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春秋·佚名《伯兮》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春秋·佚名《南山有台》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飞隼,载飞载止。嗟我兄弟,邦人诸友。莫肯念乱,谁无父母?
春秋·佚名《沔水》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春秋·佚名《小雅·黄鸟》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畜,复我邦家。
春秋·佚名《我行其野》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春秋·佚名《文王》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春秋·佚名《瞻卬》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惠我无疆,子孙保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春秋·佚名《烈文》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王维后。
春秋·佚名《时迈》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先秦·屈原《卜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两汉·东方朔《七谏》
览旧邦兮滃郁,余安能兮久居
两汉·王褒《九怀》
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
两汉·王逸《九思》
声哀哀而怀高丘兮,心愁愁而思旧邦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余思旧邦心依违兮,日暮黄昏羌幽悲兮,去郢东迁余谁慕兮,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河水淫淫情所愿兮,顾瞻郢路终不返兮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山中槛槛余伤怀兮,征夫皇皇其孰依兮,经营原野杳冥冥兮,乘骐骋骥舒吾情兮,归骸旧邦莫谁语兮,长辞远逝乘湘去兮
两汉·刘向《九叹》
悲故乡而发忿兮,去余邦之弥久
两汉·刘向《九叹》
忧苦悲余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
两汉·刘向《九叹》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两汉·刘向《九叹》
念余邦之横陷兮,宗鬼神之无次
两汉·刘向《九叹》
望旧邦之黯黮兮,时溷浊其犹未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家邦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唐代·李商隐《韩碑》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山之僧智仙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两汉·贾谊《鵩鸟赋》
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传业禅祚,高谢万邦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元勋配管敬之绩,歌锺析邦君之肆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习其弊邑而不睹上邦者,未知英雄之所躔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国有郁鞅而显敞,邦有湫厄而踡跼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巧,恐虎豹,慑鸷鸟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送穷文》
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园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摘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祗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而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寘我仇怨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纷屯邅与蹇连兮,何艰多而智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修短之运,愚智同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爰结蹤而迴轨兮,复邦族以自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择不处仁,焉得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不知而使之,是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仁智,周公未之尽也,而况于王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诗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之谓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所恶于智者,为其凿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九节》
始条理者,智之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是非之心,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为是其智弗若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曾子《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春秋·曾子《第四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春秋·子思《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春秋·子思《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