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先秦·屈原《离骚》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被明月兮佩宝璐
先秦·屈原《九章》
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
两汉·东方朔《七谏》
钜宝迁兮砏磤,雉咸雊兮相求
两汉·王褒《九怀》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两汉·王褒《九怀》
抱昭华兮宝璋,欲衒鬻兮莫取
两汉·王逸《九思》
就祝融兮稽疑,嘉己行兮无为
两汉·王逸《九思》
历九宫兮遍观,睹秘藏兮宝珍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铿铿乎。莫己知也,斯已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曰:“有壹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唐代·李商隐《风雨》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濯冠沐浴告祭酒,如此至宝存岂多
唐代·韩愈《石鼓歌》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唐代·王维《老将行》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唐代·杜甫《哀王孙》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斜飞宝鸭衬香腮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闺情》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调宝瑟,拨金猊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停宝马,捧瑶卮
宋代·夏竦《鹧鸪天·镇日无心扫黛眉》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鵩鸟赋》
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
两汉·贾谊《鵩鸟赋》
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宝康瓠兮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身处尊位,珍宝充内,外有仓麋,泽及后世,子孙长享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且夫玉卮无当,虽宝非用;侈言无验,虽丽非经
魏晋·左思《三都赋》
山图其石,川形其宝
魏晋·左思《三都赋》
火齐之宝,骇鸡之珍
魏晋·左思《三都赋》
窥东山之府,则环宝溢目;海陵之仓,则红粟流衍
魏晋·左思《三都赋》
缔交翩翩,亻宝从弈弈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中夏比焉,毕世而罕见,丹青图其珍玮,贵其宝利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向不虚应,亦云己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七发》
病己,请事此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为利己而自足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贫无宝玩,何以接欢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两汉·班固《幽通赋》
管弯弧欲毙仇兮,仇作后而成己
两汉·班固《幽通赋》
溺招路以从己兮,谓孔氏犹未可
两汉·班固《幽通赋》
朝贞观而夕化兮,犹諠己而遗形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童子闻之,哑而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是鶂鶂者为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逄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于己取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则己谈笑而道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其兄关弓而射之,则己垂涕泣而道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春秋·曾子《第七章》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春秋·曾子《第十章》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春秋·子思《第七章》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春秋·子思《第十章》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人之有技,若己有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