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赵姓宝宝名字大全 > 赵大路名字打分86分
赵大路名字综合得分:86
86
所有典故: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春秋·佚名《遵大路》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大夫跋涉,我心则忧。
春秋·佚名《载驰》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春秋·佚名《汾沮洳》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春秋·佚名《蟋蟀》
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
春秋·佚名《椒聊》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春秋·佚名《渭阳》
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
春秋·佚名《吉日》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呈此菑亩。方叔涖止,其车三千。师干之试,方叔率止。乘其四骐,四骐翼翼。路车有奭,簟茀鱼服,钩膺鞗革。
春秋·佚名《采芑》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无罪无辜,乱如此幠。昊天已威,予慎无罪。昊天大幠,予慎无辜。
春秋·佚名《巧言》
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春秋·佚名《巷伯》
无将大车,祇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兮。
春秋·佚名《无将大车》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春秋·佚名《采菽》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春秋·佚名《宾之初筵》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春秋·佚名《思齐》
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春秋·佚名《板》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春秋·佚名《常武》
瞻卬昊天,则不我惠。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蟊贼蟊疾,靡有夷届。罪罟不收,靡有夷瘳。
春秋·佚名《瞻卬》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春秋·佚名《天作》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言观其旂。其旂茷茷,鸾声哕哕。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春秋·佚名《泮水》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所有典故: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衣敝韫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祈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稚,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闵子伺侧,唁唁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缌缌、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缌缌,兄弟怡怡。”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佛刖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刖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其孢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避人之士也,岂若从避世之士哉?”犹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壹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堕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所有典故:
”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大夫曰:‘何以利吾家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曰:“若是其大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二节》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故大王事獯鬻,勾践事吴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曰:“大哉言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王请大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对曰:“昔者大王好色,爱厥妃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工师得大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九节》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去之岐山之下居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四节》
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对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前以士,后以大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吾子与子路孰贤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虽大国,必畏之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则去之否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为卿于齐,出吊于滕,王使盖大夫王驩为辅行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王驩朝暮见,反齐滕之路,未尝与之言行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齐滕之路,不为近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六节》
”他日,王谓时子曰:“我欲中国而授孟子室,养弟子以万钟,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充虞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今也不幸至于大故,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及至葬,四方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此其大略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此之谓大丈夫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雨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民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匪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齐楚虽大,何畏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六节》
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尧舜既没,圣人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污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污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周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于先师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义,人之正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事孰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事亲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守孰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守身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
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厎豫,瞽瞍厎豫而天下化,瞽瞍厎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一节》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三节》
