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节》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吾之不遇鲁侯,天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廛无夫里之布,则天下之民皆悦而愿为之氓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不得,不可以为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无财,不可以为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有仕于此,而子悦之,不告于王而私与之吾子之禄爵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客不悦曰:“弟子齐宿而后敢言,夫子卧而不听,请勿复敢见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士则兹不悦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民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信于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于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言,是简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者,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孔子不悦于鲁卫,遭宋桓司马将要而杀之,微服而过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子思不悦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子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宋牼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屋庐子悦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五节》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则为容悦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放太甲于桐,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又反之,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
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中谷有蓷,暵其乾矣。有女仳离,嘅其叹矣。嘅其叹矣,遇人之艰难矣!
春秋·佚名《中谷有蓷》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春秋·佚名《野有蔓草》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凤凰翼其承旂兮,遇蓐收乎西皇
先秦·屈原《远游》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先秦·宋玉《九辩》
心摇悦而日幸兮,然怊怅而无冀
先秦·宋玉《九辩》
然潢洋而不遇兮,直怐愗而自苦
先秦·宋玉《九辩》
患何罪以遇罚兮,亦非余之所志也
先秦·屈原《九章》
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先秦·屈原《九章》
太公不遇文王兮,身至死而不得逞
先秦·庄忌《哀时命》
骥踌躇于弊輂兮,遇孙阳而得代
两汉·东方朔《七谏》
愍贞良兮遇害,将夭折兮碎糜
两汉·王逸《九思》
乃回朅兮北逝,遇神孈兮宴娭
两汉·王逸《九思》
叹曰:飘风蓬龙埃坲々兮,草木摇落时槁悴兮,遭倾遇祸不可救兮,长吟永欷涕究究兮,舒情陈诗冀以自免兮,颓流下陨身日远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西周·姬昌《同人卦》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西周·姬昌《噬嗑卦》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西周·姬昌《睽卦》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西周·姬昌《睽卦》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西周·姬昌《睽卦》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西周·姬昌《夬卦》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西周·姬昌《丰卦》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西周·姬昌《丰卦》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西周·姬昌《小过卦》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西周·姬昌《小过卦》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西周·姬昌《小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唐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秋登万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 秋登万山》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唐代·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唐代·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洞房记得初相遇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长欢悦
宋代·洪适《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
【典故出处】《秋声赋》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神女赋》
其夜玉寝,果梦与神女遇,其状甚丽,玉异之
先秦·宋玉《神女赋》
私心独悦,乐之无量;交希恩疏,不可尽畅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思旧赋》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遐迩悦豫而子来,工徒拟议而骋巧
魏晋·左思《三都赋》
均田画畴,蕃庐错列姜芋充茂,桃李荫翳家安其所,而服美自悦
魏晋·左思《三都赋》
精卫衔石而遇缴,文鳐夜飞而触纶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梁王不悦,游于兔园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既因方而为圭,亦遇圆而成璧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素因遇立,污随染成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七发》
聪明眩曜,悦怒不平
两汉·枚乘《七发》
练色娱目,流声悦耳
两汉·枚乘《七发》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