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晋
简单释义:
晋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进
晉,进也。日出,万物进。--《说文》
晋者,进也。--《易·序卦》
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周礼·田仆》
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班固《幽通赋》
又如晋谒(晋见;谒见);晋接(进见;接见);晋食(进献食品)
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以功晋知府。--《清史稿·桂中行传》
晋封英王。--《陈玉成》
又如晋封(晋升加封);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晋阶(升级);晋号(晋升其称号)
低,俯
见梓晋然实而俯
晋(晉)jìn
⒈进,升,向前~见。~升。~级。
⒉〈古〉通"搢"。插。
⒊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大部分在今山西省。
⒋朝代名
①晋朝(西晋、东晋),公元265-420年。司马炎灭魏后建立。
②后晋,五代之一。公元936-946年。第一代君主是石敬塘。
⒌山西省的简称。
详细解释:晋 jin 部首 日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晋
advance; enter; promote;
晋
(1)
晉
jìn
(2)
(会意。小篆字形,从日。指追着太阳一直前进。本义上进)
(3)
进 [enter]
晉,进也。日出,万物进。--《说文》
晋者,进也。--《易·序卦》
王提马而走诸侯晋。--《周礼·田仆》
盍孟晋以迨群兮。(盍为什么不;孟,勉力;迨,赶上;群大家。)--班固《幽通赋》
(4)
又如晋谒(晋见;谒见);晋接(进见;接见);晋食(进献食品)
(5)
晋升。提高地位、级别或荣誉 [promote]
以功晋知府。--《清史稿·桂中行传》
晋封英王。--《陈玉成》
(6)
又如晋封(晋升加封);晋秩(晋升官职或等级);晋阶(升级);晋号(hào晋升其称号)
(7)
低,俯 [low]
见梓晋然实而俯。--《尚书大传》
(8)
又如晋然(低垂的样子;俯下的样子)
(9)
授予,尤指在公共典礼中授予(如学位或贵族称号) [confer]。如晋授
(10)
晋见,正式地会见,拜访 [call on]。如晋谒
晋
jìn
(1)
周代诸侯国名 [jin state]。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春秋时居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被其大夫韩、赵、魏所分而亡
子夏之晋。--《吕氏春秋·慎行论》
晋师三豕过河。
晋师己亥涉河。
晋于是始墨。(晋国从此以黑衣为丧服。墨,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左传·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2)
又如晋用楚材(谓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才);晋邦(指春秋时代的晋国);晋阳之甲(喻称地方官吏不满朝廷而举兵向内为兴晋阳之甲”);晋棘(指春秋晋国垂棘之地所产的美玉)
(3)
朝代名 [jin dynasty]
(4)
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65╠316年),共四帝,为前赵所灭
晋太原中。--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无论魏晋。
魏晋氏以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晋陶渊明独爱菊。--宋·周敦颐《爱莲说》
(5)
司马睿即位建康,保有江南之地,史称东晋(公元317╠420年),共十一帝,为刘裕所取代
(6)
五代时,石敬瑭灭后唐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后晋(公元936╠946年)
背晋以归染。--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7)
又如晋年(喻指怀念故朝之思);晋帖(指晋人的书迹或其摹本、刻帖);晋京(晋朝的京城。指洛阳)
(8)
山西省的简称 [shanxi province]。如晋剧
(9)
水名 [jin river]。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分北、中、南三渠,东流入汾河
晋祠
jìncí
[jin memorial hall] 中国春秋时代晋国(公元前11世纪)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下。创建于北魏以前。晋祠建筑以圣母殿为主体,还有献殿、钟鼓楼、金人台、关帝庙、难老泉、唐槐、周柏等历史文物与自然风景。其中,建于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的圣母殿、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以及鱼沼飞梁合称为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见
jìnjiàn
[call on sb. holding high office] 进见;前去会见
晋级
jìnjí
[advancement] 晋升到较高的等级
加官晋级
晋剧
jìnjù
[jin opera] 山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蒲剧派生而成,流行于该省中部地区;也叫山西梆子”、中路梆子”
晋升
jìnshēng
[advance] 职位上升;晋职
他1940年晋升为中尉
晋王
jìnwáng
[king of jin in tang dynasty] 李克用,沙陀族(其父姓朱邪,名赤心,有功于唐朝,赐姓名为李国昌),因出兵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受封为晋王。为其一目失明,绰号独眼龙,为李存勗之继父兛
晋谒
jìnyè
[call on (sb. holding high office)] 进见;拜谒;拜见
晋职
jìnzhí
[be promoted] 晋升到较高的职位
晋
jìn ㄐㄧㄣ╝
(1)
进~级。~升。~谒(进见)。
(2)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
(3)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剧。
(4)
中国朝代名西~。东~。
郑码akk,u664b,gbkbdfa
笔画数10,部首日,笔顺编号1224312511
展开阅读
晋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德
简单释义:
德
(形声。从彳,德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德〈名〉
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
详细解释:德 de 部首 彳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5德
heart; mind; morals; virtue;
德
(1)
惪
dé
(2)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3)
同本义 [ascend]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4)
感激 [be grateful]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5)
通得”。取得,获得 [get]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德
dé
〈名〉
(1)
道德,品行 [virtue;moral character;integrity]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2)
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3)
恩惠;恩德 [kindness;favor]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5)
仁爱;善行 [kindheartedness]。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6)
心意 [heart;mind]。如同心同德
(7)
福 [happy]
百姓之德也。--《礼记·哀公问》
德才兼备
décái-jiānbèi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同时具有良好的品德和才能
德操
décāo
[moral conduct and personal integrity] 道德修养
他的德操堪称楷模
德高望重
dégāo-wàngzhòng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 道德高尚,声望重。多称颂年高而有名望的人
德高望尊
dégāo-wàngzūn
[be of noble character and high prestige;with great virtue and high prestige] 道德高,声望高
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德化
déhuà
[moralize and change] 旧指以道德感化人
德色
désè
[hoity toity] 自以为对别人有恩德而流露出来的神色
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敦诚《寄怀曹雪芹》
面有德色
德馨
déxīn
[be of noble character]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品德高尚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唐·刘禹锡《陋室铭》
德行
déxíng
[moral caliber;moral integrity] 道德品行的素质
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国语·晋语》
德行
déxing
[disgusting] 讥讽人的话,表示瞧不起别人的仪容、举止、行为、作风等用此词
你看他那个德行
德性
déxìng
(1)
[moral character]∶道德品性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清·刘开《问说》
(2)
[disgusting]∶同德行”(déxíng)
德祐
déyòu
[deyou,title of the emperor zhao xian in song dynasty] 宋恭帝年号(1275╠1276)
德语
déyǔ
[german] 主要在德国、奥地利及瑞士的部分地区讲的西部日耳曼语
德育
déyù
[moral education] 道德教育的简称
德泽
dézé
[bounties received form a monarch;benevolence;favor;grace] 恩泽,恩惠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乐府诗集·长歌行》
德政
dézhèng
[benevolent rule] 指有益于人民的政治措施和政绩
既无德政,又无威刑。--《左传·隐公十一年》
德
dé ㄉㄜˊ
(1)
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2)
心意,信念一心一~。
(3)
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4)
姓。
郑码oiaw,u5fb7,gbkb5c2
笔画数15,部首彳,笔顺编号332132522114544
展开阅读
德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