如智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父子责善,贼恩之大者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如告,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弥子之妻与子路之妻,兄弟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弥子谓子路曰:‘孔子主我,卫卿可得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子路以告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孔子之谓集大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次国地方七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三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非惟小国之君为然也,虽大国之君亦有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于卒也,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夫义,路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义,人路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一节》
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一节》
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二节》
体有贵贱,有小大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饮食之人,则人贱之矣,为其养小以失大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公都子问曰:“钧是人也,或为大人,或为小人,何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孟子曰:“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曰:“钧是人也,或从其大体,或从其小体,何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此天之所与我者,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弗能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此为大人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公卿大夫,此人爵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六节》
小弁,亲之过大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大貉小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大桀小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君闻之曰:‘吾大者不能行其道,又不能从其言也,使饥饿于我土地,吾耻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九节》
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放太甲于桐,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又反之,民大悦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一节》
‘不素餐兮’,孰大于是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二节》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四节》
喟然叹曰:“居移气,养移体,大哉居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孟子曰:“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梁惠王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而战之,大败,将复之,恐不能胜,故驱其所爱子弟以殉之,是之谓以其所不爱及其所爱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
’大罪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貉稽曰:“稽大不理于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九节》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曰:“其为人也小有才,未闻君子之大道也,则足以杀其躯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所有典故: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先秦·屈原《卜居》
曰“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
先秦·屈原《远游》
历太皓以右转兮,前飞廉以启路
先秦·屈原《远游》
召黔赢而见之兮,为余先乎平路
先秦·屈原《远游》
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
先秦·屈原《远游》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先秦·屈原《天问》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先秦·屈原《天问》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
先秦·None《渔父》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先秦·屈原《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先秦·宋玉《九辩》
原自往而径游兮,路壅绝而不通
先秦·宋玉《九辩》
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压桉而学诵
先秦·宋玉《九辩》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先秦·屈原《离骚》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先秦·屈原《离骚》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先秦·屈原《离骚》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先秦·屈原《离骚》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先秦·屈原《离骚》
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
先秦·屈原《离骚》
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
先秦·屈原《离骚》
固烦言不可结而诒兮,愿陈志而无路
先秦·屈原《九章》
同极而异路兮,又何以为此援也
先秦·屈原《九章》
欲横奔而失路兮,盖志坚而不忍
先秦·屈原《九章》
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先秦·屈原《九章》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先秦·屈原《九章》
惟郢路之辽远兮,魂一夕而九逝
先秦·屈原《九章》
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
先秦·屈原《九章》
愿径逝而未得兮,魂识路之营营
先秦·屈原《九章》
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
先秦·屈原《九章》
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
先秦·屈原《九章》
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先秦·屈原《九章》
修路幽蔽,道远忽兮
先秦·屈原《九章》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先秦·屈原《九章》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先秦·屈原《九章》
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先秦·屈原《九章》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先秦·屈原《九章》
登石峦以远望兮,路眇眇之默默
先秦·屈原《九章》
凌大波而流风兮,讬彭咸之所居
先秦·屈原《九章》
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
先秦·屈原《九章》
彷徉无所倚,广大无所极些
先秦·屈原《招魂》
吴歈蔡讴,奏大吕些
先秦·屈原《招魂》
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先秦·屈原《招魂》
东有大海,溺水浟浟只
先秦·屈原《大招》
夏屋广大,沙堂秀只
先秦·屈原《大招》
茝兰桂树,郁弥路只
先秦·屈原《大招》
昭质既设,大侯张只
先秦·屈原《大招》
涉丹水而驰骋兮,右大夏之遗风
两汉·贾谊《惜誓》
独不见夫鸾凤之高翔兮,乃集大皇之野
两汉·贾谊《惜誓》
弱水汩其为难兮,路中断而不通
先秦·庄忌《哀时命》
志欿憾而不憺兮,路幽昧而甚难
先秦·庄忌《哀时命》
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
两汉·东方朔《七谏》
惟椒兰之不反兮,魂迷惑而不知路
两汉·东方朔《七谏》
固时俗之溷浊兮,志瞀迷而不知路
两汉·东方朔《七谏》
郤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两汉·东方朔《七谏》
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
两汉·东方朔《七谏》
通路天门兮墬户,孰由兮贤者
两汉·王褒《九怀》
晞白日兮皎皎,弥远路兮悠悠
两汉·王褒《九怀》
驾玄螭兮北征,曏吾路兮葱岭
两汉·王褒《九怀》
吾乃逝兮南娭,道幽路兮九疑
两汉·王褒《九怀》
焦明开路兮,后属青蛇
两汉·王褒《九怀》
世既卓兮远眇眇,握佩玖兮中路躇
两汉·王逸《九思》
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
两汉·王逸《九思》
遵河皋兮周流,路变易兮时乖
两汉·王逸《九思》
逢流星兮问路,顾我指兮从左
两汉·王逸《九思》
原生受命于贞节兮,鸿永路有嘉名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余思旧邦心依违兮,日暮黄昏羌幽悲兮,去郢东迁余谁慕兮,谗夫党旅其以兹故兮,河水淫淫情所愿兮,顾瞻郢路终不返兮
两汉·刘向《九叹》
背龙门而入河兮,登大坟而望夏首
