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缁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春秋·佚名《缁衣》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春秋·佚名《都人士》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漠其无人
先秦·屈原《远游》
九州安错
先秦·屈原《天问》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先秦·屈原《天问》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背绳墨而改错
先秦·宋玉《九辩》
灭规矩而改凿
先秦·宋玉《九辩》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先秦·屈原《离骚》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先秦·屈原《离骚》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先秦·屈原《离骚》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先秦·屈原《离骚》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先秦·屈原《离骚》
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
先秦·屈原《九章》
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
先秦·屈原《九章》
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
先秦·屈原《九章》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先秦·屈原《九章》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先秦·屈原《九章》
虽知困其不改操兮,终不以邪枉害方
先秦·庄忌《哀时命》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两汉·东方朔《七谏》
固时俗之工巧兮,灭规矩而改错
两汉·东方朔《七谏》
危俊林不容兮鸣蜩,余何留兮中州
两汉·王褒《九怀》
历九州兮索合,谁可与兮终生
两汉·王褒《九怀》
悲九州兮靡君,抚轼叹兮作诗
两汉·王褒《九怀》
周八极兮历九州,求轩辕兮索重华
两汉·王逸《九思》
欲迁志而改操兮,心纷结其未离
两汉·刘向《九叹》
远游悲余性之不可改兮,屡惩艾而不迻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贤哉回也!壹箪食,壹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西周·姬昌《井卦》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西周·姬昌《革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代·杜牧《遣怀》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代·杜牧《赠别二首》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唐代·张祜《题金陵渡》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唐代·杜甫《月夜》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唐代·张乔《书边事》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唐代·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唐代·杜甫《登楼》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江州司马青衫湿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唐代·李商隐《韩碑》
流传汉地曲转奇, 凉州胡人为我吹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唐代·韩愈《石鼓歌》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唐代·王维《桃源行》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唐代·杜甫《兵车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宋代·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宋代·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宋代·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君莫说中州
宋代·刘克庄《昭君怨·牡丹》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战舰东风慳借便,梦断神州故里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叙别梦、扬州一觉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千峰百嶂宜州路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予从州牧得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神女赋》
振绣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书幽芳亭记》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而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故将语子以神州之略,赤县之畿
魏晋·左思《三都赋》
?钦碒乎数州之间,灌注乎天下之半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方志所辨,中州所羡
魏晋·左思《三都赋》
伊兹都之函弘,倾神州而韫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茨墙剪园,易檐改途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高唐赋》
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崪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先秦·宋玉《高唐赋》
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王庶几改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王如改诸,则必反予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于其德,而赋粟倍他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人恒过,然后能改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