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春秋·佚名《柏舟》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春秋·佚名《二子乘舟》
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春秋·佚名《鄘风·柏舟》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先秦·屈原《天问》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先秦·屈原《天问》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
先秦·屈原《九章》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先秦·屈原《九章》
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两汉·东方朔《七谏》
且从容兮自慰,玩琴书兮游戏
两汉·王逸《九思》
棹舟杭以横濿兮,济湘流而南极
两汉·刘向《九叹》
横舟航而济湘兮,耳聊啾而戃慌
两汉·刘向《九叹》
济杨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代·柳宗元《江雪》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代·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唐代·李商隐《隋宫 / 隋堤》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唐代·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唐代·杜甫《登岳阳楼》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代·杜甫《春望》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唐代·杜牧《旅宿》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唐代·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唐代·韦庄《章台夜思》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唐代·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唐代·刘昚虚《阙题》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唐代·钱起《送僧归日本》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唐代·李商隐《筹笔驿》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唐代·杜甫《阁夜》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代·杜甫《宿府》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
唐代·温庭筠《利州南渡》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唐代·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唐代·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唐代·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销愁 一作 消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唐代·李商隐《韩碑》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唐代·李商隐《韩碑》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唐代·李商隐《韩碑》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唐代·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唐代·韩愈《石鼓歌》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唐代·王维《桃源行》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唐代·李白《子夜吴歌·夏歌》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唐代·高适《燕歌行》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唐代·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壮年听雨客舟中
宋代·蒋捷《虞美人·听雨》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宋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漫长是、系行舟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宋代·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一溪烟柳万丝垂,无因系得兰舟住
宋代·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
冻云黯淡天气,扁舟一叶,乘兴离江渚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宋代·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更在孤舟枕上
宋代·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彩舟载得离愁动,无端更借樵风送
宋代·贺铸《菩萨蛮·彩舟载得离愁动》
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
宋代·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醉后几行书字小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过垂虹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别来不寄一行书
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天际目归舟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别后书难得
宋代·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宋代·杨炎正《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
宋代·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去年长恨拿舟晚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雁足无书古塞幽
宋代·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一行书也无
宋代·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也无书寄伊
宋代·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须信前书言犹未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墨池记》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思旧赋》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归田赋》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渊止之静,泛乎若不系之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魏晋·左思《三都赋》
翩翩黄鸟,衔书来讯人谋所尊,鬼谋所秩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名奇而见称,或实异而可书
魏晋·左思《三都赋》
水浮陆行,方舟结驷
魏晋·左思《三都赋》
泛舟航於彭蠡,浑万艘而既同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结轻舟而竞逐,迎潮水而振缗
魏晋·左思《三都赋》
载汉女於后舟,追晋贾而同尘
魏晋·左思《三都赋》
试水客,舣轻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清代·袁枚《随园记》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逐贫赋》
舍尔入海,泛彼柏舟;尔复我随,载沉载浮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东征赋》
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