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天监有周,昭假于下。保兹天子,生仲山甫。
春秋·佚名《烝民》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先秦·屈原《卜居》
河海应龙
先秦·屈原《天问》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先秦·None《渔父》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先秦·None《渔父》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入景响之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先秦·屈原《九章》
声有隐而相感兮,物有纯而不可为
先秦·屈原《九章》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
先秦·屈原《大招》
故叩宫而宫应兮,弹角而角动
两汉·东方朔《七谏》
音声之相和兮,言物类之相感也
两汉·东方朔《七谏》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唐代·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代·王维《相思》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唐代·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代·李商隐《嫦娥》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唐代·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唐代·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唐代·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林卧愁春尽,搴帷览物华
唐代·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唐代·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玩物华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唐代·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唐代·李商隐《春雨》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唐代·李商隐《隋宫》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唐代·韩翃《同题仙游观》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其间旦暮闻何物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唐代·李颀《琴歌》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雨淋日灸野火燎,鬼物守护烦撝呵
唐代·韩愈《石鼓歌》
潜心默祷若有应,岂非正直能感通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粉墙丹柱动光彩,鬼物图画填青红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唐代·王维《桃源行》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唐代·李白《关山月》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唐代·杜甫《哀江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唐代·高适《燕歌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宋代·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宋代·陆游《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想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
宋代·张炎《解连环·孤雁》
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难凭据
宋代·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代·石孝友《卜算子·见也如何暮》
佳人应怪我,别后寡信轻诺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宋代·蜀妓《鹊桥仙·说盟说誓》
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宋代·石孝友《眼儿媚·愁云淡淡雨潇潇》
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
宋代·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今岁重寻携手处,空物是人非春暮
宋代·李元膺《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只应花月似欢缘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手捻香笺忆小莲》
天宇迥,物华幽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准拟寒英聊慰远,隔山水,应销落,赴诉谁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宋代·赵崇《清平乐·怀人》
算翠屏应是,两眉馀恨倚黄昏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
宋代·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宋代·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惊物换,叹星移
宋代·吴文英《醉桃源·赠卢长笛》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秋声赋》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洛神赋》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醉翁亭记》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典故出处】《神女赋》
近之既妖,远之有望,骨法多奇,应君之相,视之盈目,孰者克尚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人固动物耳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归田赋》
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异物来萃兮,私怪其故
两汉·贾谊《鵩鸟赋》
”鵩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
两汉·贾谊《鵩鸟赋》
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
两汉·贾谊《鵩鸟赋》
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两汉·贾谊《鵩鸟赋》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
两汉·贾谊《鵩鸟赋》
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两汉·贾谊《鵩鸟赋》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两汉·贾谊《鵩鸟赋》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仰而应之曰:“是故非子之所能备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遵天之道,顺地之理,物无不得其所;故绥之则安,动之则苦;尊之则为将,卑之则为虏;抗之则在青云之上,抑之则在深渊之下;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虽欲尽节效情,安知前后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考之果木,则生非其壤;校之神物,则出非其所
魏晋·左思《三都赋》
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夫任土作贡,虞书所著;辩物居方,周易所慎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且魏地者,毕昴之所应,虞夏之馀人
魏晋·左思《三都赋》
迥时世而渊默,应期运而光赫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八极可围於寸眸,万物可齐於一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器周用而长务,物背窳而就攻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显祯祥以曲成,固触物而兼造
魏晋·左思《三都赋》
沐浴福应,宅心醰粹
魏晋·左思《三都赋》
“至於山川之倬诡,物产之魁殊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魏晋·左思《三都赋》
风俗以果为婳,人物以戕害为艺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下料物土,析於地理者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鱼鸟聱耴,万物蠢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混品物而同廛,并都鄙而为一
魏晋·左思《三都赋》
羽族以觜距为刀铍,毛群以齿角为矛铗,皆体著而应卒
魏晋·左思《三都赋》
魂褫气慑而自踢伏者,应弦饮羽,形偾景僵者,累积而增益,杂袭错缪
魏晋·左思《三都赋》
皆与谣俗汁协,律吕相应
魏晋·左思《三都赋》
徒以江湖嶮陂,物产殷充
魏晋·左思《三都赋》
水物殊品,鳞介异族
魏晋·左思《三都赋》
潜龙蟠于沮泽,应鸣鼓而兴雨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异物崛诡,奇于八方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向不虚应,亦云己兮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雪赋》
值物赋象,任地班形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
两汉·枚乘《七发》
神物怪疑,不可胜言,直使人踣焉,洄闇凄怆焉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广矣普矣,万物祖矣
先秦·宋玉《高唐赋》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先秦·宋玉《高唐赋》
卒愕异物,不知所出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捷慑逐物,日富月昌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主人应之曰:“予以吾为真不知也耶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幽通赋》
胥仍物而鬼诹兮,乃穷宙而达幽
两汉·班固《幽通赋》
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
两汉·班固《幽通赋》
浑元运物,流不处兮
两汉·班固《幽通赋》
忧伤夭物,忝莫痛兮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明代·方孝孺《蚊对》
”生乃拂席将寝,呼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
明代·方孝孺《蚊对》
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明代·方孝孺《蚊对》
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云敛天末,万物改观,浩然目夺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矧禽鸟之微物,能驯扰以安处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吾应之曰‘可’,彼然而伐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则将应之曰:‘为天吏,则可以伐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则将应之曰‘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则将应之曰:‘为士师,则可以杀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八节》
不应,隐几而卧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一节》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是绝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九节》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有外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物交物,则引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往应之曰:‘紾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则如之何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五节》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
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致知在格物
春秋·曾子《第一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曾子《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春秋·曾子《第六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致知在格物
春秋·子思《第一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子思《第六章》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春秋·子思《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