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有杕之杜,有睆其实。王事靡盬,继嗣我日。日月阳止,女心伤止,征夫遑止。
春秋·佚名《小雅·杕杜》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于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春秋·佚名《雝》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维予小子,夙夜敬止。于乎皇王,继序思不忘。
春秋·佚名《闵予小子》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春秋·佚名《访落》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鸧,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烈文辟公,绥以多福,俾缉熙于纯嘏。
春秋·佚名《载见》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先秦·屈原《天问》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先秦·屈原《天问》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先秦·屈原《离骚》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
先秦·屈原《离骚》
晋申生之孝子兮,父信谗而不好
先秦·屈原《九章》
晋献惑于孋姬兮,申生孝而被殃
两汉·东方朔《七谏》
水跃兮余旌,继以兮微蔡
两汉·王褒《九怀》
筐泽泻以豹鞟兮,破荆和以继筑
两汉·刘向《九叹》
结琼枝以杂佩兮,立长庚以继日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于其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血。禹,吾无间然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宋代·李清照《庆清朝·禁幄低张》
【典故出处】《归田赋》
于时曜灵俄景,继以望舒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歧嶷继体,老成弈世
魏晋·左思《三都赋》
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凡称金陵之胜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钟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洞箫赋》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戎女烈而丧孝兮,伯徂归于龙虎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君子创业垂统,为可继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今又弃寡人而归,不识可以继此而得见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既竭耳力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以正不行,继之以怒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于我何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大孝终身慕父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诗曰:‘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曰:“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愈疏,不孝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不可矶,亦不孝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孔子曰:‘舜其至孝矣,五十而慕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其子弟从之,则孝弟忠信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孟子曰:“是犹或紾其兄之臂,子谓之姑徐徐云尔,亦教之孝弟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为人子,止于孝
春秋·曾子《第四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为人子,止于孝
春秋·子思《第四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