414544
展开阅读
沁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炀
简单释义:
炀
熔炼金属
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炀
(形声。从火,?
同本义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向火(取暖);烤火
炀,炙燥也。--《说文》
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炊
遮蔽,蒙蔽,挡住
炀
炽热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
炀(煬)yáng
⒈也作"烊"。熔化金属。
⒉火旺。
炀yàng 1.烘烤;烘干。 2.向火(取暖);烤火。 3.炊。参见"炀者"。 4.遮蔽,蒙蔽;挡住。 5.焚烧。 6.炽热。 7.照耀。
详细解释:炀 yang 部首 火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7炀2
(1)
煬
yàng
(2)
(形声。从火,昜(yáng)声。本义烘烤)
(3)
同本义 [roast]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
(4)
向火(取暖);烤火 [warm oneself]
炀,炙燥也。--《说文》
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淮南子》
若灶则不然,前之人炀,则后之人无从见也。--《战国策》
(5)
炊 [cook]。如炀者(灶下烧火的人);炀器(炉灶)
(6)
遮蔽,蒙蔽,挡住 [cover]。如炀没(湮没,消失);炀蔽(遮瞒;遮蔽)
炀
(1)
煬
yàng
(2)
炽热 [hot]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汉·东方朔《七谏》
(3)
又如炀火(烈火);炀旱(炎热干旱);炀炀(火盛的样子);炀和(融和;暖和)
另见yáng
炀1
(1)
煬
yáng
(2)
熔炼金属 [melt metals]
以一铁范…密布字印…持就火炀之。--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另见yàng
炀
(煬)
yáng ㄧㄤˊ
(1)
熔化金属。
(2)
火旺。
(3)
烘干,烤火。
(4)
古代谥法,去礼远众称炀”。
郑码uoyo,u7080,gbkecbe
笔画数7,部首火,笔顺编号4334533
展开阅读
炀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