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春秋·佚名《摽有梅》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春秋·佚名《野有死麕》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春秋·佚名《无衣》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春秋·佚名《小明》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春秋·佚名《皇矣》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此孰吉孰凶
先秦·屈原《卜居》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先秦·屈原《天问》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
先秦·屈原《离骚》
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
先秦·屈原《离骚》
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
先秦·屈原《离骚》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先秦·屈原《离骚》
发政献行,禁苛暴只
先秦·屈原《大招》
豪杰执政,流泽施只
先秦·屈原《大招》
愿舒志而抽冯兮,庸讵知其吉凶
先秦·庄忌《哀时命》
相辅政兮成化,建烈业兮垂勋
两汉·王逸《九思》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稀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壹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子曰:“无倦。”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夏为苣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之言。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西周·姬昌《乾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西周·姬昌《坤卦》
六五:黄裳,元吉。
西周·姬昌《坤卦》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屯卦》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西周·姬昌《屯卦》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西周·姬昌《蒙卦》
六五:童蒙,吉。
西周·姬昌《蒙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需卦》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西周·姬昌《需卦》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西周·姬昌《需卦》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西周·姬昌《需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讼卦》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西周·姬昌《讼卦》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西周·姬昌《讼卦》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西周·姬昌《讼卦》
九五:讼,元吉。
西周·姬昌《讼卦》
师:贞,丈人吉,无咎。
西周·姬昌《师卦》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西周·姬昌《师卦》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西周·姬昌《比卦》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西周·姬昌《比卦》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西周·姬昌《比卦》
六四:外比之,贞吉。
西周·姬昌《比卦》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西周·姬昌《比卦》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西周·姬昌《小畜卦》
九二:牵复,吉。
西周·姬昌《小畜卦》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西周·姬昌《履卦》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西周·姬昌《履卦》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西周·姬昌《履卦》
泰:小往大来,吉亨。
西周·姬昌《泰卦》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西周·姬昌《泰卦》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西周·姬昌《泰卦》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西周·姬昌《否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西周·姬昌《否卦》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西周·姬昌《否卦》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西周·姬昌《同人卦》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西周·姬昌《大有卦》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有卦》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西周·姬昌《谦卦》
六二:鸣谦,贞吉。
西周·姬昌《谦卦》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西周·姬昌《谦卦》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西周·姬昌《豫卦》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西周·姬昌《随卦》
九五:孚于嘉,吉。
西周·姬昌《随卦》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西周·姬昌《蛊卦》
初九:咸临,贞吉。
西周·姬昌《临卦》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临卦》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西周·姬昌《临卦》
上六:敦临,吉无咎。
西周·姬昌《临卦》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西周·姬昌《噬嗑卦》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西周·姬昌《贲卦》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西周·姬昌《贲卦》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西周·姬昌《复卦》
六二:休复,吉。
西周·姬昌《复卦》
初九:无妄,往吉。
西周·姬昌《无妄卦》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五:豶豕之牙,吉。
西周·姬昌《大畜卦》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西周·姬昌《颐卦》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西周·姬昌《颐卦》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西周·姬昌《颐卦》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西周·姬昌《大过卦》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西周·姬昌《离卦》
六二:黄离,元吉。
西周·姬昌《离卦》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西周·姬昌《离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
西周·姬昌《咸卦》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西周·姬昌《咸卦》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西周·姬昌《咸卦》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西周·姬昌《恒卦》
九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西周·姬昌《遯卦》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西周·姬昌《遯卦》
九五:嘉遯,贞吉。
西周·姬昌《遯卦》
九二:贞吉。
西周·姬昌《大壮卦》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西周·姬昌《大壮卦》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西周·姬昌《大壮卦》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西周·姬昌《晋卦》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西周·姬昌《晋卦》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晋卦》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西周·姬昌《晋卦》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西周·姬昌《明夷卦》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西周·姬昌《家人卦》
六四:富家,大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睽》:小事吉。
西周·姬昌《睽卦》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西周·姬昌《睽卦》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西周·姬昌《蹇卦》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蹇卦》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西周·姬昌《解卦》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西周·姬昌《解卦》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西周·姬昌《解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西周·姬昌《损卦》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西周·姬昌《损卦》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西周·姬昌《损卦》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西周·姬昌《益卦》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西周·姬昌《益卦》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西周·姬昌《益卦》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西周·姬昌《姤卦》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西周·姬昌《萃卦》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西周·姬昌《萃卦》
九四:大吉,无咎。
西周·姬昌《萃卦》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西周·姬昌《升卦》
初六:允升,大吉。
西周·姬昌《升卦》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西周·姬昌《升卦》
六五:贞吉,升阶。
西周·姬昌《升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西周·姬昌《困卦》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臬兀>,曰动悔。有悔,征吉。
西周·姬昌《困卦》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西周·姬昌《井卦》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西周·姬昌《革卦》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西周·姬昌《革卦》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西周·姬昌《革卦》
《鼎》:元吉,亨。
西周·姬昌《鼎卦》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西周·姬昌《鼎卦》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西周·姬昌《鼎卦》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鼎卦》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西周·姬昌《震卦》
上九:敦艮,吉。
西周·姬昌《艮卦》
《渐》:女归吉,利贞。
西周·姬昌《渐卦》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西周·姬昌《渐卦》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西周·姬昌《渐卦》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西周·姬昌《渐卦》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西周·姬昌《归妹卦》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西周·姬昌《归妹卦》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西周·姬昌《丰卦》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西周·姬昌《丰卦》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西周·姬昌《丰卦》
《旅》:小亨,旅贞吉。
西周·姬昌《旅卦》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西周·姬昌《巽卦》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西周·姬昌《巽卦》
初九:和兑,吉。
西周·姬昌《兑卦》
九二:孚兑,吉,悔亡。
西周·姬昌《兑卦》
初六:用拯马壮,吉。
西周·姬昌《涣卦》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西周·姬昌《涣卦》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西周·姬昌《节卦》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西周·姬昌《中孚卦》
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西周·姬昌《中孚卦》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西周·姬昌《小过卦》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西周·姬昌《既济卦》
九二:曳其轮,贞吉。
西周·姬昌《未济卦》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西周·姬昌《未济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典故出处】《岳阳楼记》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典故出处】《鵩鸟赋》
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左则中朝有赩,听政作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闾阎则长寿吉阳,永平思忠
魏晋·左思《三都赋》
量寸旬,涓吉日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原斯瘼之所兴,实执政之匪贤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送穷文》
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粻,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挚俦,去故就新,驾尘风,与电争先,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游灵岩记》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典故出处】《幽通赋》
既讯尔以吉象兮,又申之以炯戒
两汉·班固《幽通赋》
栗取吊于逌吉兮,王膺庆于所戚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时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将行
两汉·班昭《东征赋》
靖恭委命,唯吉凶兮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同一寒暑,有不听命于造化之地;同一过忒,有无关于吉凶之占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⑾,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使己为政,不用,则亦已矣,又使其子弟为卿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节》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不行王政云尔,苟行王政,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欲以为君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五节》
闲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于其心,害于其事,作于其事,害于其政,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于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孟子曰:“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于溱洧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三节》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