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唐代·李颀《送魏万之京》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唐代·祖咏《终南望余雪》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唐代·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唐代·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唐代·李商隐《为有》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唐代·韦庄《金陵图》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唐代·None《杂诗》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张继《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代·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唐代·白居易《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唐代·李白《送友人》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唐代·李商隐《落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代·杜甫《春望》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唐代·沈佺期《杂诗三首·其三》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唐代·张乔《书边事》
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
唐代·张籍《没蕃故人》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唐代·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唐代·卢纶《李端公 / 送李端》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唐代·刘昚虚《阙题》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唐代·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唐代·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唐代·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唐代·李商隐《隋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唐代·杜甫《宿府》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唐代·杜甫《野望》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唐代·杜甫《蜀相》
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唐代·皇甫冉《春思》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唐代·祖咏《望蓟门》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唐代·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二月黄莺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阴
唐代·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唐代·韩翃《同题仙游观》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唐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送别》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唐代·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偏饮坐者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唐代·李颀《琴歌》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玉花却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唐代·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夜归鹿门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唐代·王昌龄《塞下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代·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唐代·李白《清平调·其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唐代·李白《蜀道难》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唐代·杜甫《哀王孙》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唐代·杜甫《哀王孙》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唐代·杜甫《哀江头》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
唐代·杜甫《哀江头》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唐代·高适《燕歌行》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唐代·高适《燕歌行》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唐代·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春秋·佚名《兔罝》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春秋·佚名《击鼓》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春秋·佚名《静女》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长向风而舒情
先秦·屈原《远游》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先秦·屈原《天问》
谅城郭之不足恃兮,虽重介之何益
先秦·宋玉《九辩》
令五帝使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先秦·屈原《九章》
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两汉·王褒《九怀》
平明发兮苍梧,夕投宿兮石城
两汉·刘向《九叹》
韩信蒙于介胄兮,行夫将而攻城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淡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西周·姬昌《泰卦》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宋代·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宋代·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东城渐觉风光好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宋代·韩缜《凤箫吟·锁离愁》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浮云飞絮,一身将影向潇湘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总向愁中白
宋代·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
宋代·姜夔《长亭怨慢·渐吹尽》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甚时向、幽闺深处,按新词、流霞共酌
宋代·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何须渭城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宋代·金德淑《望江南·春睡起》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
宋代·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凤城春浅
宋代·陈允平《清平乐·凤城春浅》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阿房宫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
【典故出处】《风赋》
乘凌高城,入于深宫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
宋代·曾巩《墨池记》
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
宋代·曾巩《墨池记》
【典故出处】《登楼赋》
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思旧赋》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虎丘记》
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魏晋·左思《三都赋》
殷殷寰内,绳绳八区,锋镝纵横,化为战场,故麋鹿寓城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修其郛郭,缮其城隍
魏晋·左思《三都赋》
勇若任城,才若东阿
魏晋·左思《三都赋》
曜车二六,三倾五城,未若申锡典章之为远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开北户以向日,齐南冥於幽都
魏晋·左思《三都赋》
郛郭周匝,重城结隅
魏晋·左思《三都赋》
戎车盈於石城,戈船掩乎江湖
魏晋·左思《三都赋》
麾城若振槁,搴旗若顾指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帀中区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亦有甲第,当衢向术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亚以少城,接乎其西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亦以财雄,翕习边城
魏晋·左思《三都赋》
峻岨塍埒长城,豁险吞若巨防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一人守隘,万夫莫向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歌曰:“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虽复晏婴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适闲居之乐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
两汉·枚乘《七发》
连廊四注,台城层构,纷纭玄绿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升望海墩,东向凝睇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杳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登赤须之长阪,入义渠之旧城
两汉·班彪《北征赋》
越安定以容与兮,遵长城之漫漫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
两汉·班昭《东征赋》
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又起显阳苑于城西,人徒冻饿,不得其命者甚众
两汉·蔡邕《述行赋》
历中牟之旧城兮,憎佛肸之不臣
两汉·蔡邕《述行赋》
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
两汉·蔡邕《述行赋》
通渠源于京城兮,引职贡乎荒裔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故曰: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是时孔子当阨,主司城贞子,为陈侯周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