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淋
简单释义:
淋〈动〉
(形声。从水,林声。本义浇)
同本义。让水或其他液体自上落下
淋,以水沃也。--《说文》
被淋洒其靡靡兮。--王褒《洞箫赋》
又如用水淋头;日晒水淋;淋浴
浸渍
淋,渍也。--《广雅》
又如淋浪(沾湿的样子);淋淋漓漓(沾湿下滴的样子);淋淫(浸渍)
淋 〈形〉
山水奔流的样子;雨下的样子
淋沐,山水下貌。--《说文》
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枚乘《七发》
又如淋雨(霖雨,大雨);淋淋(水倾斜的样子);淋头盖脑(比喻来势猛)
形容水、血、汗、泪等连续下滴貌
淋lìn
⒈过滤过~。~盐。~硝。
⒉
淋lín
⒈浇~浴。日晒雨~。给花~水。
⒉
⒊
①霑湿,下滴鲜血~漓。
②酣畅,畅达痛快~漓。~漓尽致。
详细解释:淋 lin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1淋
drench; filter; pour; strain;
淋1
lín
〈动〉
(1)
(形声。从水,林声。本义浇)
(2)
同本义。让水或其他液体自上落下 [drench;pour;sprinkle]
淋,以水沃也。--《说文》
被淋洒其靡靡兮。--王褒《洞箫赋》
(3)
又如用水淋头;日晒水淋;淋浴
(4)
浸渍 [soak]
淋,渍也。--《广雅》
(5)
又如淋浪(沾湿的样子);淋淋漓漓(沾湿下滴的样子);淋淫(浸渍)
淋
lín
〈形〉
(1)
山水奔流的样子;雨下的样子 [flowing at great speed]
淋沐,山水下貌。--《说文》
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枚乘《七发》
(2)
又如淋雨(霖雨,大雨);淋淋(水倾斜的样子);淋头盖脑(比喻来势猛)
(3)
形容水、血、汗、泪等连续下滴貌 [dripping]
滴滴点点淋一桌子汁水。--《水浒传》
(4)
又如淋津(流滴的样子);淋涔(水流滴的样子);淋浪(流滴不止的样子);淋漉(流滴的样子);淋雨(连绵雨)
另见lìn
淋巴
línbā
[lymph] 又称淋巴液”。由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所形成的液体,在淋巴管内流动,最后经颈根部大静脉注入血液。其成分除蛋白质较少外,与血浆很相近
淋巴结
línbājié
[lymph node (gland)] 淋巴管通往静脉间的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多成群分布于颈、腋窝、腹股沟、肠系膜及大血管附近。产生的淋巴细胞在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又能作为滤器清除淋巴液中的细菌、病毒或瘤细胞
淋漓
línlí
(1)
[dripping wet]∶液体湿湿地淌下,即流滴的样子
淋漓不净
(2)
[be free from inhibition]∶形容痛快
淋漓肺腑之言
淋漓尽致
línlí-jìnzhì
(1)
[be most incisive and vivid;make the most revealing performance; with poignancy]∶形容文笔或言词畅达详尽
刻划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2)
[bare]∶赤裸裸;毫不遮掩
揭露得淋漓尽致
淋浴
línyù
[shower;bath] 通过细的喷头使水有力地喷淋至人体上的一种水浴
他刮脸和淋浴后,精神顿觉爽快
淋2
lìn
〈动〉
(1)
滤 [filter;strain]。如用纱布把药淋一下
(2)
酿酒 [make wine]
僧人这里是个苦地方,没甚么好吃的,就是一蛊素酒,倒是咱们庙里自己淋的。--《儿女英雄传》
另见lín
淋病
lìnbìng
[gonorrhea;gonorrhoea] 由于淋病双球菌所引起的生殖器粘膜的接触传染性炎症
淋滤
lìnlǜ
[leaching] 也称淋溶”。指水连同悬浮或溶解于其中的土壤表层物质向地下周围渗透
淋1
lín ㄌㄧㄣˊ
浇~浴。~湿。日晒雨~。
〔~漓〕a.沾湿或流滴,如大汗~~”;b.畅快,如~~尽致。”
郑码vff,u6dcb,gbkc1dc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2341234
drench;filter;pour;strain;
淋2
lìn ㄌㄧㄣ╝
(1)
过滤过~。
(2)
一种性病,病原体是淋病球菌。病人尿道红肿溃烂,尿有浓血。通称淋病”;亦称白浊”。
郑码vff,u6dcb,gbkc1dc
笔画数11,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2341234
展开阅读
淋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戈
简单释义:
戈〈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
戈gē〈古〉兵器♂刃长柄,可以横击。是我国青铜时代的主要兵器。
详细解释:戈 ge 部首 戈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4戈
dagger;
戈
gē
〈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2)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dagger-axe(an ancient weapon)]
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
执戈上刃。--《书·顾命》
称尔戈。--《书·牧誓》
戈广二寸。--《考工记·冶氏》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楚辞·屈原·国殇》
(3)
青铜制,盛行于商至战国时期,秦以后逐渐消失。其突出部分名援,援上下皆刃,用以横击和钩杀,勾割或啄刺敌人,因此,古代叫做勾兵或称啄兵。又如戈殳(戈和殳。泛指兵器);戈甲(戈和铠甲。借指战争。又为兵器的统称);戈矢(戈和箭);戈矛(戈和矛)
(4)
泛指兵器 [weapons]
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三国演义》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檀弓下》
(5)
又如戈兵(兵器。也指战争);干戈(泛指武器;喻指战争)
(6)
战争;战乱 [war]
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后汉书·公孙述传》
戈壁
gēbì
[desert] 蒙语中称沙漠,不同于一般沙漠,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稀少
戈
gē ㄍㄜˉ
(1)
古代的一种兵器,横刃,用青铜或铁制成,装有长柄干(gān)~。倒(dǎo)~。枕~待旦。
(2)
姓。
郑码hm,u6208,gbkb8ea
笔画数4,部首戈,笔顺编号1534
展开阅读
戈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