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春秋·佚名《信南山》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先秦·屈原《天问》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专思君兮不可化,君不知兮可奈何
先秦·宋玉《九辩》
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
先秦·屈原《离骚》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先秦·屈原《九章》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先秦·屈原《九章》
靡颜腻理,遗视矊些
先秦·屈原《招魂》
德誉配天,万民理只
先秦·屈原《大招》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两汉·东方朔《七谏》
明法令而修理兮,兰芷幽而有芳
两汉·东方朔《七谏》
后听虚而黜实兮,不吾理而顺情
两汉·刘向《九叹》
忧心展转愁怫郁兮,冤结未舒长隐忿兮,丁时逢殃可奈何兮,劳心悁悁涕滂沱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唐代·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唐代·张九龄《幽人归独卧》
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
唐代·韩愈《石鼓歌》
继周八代争战罢,无人收拾理则那
唐代·韩愈《石鼓歌》
有酒不饮奈明何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唐代·杜甫《丽人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其奈风流端正外,更别有,系人心处
宋代·柳永《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宋代·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殷勤理旧狂
宋代·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可奈梦回时,一番新别离
宋代·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好灯争奈人心别
宋代·赵佶《醉落魄·预赏景龙门追悼明节皇后》
断肠人、无奈秋浓
宋代·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寿阳空理愁鸾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临行愁见理征衣
宋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典故出处】《别赋》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筵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魏晋·左思《三都赋》
肴醳顺时,腠理则治
魏晋·左思《三都赋》
奉常之号,大理之名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备法驾,理秋御
魏晋·左思《三都赋》
德连木理,仁挺芝草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天经地纬,理有大归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下料物土,析於地理者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倜傥之极异,誳诡之殊事,藏理於终古,而未寤於前觉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一经神怪,一纬人理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景春佐酒,杜连理音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锼镂里洒,绛唇错杂;邻菌缭纠,罗鳞捷猎;胶致理比,挹抐擫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乘理虽死而非亡,违义虽生而匪存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幽通赋》
妣聆呱而劾石兮,许相理而鞫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金声也者,始条理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终条理者,圣之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谓理也,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