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春秋·佚名《东门之杨》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先秦·屈原《天问》
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将至
先秦·宋玉《九辩》
何况一国之事兮,亦多端而胶加
先秦·宋玉《九辩》
使枭杨先导兮,白虎为之前後
先秦·庄忌《哀时命》
鸾凤翔于苍云兮,故矰缴而不能加
先秦·庄忌《哀时命》
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两汉·东方朔《七谏》
余私娱兹兮,孰哉复加
两汉·王褒《九怀》
闵空宇之孤子兮,哀枯杨之冤雏
两汉·刘向《九叹》
济杨舟于会稽兮,就申胥于五湖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西周·姬昌《大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唐代·王昌龄《闺怨》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唐代·郑畋《马嵬坡》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唐代·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唐代·李商隐《隋宫》
变调如闻杨柳春, 上林繁花照眼新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唐代·王维《老将行》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宋代·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楼外垂杨千万缕
宋代·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
宋代·王安国《清平乐·春晚》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宋代·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身健在,且加餐
宋代·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败荷零落,衰杨掩映,岸边两两三三,浣沙游女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宋代·戴复古《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
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见津亭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江陵旧事,何曾再问杨琼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宋代·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宋代·万俟咏《木兰花慢·恨莺花渐老》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宋代·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正拂面、垂杨堪揽结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
宋代·岳珂《满江红·小院深深》
移得绿杨栽后院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典故出处】《洛神赋》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风赋》
”王曰:“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先秦·宋玉《风赋》
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冷泉亭记》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唐代·白居易《冷泉亭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魏晋·左思《三都赋》
位加将相,窒隙之策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王褒韡晔而秀发,杨雄含章而挺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白杨早落,寒草前衰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观受釐于宣室,赋长杨于直庐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七发》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高唐赋》
交加累积,重叠增益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秦汉无以相踰越,乃更加其怨酷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好为庸卒,刑戮相加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北征赋》
从圣文之克让兮,不劳师而币加
两汉·班彪《北征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衡因为赋,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两汉·祢衡《鹦鹉赋》
虽纲维之备设,终一目之所加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万钟于我何加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虽加一日愈于已,谓夫莫之禁而弗为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九节》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