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春秋·佚名《殷其雷》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先秦·屈原《卜居》
左雨师使径侍兮,右雷公以为卫
先秦·屈原《远游》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先秦·屈原《远游》
薄暮雷电,归何忧
先秦·屈原《天问》
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輈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长太息兮将上,心低徊兮顾怀;羌声色兮娱人,观者儋兮忘归;縆瑟兮交鼓,萧钟兮瑶簴;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应律兮合节,灵之来兮敝日;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撰余辔兮高驰翔,杳冥冥兮以东行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
先秦·宋玉《九辩》
属雷师之阗阗兮,通飞廉之衙衙
先秦·宋玉《九辩》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先秦·屈原《离骚》
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先秦·屈原《招魂》
远望兮仟眠,闻雷兮阗阗
两汉·王褒《九怀》
忧不暇兮寝食,吒增叹兮如雷
两汉·王逸《九思》
凌惊雷以轶骇电兮,缀鬼谷于北辰
两汉·刘向《九叹》
潺湲轇轕雷动电发馺高举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汝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若林放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寝不尸,居不容。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唐代·李商隐《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唐代·李白《蜀道难》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典故出处】《神女赋》
素质干之实兮,志解泰而体闲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风赋》
耾耾雷声,回穴错迕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夫泰极剖判,造化权舆
魏晋·左思《三都赋》
乾坤交泰而絪缊,嘉祥徽显而豫作
魏晋·左思《三都赋》
匪朴匪,去泰去甚
魏晋·左思《三都赋》
故令斯民睹泰阶之平,可比屋而为一
魏晋·左思《三都赋》
振荡汪流,雷抃重渊
魏晋·左思《三都赋》
菈擸雷硠,崩峦弛岑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流汉汤汤,惊浪雷奔
魏晋·左思《三都赋》
车马雷骇,轰轰阗阗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两汉·枚乘《七发》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两汉·枚乘《七发》
”答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日夜不止
两汉·枚乘《七发》
弭节伍子之山,通厉骨母之场,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似雷行
两汉·枚乘《七发》
混混庉庉,声如雷鼓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故其武声,则若雷霆輘輷,佚豫以沸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蚊对》
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明代·方孝孺《蚊对》
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彭更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