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瑞
简单释义:
瑞
(形声。从玉,聑声)声。本义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同本义
瑞,以玉为信也。--《说文》
掌玉瑞器之藏。--《周礼·典瑞》。注;符信也,人执以见曰瑞。”
成六瑞益王所用镇圭也。--《周礼·小行人》
以圭为瑞。--《礼记·礼器》
司马请瑞。--《左传·哀公十四年》
又如瑞珪(天子赐的作为凭信的圭玉);瑞节(玉节;瑞与节);瑞令(符命);瑞玉(玉制信物)
吉祥的事物
世间谓之圣王之瑞,为圣母来矣。--《论衡·指瑞》
又如瑞桢(吉祥)
征兆
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
瑞ruì
⒈迷信者所谓的"吉凶预兆"自己认为是嘉~,就是嘉~。不吉之~。特指吉兆,吉利的~气。~雪兆丰年。
⒉〈古〉用作凭证的玉器。
详细解释:瑞 rui 部首 王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3瑞
lucky;
瑞
ruì
(1)
(形声。从玉,聑(zhuān)声。本义玉制的符信,作凭证用)
(2)
同本义 [jade used as tally]
瑞,以玉为信也。--《说文》
掌玉瑞器之藏。--《周礼·典瑞》。注;符信也,人执以见曰瑞。”
成六瑞益王所用镇圭也。--《周礼·小行人》
以圭为瑞。--《礼记·礼器》
司马请瑞。--《左传·哀公十四年》
(3)
又如瑞珪(天子赐的作为凭信的圭玉);瑞节(玉节;瑞与节);瑞令(符命);瑞玉(玉制信物)
(4)
吉祥的事物 [auspicious thing]
世间谓之圣王之瑞,为圣母来矣。--《论衡·指瑞》
(5)
又如瑞桢(吉祥)
(6)
征兆 [omen]
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墨子·非攻下》
(7)
又如祥瑞
(8)
古州名 [rui prefecture]
(9)
唐州名。故治在今辽宁省绥中县北
(10)
宋州名。故治在今江西省高安县
(11)
姓
瑞
ruì
(1)
吉祥,吉利 [auspicious;lucky;propitious]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2)
又如瑞雪霏霏;瑞应(祥瑞的感应);瑞星(吉祥之星);瑞相(吉祥的征兆);瑞物(吉祥之物);瑞光(吉祥之光);瑞日,瑞月(象征吉祥的日、月);瑞兽(象征吉祥之兽);瑞露(象征吉祥之露)
瑞霭
ruì ǎi
[auspicious pink clouds] 吉祥的云气
瑞金
ruìjīn
[ruijin] 江西省的县。位于省东南边境,面积2421平方公里,人口45万。境内大部为山区丘陵,以种水稻为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
瑞气
ruìqì
[auspicious sign] 吉祥之气
霞光瑞气
瑞签
ruìqiān
[slips of paper with auspicious words on them] 上面写着吉利话的红纸条,在春节期间张贴
瑞霞
ruìxiá
[auspicious pink clouds] 吉祥的彩霞
瑞香
ruìxiāng
[winter daphne(daphne odora)] 一种常绿灌木,椭圆形叶,有光泽,花淡红色,有香气。供观赏,根皮可入药
瑞雪
ruìxuě
[timely snow;auspicious snow] 应时的好雪
瑞雪兆丰年
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那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水浒传》
瑞雪霏霏
ruìxuě-fēifēi
[auspicious snow] 指预兆丰年的大雪纷飞
瑞
ruì ㄖㄨㄟ╝
(1)
古代作为凭信的玉器~玉(诸侯朝见帝王时所执玉器的统称)。~节。~符。
(2)
吉详,好预兆~气。~芝。~签。~雨。祥~。
(3)
姓。
郑码clgl,u745e,gbkc8f0
笔画数13,部首王,笔顺编号1121252132522
展开阅读
瑞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纳
简单释义:
纳
(形声。从糸,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收藏;收入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几以不纳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
纳nà
⒈收进,接收~入。接~。吐故~新。
⒉接受采~。
⒊缴付~税。~公粮。
⒋享受~凉。~福。
⒌缝补~鞋底。补补~ ~。
⒍
⒎
⒏
详细解释:纳 na 部首 纟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7纳
accept;admit;receive;
缴;
出;吐;
纳
(1)
納
nà
