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森
简单释义:
森
(会意。从林从木。本义树木丛生繁密)
同本义
森,木多貌。--《说文》
林多木长貌。--《字林》
森槮柞朴。--马融《长笛赋》
弹言鸟于森木。--左思《蜀都赋》
又如森标(树丛的顶端);森木(高耸繁茂的树木);森沉(林木繁茂幽深);森阴(林木幽深繁密);森萃(茂密);森朗(繁密而又清朗)
满;罗列
其中戈矛森聚,京露其颖。--《聊斋志异》
又如森布(繁密排列);森聚(聚集,密集)
众多,众盛
森奉璋以阶列。--杨雄《甘泉赋》
百神森其备从
森sēn
⒈树木多而且密~林。〈引〉众多~罗万象。林木~ ~。
⒉寂静阴暗可怕阴~ ~的地下室。
⒊
详细解释:森 sen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2森
dark; full of trees; gloomy; in multitudes;
森
sēn
(1)
(会意。从林从木。本义树木丛生繁密)
(2)
同本义 [tall and dense of trees;be full of trees]
森,木多貌。--《说文》
林多木长貌。--《字林》
森槮柞朴。--马融《长笛赋》
弹言鸟于森木。--左思《蜀都赋》
(3)
又如森标(树丛的顶端);森木(高耸繁茂的树木);森沉(林木繁茂幽深);森阴(林木幽深繁密);森萃(茂密);森朗(繁密而又清朗)
(4)
满;罗列 [full]
其中戈矛森聚,京露其颖。--《聊斋志异》
(5)
又如森布(繁密排列);森聚(聚集,密集)
(6)
众多,众盛 [multitudinous;in multitudes]
森奉璋以阶列。--杨雄《甘泉赋》
百神森其备从兮。--张衡《思玄赋》。注众貌。”
溪涧树林,森然布列。--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森列(形容数量众多,如森林一般排列);森罗(形容数量众多,如森林一般排列);森罗宝殿(迷信传说中阴间阎罗王处理公务的殿堂);森仗(众多的仪卫)
(8)
高耸。峙立 [towering]
秭归正面有一大片铁青色礁石,森然耸立江面。--《长江三峡》
(9)
又如森悚(因惊惧而耸立);森立(耸立;森严地排列);森森张(伸张耸竖);森动(耸动);森霄(直立于云端);森幻(高耸而奇幻);森拱(高大);森挺(高耸直立);森峭(高耸峭拔);森梢(高耸挺拔)
(10)
阴沉,幽暗 [gloomy]
眇默诸境森。--顾况《游子吟》
(11)
又如森敞(幽暗而宽敞);森薄(阴凉逼人);森岑(形容幽暗阴冷);森森森然(昏眩);森邃(幽深);森寂(幽深岑寂)
(12)
森严,严峻 [forbidding]
快剑长戟森相向。--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
(13)
又如森逼(森严逼人);森卫(警卫森严);森肃(森严,严肃);森凛(森严可畏)
(14)
因惊愕而毛发耸起 [be blood curdling]。如森竖(感觉恐怖而毛发直立);森耸(因恐怖而毛发耸立)
森冷
sēnlěng
[ghastly] 阴森冷酷
森冷的目光
森立
sēnlì
[stand abreast] 像树一样直立
山峰森立
森林
sēnlín
[forest] 大片生长的树木
森罗殿
sēnluódiàn
[hell] 迷信传说中指阎罗居住的宫殿
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元·关汉卿《窦娥冤》
森然
sēnrán
(1)
[(of tall trees) dense;luxuriant;thick]∶形容繁密
古木森然
(2)
[ghastly and silent;awe-inspiring]∶形容阴沉可怕
森然可怖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towering]∶形容高耸林立的样子
至谷中则森然干霄。--宋·沈括《梦溪笔谈》
森森
sēnsēn
(1)
[dense]∶形容繁密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唐·杜甫《蜀相》
(2)
[ghastly and silent]∶形容阴沉可怕
看了这水泡子四边黑压压的老树,不禁有一种鬼域森森之感。--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
(3)
[cold]∶形容寒冷
冷森森
森严
sēnyán
(1)
[strict]∶整齐而严肃
在那种空阔阴暗的氛围中,你觉得伟丽,也觉得森严。--朱自清《威尼斯》
(2)
[stern]∶[防备]严密的
戒备森严
森郁
sēnyù
[dense] 浓郁茂密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叶圣陶《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森
sēn ㄙㄣˉ
(1)
树木众多,引申为众多、繁盛~林。~立。~~。~然。~郁。
(2)
幽深可怕的样子阴~。~邃。
(3)
严整的样子~严。
郑码fff,u68ee,gbkc9ad
笔画数12,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12341234
展开阅读
森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源
简单释义:
源〈名〉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同本义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来源;根源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源yuán
⒈水流开始流出的地方泉~∮~。涓涓~水。饮水思~。
⒉事物的开始,根由起~。病~。万物之~。
⒊
详细解释:源 yuan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13源
fountain;fountainhead;
流;
源
yuán
〈名〉
(1)
(形声。从水,原声。原”有表义作用,指水源。本义水源,源泉。字本作原”)
(2)
同本义 [fountain head;source of a river]
或源也,或委也。--《礼记·学记》
祈祀山川百源。--《礼记·月令》
犹浊其源而求其清流。--《礼记·礼乐志》
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3)
又如源委(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和底细);源理(水的本源和支流)
(4)
来源;根源 [origin;source;cause]
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5)
又如源本(根本);源由(根由);源起(事物发生的根源)
源地
yuándì
[source region] 地球表面上发生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有均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的大块气团的一个广大地区
源流
yuánliú
(1)
[origin and development] 水的本源和支流
顺涧爬山,直到源流之处。--《西游记》
(2)
;借指事物的起源和发展
料应必遇知音者,说破源流万法通。--《西游记》
源泉
yuánquán
[source] 水源,比喻事物的根源
艺术的和心智的源泉
源头
yuántóu
[source of a river] 水发源处。比喻事物的本源
源委
yuánwěi
[the whole story] 原由曲衷
源源
yuányuán
[in a steady stream] 如同水流一样不断
源远流长
yuányuǎn-liúcháng
(1)
[of long standing and well established as a stream runs a long course from a remote source]∶因源头远而流程长
(2)
[long history]∶指传统或历史长久
言其所学之正,源远而流长也。--清·佚名《杜诗言志》
源
yuán ㄩㄢˊ
(1)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泉~。发~。~远流长。~头。
(2)
事物的根由来~。资~。渊~。能~。起~。策~地。
(3)
姓。
郑码vgnk,u6e90,gbkd4b4
笔画数13,部首氵,笔顺编号4411332511234
展开阅读
源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