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七发》
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
两汉·枚乘《七发》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别赋》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南北朝·江淹《别赋》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寐而梦之,寤不自识;罔兮不乐,怅然失志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天不可预虑兮,道不可预谋;迟速有命兮,焉识其时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虎丘记》
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卜偃前识而赏其隆,吴札听歌而美其风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干戚羽旄之饰好,清讴微吟之要妙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玄俗无影,木羽偶仙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先生玄识,深颂靡测
魏晋·左思《三都赋》
湛淡羽仪,随波参差
魏晋·左思《三都赋》
鹧鸪南翥而中留,孔雀綷羽以翱翔
魏晋·左思《三都赋》
魂褫气慑而自踢伏者,应弦饮羽,形偾景僵者,累积而增益,杂袭错缪
魏晋·左思《三都赋》
毛群陆离,羽族纷泊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顾谓枚叔,起而为乱,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三春负锄相识,五月披裘见寻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忽兮改容,偈兮若驾驷马,建羽旗
先秦·宋玉《高唐赋》
于是乃纵猎者,基趾如星,传言羽猎;衔枚无声,弓弩不发,罘不倾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恩轻毛羽,义薄轻罗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幽通赋》
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
两汉·班固《幽通赋》
叛回穴其若兹兮,北叟颇识其倚伏
两汉·班固《幽通赋》
巽羽化于宣宫兮,弥五辟而成灾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蚊对》
大之为犀象,怪之为蛟龙,暴之为虎豹,驯之为麋鹿与庸狨,羽毛而为禽为兽,裸身而为人为虫,莫不皆有所养
明代·方孝孺《蚊对》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有献鹦鹉者,举酒于衡前曰:“祢处士,今日无用娱宾,窃以此鸟自远而至,明彗聪善,羽族之可贵,愿先生为之赋,使四座咸共荣观,不亦可乎
两汉·祢衡《鹦鹉赋》
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两汉·祢衡《鹦鹉赋》
虽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异心
两汉·祢衡《鹦鹉赋》
闭以雕笼,翦其翅羽
两汉·祢衡《鹦鹉赋》
羡西都之沃壤,识苦乐之异宜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春秋·佚名《螽斯》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春秋·佚名《燕燕》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春秋·佚名《雄雉》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春秋·佚名《鸨羽》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春秋·佚名《蜉蝣》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春秋·佚名《鸿雁》
交交桑扈,有莺其羽。君子乐胥,受天之祜。
春秋·佚名《桑扈》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设业设虡,崇牙树羽。应田县鼓,鞉磬柷圉。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々厥声,肃雍和鸣,先祖是听。我客戾止,永观厥成。
春秋·佚名《有瞽》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仍羽人于丹丘,留不死之旧乡
先秦·屈原《远游》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先秦·屈原《天问》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先秦·屈原《天问》
乌焉解羽
先秦·屈原《天问》
师望在肆,昌何识
先秦·屈原《天问》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先秦·屈原《离骚》
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先秦·屈原《九章》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先秦·屈原《九章》
瑶浆蜜勺,实羽觞些
先秦·屈原《招魂》
势不能凌波以径度兮,又无羽翼而高翔
先秦·庄忌《哀时命》
意有所载而远逝兮,固非众人之所识
两汉·东方朔《七谏》
遭桓缪兮识举,才德用兮列施
两汉·王逸《九思》
摅羽翮兮超俗,游陶遨兮养神
两汉·王逸《九思》
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两汉·刘向《九叹》
升虚凌冥沛浊浮清入帝宫兮,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则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为命,脾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壹以贯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西周·姬昌《渐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唐代·张籍《没蕃故人》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唐代·卢纶《李端公 / 送李端》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唐代·秦韬玉《贫女》
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唐代·李白《春思》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唐代·王维《老将行》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唐代·王维《洛阳女儿行》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唐代·高适《燕歌行》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唐代·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谁识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纵玉勒、轻飞迅羽,凄凉谁吊荒台古
宋代·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一春不识西湖面
宋代·许棐《后庭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宋代·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
宋代·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烟水阔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不识有诸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尹士语人曰:“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三节》
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异于长人之长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是故无贤者也,有则髡必识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慎子勃然不悦曰:“此则滑厘所不识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多闻识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