(2)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3)
同本义 [wet;soak]
纳,丝湿纳纳也。--《说文》
衣纳纳而掩露。--刘向《九叹·逢纷》
(4)
又如纳纳(潮湿的样子)
(5)
收藏;收入 [collect]
察纳雅言。--诸葛亮《出师表》
(6)
又如采纳;容纳;藏垢纳污(包藏容纳污秽之物。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7)
纳”假借为接纳”;接受 [receive;admit;accept]
几以不纳死。--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纪》
诬守纳己赇。--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纳钱案上。--《聊斋志异·促织》
(8)
又如纳质(接受质证;接受质询);纳采(古婚嫁六礼中的第一件事。即行聘;其他如纳吉,纳聘,纳征,纳币皆为六礼之中);纳贽(初次见面所馈赠的礼物);纳受(接受;收受);纳下(采纳下面的意见)
(9)
缴纳,贡献 [pay;offer]
九江纳锡大龟。--《书·禹贡》
岁终则会其出入,而纳其余。--《周礼·地官·泉府》
小臣纳卿大夫。--《仪礼·燕礼》
纳于太庙。--《公羊传·桓公二年》
十月纳禾稼。--《诗·豳风·七月》
命弟子纳射器。--《仪礼·乡射礼》
纳之库。--诸葛亮《出师表》
(10)
又如纳监(捐纳财物取得监生资格);纳锡(进贡);纳粟(也作内粟,入粟;捐纳粟米或财货给官,以谋求某种利益);纳官(向官府缴纳谷物);纳质(送纳人质)
(11)
穿;着 [wear;put on]。以脚跟着入鞋中。如纳履(穿鞋);纳屦踵决(穿鞋而后跟即破。极言生活贫困)
(12)
使进入 [enter]
三纳之而未克。--马中锡《中山狼传》
(13)
取;娶 [marry]
杀三卻而尸诸朝,纳其室以分妇人。--《国语·晋语》
(14)
又如纳币(订婚时男方给女方的财物);纳宠(娶妾);纳赘(招上门女婿);纳妇(娶妇)
(15)
结交 [make friends with;associate with]
魏了翁闻之,更纳交焉。--《宋史·张忠恕传》
(16)
又如纳交(结交);纳宗(结交宗室朋友)
(17)
用同捺” [press with force;low]
(18)
按下。如纳火(按下火气);纳气(按下火气不发作)
(19)
低,低下。如纳头(低头);纳拜(低头拜见)
(20)
通衲”。密针缝纫 [sew close stitches over a patch,etc.]
那婆子又拿了一件破衣,补补纳纳。--《西游记》
(21)
又如纳衣(衲衣。取人弃去之布帛缝衲之僧衣。也称百衲衣”);纳鞋(用线缝制鞋底)
(22)
扣压 [withhold]
枢密童贯同太师蔡京,太尉高俅、杨戬,商议纳下表章不奏。--《水浒传》
纳粹,纳粹分子
nàcuì,nàcuìfènzǐ
[nazi]前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成员。该党于1919年成立,头子为希特勒,1934年在德国建立起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极端帝国主义的法西斯统治
纳福
nàfú
[enjoy a life of ease and comfort] 享受福分,通常说老人
天这么热,你却躲在这纳福
纳贡
nàgòng
[pay tribute] 交纳贡品
纳贿
nàhuì
[offer bribes;take bribes] 行贿或受贿
纳粮
nàliáng
[make tax payments in kind,usu.in rice] 旧指完交税粮
纳凉
nàliáng
[enjoy the cool in the open air] 乘凉
纳凉而凉逐之生。--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庭院纳凉。--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纳闷儿
nàmènr
(1)
[feel puzzled] [口]∶因心里不清楚而发闷
他的话真叫人纳闷儿
(2)
[worry]∶苦闷;烦闷
纳聘
nàpìn
[pay the bride-price] 旧时订立婚约时男方赠给女方聘定之物
纳妾
nàqiè
[take a concubine] 指娶小老婆;纳小
纳入
nàrù
(1)
[bring into]∶归入。多用于抽象事物
纳入国家计划
(2)
[foist into]∶偷偷地或没有根据地引入或插入
把主航道我方一侧大片领土纳入了他们的版图
纳税
nàshuì
[pay taxes] 交税
纳降
nàxiáng
[accept the enemy"s surrender] 受降
纳新
nàxīn
(1)
[take in the fresh]∶吸进新鲜空气
(2)
[take in new party mumbers]∶用来比喻接收新成员
纳新对象
纳
(納)
nà ㄋㄚ╝
(1)
收入,放进出~。藏污~垢。
(2)
接受采~。笑~。~谏。
(3)
享受~福。~凉。
(4)
缴付~税。
(5)
补缀,缝补;现多指密密地缝~鞋底。
(6)
姓。
郑码zlod,u7eb3,gbkc4c9
