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先秦·None《渔父》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
先秦·屈原《九章》
天白颢颢,寒凝凝只
先秦·屈原《大招》
叹曰:登山长望中心悲兮,菀彼青青泣如颓兮,留思北顾涕渐渐兮,折锐摧矜凝氾滥兮,念我茕茕魂谁求兮,仆夫慌悴散若流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唐代·王昌龄《闺怨》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唐代·杜牧《旅宿》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夜过也,东窗未白凝残月
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应是夜寒凝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此时凝睇
宋代·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短樯吟倚闲凝伫
宋代·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宋代·韩元吉《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
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
宋代·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南北朝·江淹《别赋》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月赋》
绿苔生阁,芳尘凝榭
南北朝·谢庄《月赋》
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白露凝,微霜结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焦溪涸,汤谷凝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不固其节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升望海墩,东向凝睇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玄云黯以凝结兮,集零雨之溱溱
两汉·蔡邕《述行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