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先秦·屈原《离骚》
思尧舜兮袭兴,幸咎繇兮获谋
两汉·王褒《九怀》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孰能若兮原为辅
两汉·王褒《九怀》
且从容兮自慰,玩琴书兮游戏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唐代·宋之问《渡汉江》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唐代·李商隐《隋宫 / 隋堤》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乡书何处达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唐代·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代·杜甫《春望》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唐代·杜牧《旅宿》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唐代·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归故园作 / 归终南山》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唐代·韦庄《章台夜思》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唐代·刘昚虚《阙题》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唐代·王维《酬郭给事》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唐代·李商隐《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唐代·李商隐《筹笔驿》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唐代·杜甫《阁夜》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代·杜甫《宿府》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唐代·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唐代·李商隐《韩碑》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唐代·李商隐《韩碑》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唐代·李商隐《韩碑》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唐代·李商隐《韩碑》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尚可博白鹅
唐代·韩愈《石鼓歌》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唐代·高适《燕歌行》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唐代·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宋代·柳永《定风波·自春来》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宋代·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
欲寄书如天远,难销夜似年长
宋代·贺铸《西江月·携手看花深径》
谩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醉后几行书字小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别来不寄一行书
宋代·晁冲之《临江仙·忆昔西池池上饮》
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怕絮入书楼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别后书难得
宋代·范成大《菩萨蛮·湘东驿》
雁足无书古塞幽
宋代·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一行书也无
宋代·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也无书寄伊
宋代·陈达叟《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须信前书言犹未
宋代·曹豳《西河·和王潜斋韵》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墨池记》
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宋代·曾巩《墨池记》
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发书占之兮,谶言其度,曰:“野鸟入室兮,主人将去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魏晋·左思《三都赋》
翩翩黄鸟,衔书来讯人谋所尊,鬼谋所秩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或名奇而见称,或实异而可书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门有通德,家承赐书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东征赋》
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一节》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舜南面而立,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咸丘蒙曰:“舜之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我岂若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舜之道,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岂若使是民为尧舜之民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吾闻其以尧舜之道要汤,末闻以割烹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其自任以天下之重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殃民者,不容于尧舜之世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节》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七节》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