笔画数7,部首纟,笔顺编号5512534
展开阅读
纳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斯
简单释义:
斯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同本义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扯裂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分开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距离;离开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斯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斯,此也。
斯sī
⒈指示代词。此,这个,这里~人。~时。如~。至于~。
⒉连词。就,乃,那么天下之道,理安,~得人者也。
⒊文言助词。同"兮"哀我人~。
⒋
详细解释:斯 si 部首 斤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2斯
this;
斯
sī
(1)
(会意。从斤,其声。其所以盛木柿。斤,斧子。本义劈;砍)
(2)
同本义 [split]
斯,析也。--《说文》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诗·陈风·墓门》
有斯明享。--《书·酒诰》。郑注析也。”
厮(斯)舆之卒。--《汉书·严助传》。注析薪者也。”
(3)
扯裂 [tear]
斯,裂也。--《广雅》。王念孙疏证今俗语犹呼手裂为斯。”
(4)
分开 [pide]
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庄子》
(5)
距离;离开 [leave]
华胥氏之国…不知斯齐国几千万里。--《列子·黄帝》
斯
sī
(1)
斯”假借为此”,这,这个 [this]
斯,此也。--《尔雅·释诂》
斯言之玷。--《诗·大雅·抑》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黄宗羲《原君》
(2)
又如斯世(此世,今世);斯人(此人);生于斯,长于斯
斯
sī
则。就 [then]--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
人之性,心有忧丧则悲,悲则哀,哀斯愤,愤斯怒,怒斯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
斯
sī
(1)
通厮”。古时干粗杂活的奴隶或仆役。引申为卑贱 [humble;low]
旅琐琐,斯其所取灾。--《易·旅》
乡官部吏,职斯禄薄。--《后汉书·左雄传》上疏
(2)
又如斯役(厮役。指干杂事的劳役);斯养(即厮养。奴仆)
(3)
白色 [white]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诗·小雅·瓠叶》
斯
sī
(1)
表示结构,相当于之”、的” [of]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
(2)
用在倒装宾语和动词之间,以确指行为的对象,相当于是” [be]
笃公刘,于京斯依。--《诗·大雅·公刘》
(3)
用在形容词之后,相当于然” [function word]
王赫斯怒,爰整其旅。--《诗·大雅》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sīkāndìnàwéiyà bàndǎo
[scandinavian peninsula] 北欧大半岛。包括挪威、瑞典两国国土
斯文
sīwén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带几个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样,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杨。--唐·杜甫《壮游》
(2)
[refined;gentle]∶温文尔雅
我俊秀,我斯文,不比师兄撒泼。--《西游记》
斯文扫地
sīwén-sǎodì
[the intellectuals are not respected or do sth. shameful;cultural tradition toppled over;disgrace one"s scholarly dignity] 不重视文化、不尊重文人,也指文人自甘堕落
斯须
sīxū
[a moment] 一会儿的功夫,片刻
斯须就毙
且停斯须
斯
sī ㄙˉ
(1)
这,这个,这里~人。~时。以至于~。
(2)
乃,就有备~可以无患。
(3)
劈墓门有棘,斧以~之”。
(4)
古同厮”,卑贱。
(5)
古同澌”,尽。
(6)
姓。
郑码ecpd,u65af,gbkcbb9
笔画数12,部首斤,笔顺编号122111343312
展开阅读
斯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