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先秦·屈原《九歌》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闻佳人兮召余,将腾驾兮偕逝;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好姱佳丽兮,牉独处此异域
先秦·屈原《九章》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先秦·屈原《九章》
惟佳人之永都兮,更统世以自贶
先秦·屈原《九章》
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
先秦·屈原《九章》
姱修滂浩,丽以佳只
先秦·屈原《大招》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唐代·王维《终南山》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唐代·王维《过香积寺》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唐代·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唐代·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唐代·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唐代·杜甫《佳人》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将军画善盖有神,必逢佳士亦写真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唐代·王维《桃源行》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唐代·李白《蜀道难》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唐代·杜甫《哀王孙》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唐代·杜甫《丽人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宋代·王禹偁《点绛唇·感兴》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正佳时,仍晚昼
宋代·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千里云峰千里恨
宋代·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愁到眉峰碧聚
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干花著露》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欲顿闲愁无顿处,都著在两眉峰
宋代·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南高峰
宋代·袁正真《长相思·南高峰》
北高峰
宋代·袁正真《长相思·南高峰》
南北高峰云淡浓
宋代·袁正真《长相思·南高峰》
千峰百嶂宜州路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典故出处】《秋声赋》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别赋》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虎丘记》
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楩柟幽蔼于谷底,松柏蓊郁于山峰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乱曰:佳侠函光,陨朱荣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雪赋》
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褥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谿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天呵地吼,阴崖冱穴,聚雹堆冰,故为玄冥之所长驾;群峰灌顶,北斗堕脅,藜蓬臭蔚,虽焦原竭泽,巫吁魃舞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居其间者,亦岂无凌峰掘药,高言畸行,无与于人世治乱之数者乎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