两汉·刘向《九叹》
日杳杳以西颓兮,路长远而窘迫
两汉·刘向《九叹》
思念郢路兮,还顾睠睠
两汉·刘向《九叹》
叹曰:嘉皇既殁终不返兮,山中幽险郢路远兮
两汉·刘向《九叹》
所有典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西周·姬昌《坤卦》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西周·姬昌《屯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需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讼卦》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西周·姬昌《师卦》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西周·姬昌《履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
西周·姬昌《泰卦》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西周·姬昌《否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西周·姬昌《否卦》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西周·姬昌《否卦》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西周·姬昌《同人卦》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西周·姬昌《同人卦》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西周·姬昌《大有卦》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西周·姬昌《谦卦》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西周·姬昌《豫卦》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西周·姬昌《蛊卦》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西周·姬昌《蛊卦》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西周·姬昌《临卦》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西周·姬昌《复卦》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西周·姬昌《离卦》
《大壮》:利贞。
西周·姬昌《大壮卦》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西周·姬昌《大壮卦》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西周·姬昌《明夷卦》
六四:富家,大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西周·姬昌《蹇卦》
九五:大蹇朋来。
西周·姬昌《蹇卦》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蹇卦》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益卦》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西周·姬昌《益卦》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西周·姬昌《姤卦》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萃卦》
九四:大吉,无咎。
西周·姬昌《萃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西周·姬昌《升卦》
初六:允升,大吉。
西周·姬昌《升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西周·姬昌《困卦》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西周·姬昌《革卦》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鼎卦》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巽卦》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涣卦》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西周·姬昌《涣卦》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中孚卦》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西周·姬昌《小过卦》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未济卦》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西周·姬昌《未济卦》
所有典故: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唐代·岑参《逢入京使》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代·杜牧《赠别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代·王湾《次北固山下》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唐代·李白《渡荆门送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唐代·李商隐《北青萝》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唐代·杜甫《旅夜书怀》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唐代·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唐代·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 除夜有怀》
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唐代·张乔《书边事》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唐代·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唐代·刘昚虚《阙题》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代·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
唐代·李商隐《春雨》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代·杜甫《宿府》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唐代·皇甫冉《春思》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
唐代·崔颢《行经华阴》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唐代·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唐代·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唐代·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唐代·李商隐《韩碑》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唐代·李商隐《韩碑》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
唐代·李商隐《韩碑》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唐代·杜甫《古柏行》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唐代·杜甫《古柏行》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唐代·李颀《送陈章甫》
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中朝大官老于事,讵肯感激徒媕娿
唐代·韩愈《石鼓歌》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唐代·韩愈《山石》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唐代·韩愈《山石》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赦书一日行万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唐代·王维《老将行》
行路难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多歧路,今安在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行路难,归去来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二》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唐代·杜甫《哀王孙》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唐代·杜甫《哀王孙》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唐代·杜甫《丽人行》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唐代·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所有典故: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宋代·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宋代·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宋代·周邦彦《兰陵王·柳》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征人归路许多长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回雁峰前路,烟树正苍苍
宋代·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宋代·晏几道《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宋代·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宋代·吴文英《点绛唇·试灯夜初晴》
凝泪眼、杳杳神京路
宋代·柳永《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回首乡关归路难
宋代·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小屏风上西江路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回首青门路
宋代·李元膺《茶瓶儿·去年相逢深院宇》
歌一曲,送君路
宋代·吴潜《满江红·送李御带珙》
去去倦寻路程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
宋代·None《望江南·燕塞雪》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宋代·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相思无路通
宋代·袁正真《长相思·南高峰》
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千峰百嶂宜州路
宋代·黄大临《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山谷弟贬宜州》
凌波路冷秋无际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宋代·None《楚天遥过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魏晋·曹植《洛神赋》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
魏晋·曹植《洛神赋》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宋玉对曰:“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先秦·宋玉《风赋》
然后徜徉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幢,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
先秦·宋玉《风赋》
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先秦·宋玉《风赋》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宋代·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
两汉·贾谊《鵩鸟赋》
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无垠
两汉·贾谊《鵩鸟赋》
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
两汉·贾谊《鵩鸟赋》
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意变齐同
两汉·贾谊《鵩鸟赋》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
南北朝·谢庄《月赋》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南北朝·谢庄《月赋》
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记,著于竹帛;唇腐齿落,服膺而不可释,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辩智矣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夫天地之大,士民之众,竭精驰说,并进辐凑者,不可胜数;悉力慕之,困于衣食,或失门户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明有所不见,聪有所不闻,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若大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惑于大道也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而论者莫不诋讦其研精,作者大氐举为宪章
魏晋·左思《三都赋》
而子大夫之贤者,尚弗曾庶翼等威,附丽皇极
魏晋·左思《三都赋》
思重爻,摹大壮
魏晋·左思《三都赋》
疏通沟以滨路,罗青槐以荫涂
魏晋·左思《三都赋》
奉常之号,大理之名
魏晋·左思《三都赋》
抗旗亭之峣薛,侈所<兆见>之博大
魏晋·左思《三都赋》
同赈大内,控引世资,賨幏积墆,琛币充牣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亿若大帝之所兴作,二嬴之所曾聆
魏晋·左思《三都赋》
藉田以礼动,大阅以义举
魏晋·左思《三都赋》
馀粮栖亩而弗收,颂声载路而洋溢
魏晋·左思《三都赋》
览大易与春秋,判殊隐而一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天经地纬,理有大归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旁魄而论都,抑非大人之壮观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子独未闻大吴之巨丽乎
魏晋·左思《三都赋》
出乎大荒之中,行乎东极之外
魏晋·左思《三都赋》
径路绝,风云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列寺七里,侠栋阳路
魏晋·左思《三都赋》
俞骑骋路,指南司方
魏晋·左思《三都赋》
“繇此而揆之,西蜀之於东吴,小大之相绝也,亦犹棘林萤燿,而与夫木龙烛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乃大火流,凉风厉
魏晋·左思《三都赋》
邛杖传节于大夏之邑,蒟酱流味于番禺之乡
魏晋·左思《三都赋》
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崩榛塞路,峥嵘古馗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拔蒙密兮见窗,行敧斜兮得路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遂乃山崩川竭,冰碎瓦裂,大盗潜移,长离永灭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
清代·袁枚《随园记》
久执不废,大命乃倾
两汉·枚乘《七发》
小飰大歠,如汤沃雪
两汉·枚乘《七发》
羁坚辔,附易路
两汉·枚乘《七发》
”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两汉·枚乘《七发》
”太子曰:“仆甚愿从,直恐为诸大夫累耳
两汉·枚乘《七发》
”惟高唐之大体兮,殊无物类之可仪比
先秦·宋玉《高唐赋》
登巉巗而下望兮,临大阺之稸水
先秦·宋玉《高唐赋》
紬大絃而雅声流,冽风过而增悲哀
先秦·宋玉《高唐赋》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
两汉·扬雄《逐贫赋》
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
唐代·韩愈《送穷文》
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魏晋·张载《剑阁铭》
溺招路以从己兮,谓孔氏犹未可
两汉·班固《幽通赋》
黎淳耀于高辛兮,芈强大于南汜
两汉·班固《幽通赋》
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两汉·班固《幽通赋》
谟先圣之大猷兮,亦邻德而助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
明代·方孝孺《蚊对》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
两汉·扬雄《酒箴》
涉长路之绵绵兮,远纡回以樛流
两汉·班彪《北征赋》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两汉·班昭《东征赋》
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
两汉·班昭《东征赋》
惕觉寤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
两汉·班昭《东征赋》
雰霭淟浊,蒸满山谷,云乱不飞,瀑危弗落,遐路窈然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南箕哆口,飞廉弭节;土囊大隧,所在而是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
两汉·祢衡《鹦鹉赋》
眷西路而长怀,望故乡而延伫
两汉·祢衡《鹦鹉赋》
夕宿余于大梁兮,诮无忌之称神
两汉·蔡邕《述行赋》
降虎牢之曲阴兮,路丘墟以盘萦
两汉·蔡邕《述行赋》
稔涛塗之愎恶兮,陷夫人以大名
两汉·蔡邕《述行赋》
顾大河于北垠兮,瞰洛汭之始并
两汉·蔡邕《述行赋》
周道鞠为茂草兮,哀正路之日歰
两汉·蔡邕《述行赋》
乱曰:跋涉遐路,艰以阻兮
两汉·蔡邕《述行赋》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元戎轻武,长毂四分,云辎蔽路,万有三千余乘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遂陵高阙,下鸡鹿,经碛卤,绝大漠,斩温禺以衅鼓,血尸逐以染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上以摅高、文之宿愤,光祖宗之玄灵;下以安固后嗣,恢拓境宇,振大汉之天声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所有典故: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曾子《第六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曾子《第六章》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所有典故: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
春秋·子思《第六章》
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
春秋·子思《第六章》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