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苗姓宝宝名字大全 > 苗二美仁名字打分86分
苗二美仁名字综合得分:86
86
所有典故: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春秋·佚名《静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春秋·佚名《静女》
爰采唐矣?沬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春秋·佚名《桑中》
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春秋·佚名《叔于田》
清人在彭,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春秋·佚名《清人》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春秋·佚名《有女同车》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春秋·佚名《野有蔓草》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春秋·佚名《卢令》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春秋·佚名《卢令》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春秋·佚名《卢令》
猗嗟昌兮,颀而长兮。抑若扬兮,美目扬兮。巧趋跄兮,射则臧兮。
春秋·佚名《猗嗟》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春秋·佚名《猗嗟》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春秋·佚名《汾沮洳》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春秋·佚名《葛生》
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歌。
春秋·佚名《东门之池》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春秋·佚名《泽陂》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春秋·佚名《七月》
防有鹊巢,邛有旨苕。谁侜予美?心焉忉忉。
春秋·佚名《防有鹊巢》
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春秋·佚名《小宛》
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春秋·佚名《小明》
皇矣上帝,临下有赫。监观四方,求民之莫。维此二国,其政不获。维彼四国,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顾,此维与宅。
春秋·佚名《皇矣》
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於缉熙!单厥心,肆其靖之。
春秋·佚名《昊天有成命》
所有典故:
贵真人之休德兮,美往世之登仙;与化去而不见兮,名声著而日延
先秦·屈原《远游》
内欣欣而自美兮,聊媮娱以淫乐
先秦·屈原《远游》
张咸池奏承云兮,二女御九韶歌
先秦·屈原《远游》
十二焉分
先秦·屈原《天问》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先秦·屈原《天问》
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览冀洲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湘君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扬灵兮未极,女婵媛兮为余太息;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侧;桂棹兮兰枻,斵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鸟次兮屋上,水周兮堂下;捐余玦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河伯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登昆仑兮四望,心飞扬兮浩荡;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珠宫;灵何惟兮水中;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波滔滔兮来迎,鱼鳞鳞兮媵予
先秦·屈原《九歌》
悲忧穷戚兮独处廓,有美一人兮心不绎
先秦·宋玉《九辩》
窃美申包胥之气盛兮,恐时世之不固
先秦·宋玉《九辩》
既骄美而伐武兮,负左右之耿介
先秦·宋玉《九辩》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先秦·宋玉《九辩》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先秦·宋玉《九辩》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先秦·屈原《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先秦·屈原《离骚》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先秦·屈原《离骚》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先秦·屈原《离骚》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先秦·屈原《离骚》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先秦·屈原《离骚》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先秦·屈原《离骚》
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先秦·屈原《离骚》
」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
先秦·屈原《离骚》
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先秦·屈原《离骚》
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
先秦·屈原《离骚》
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
先秦·屈原《离骚》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先秦·屈原《离骚》
憎愠惀之修美兮,好夫人之慷慨
先秦·屈原《九章》
众踥蹀而日进兮,美超远而逾迈
先秦·屈原《九章》
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先秦·屈原《九章》
憍吾以其美好兮,览余以其修姱
先秦·屈原《九章》
愿荪美之可光
先秦·屈原《九章》
少歌曰:与美人抽思兮,并日夜而无正
先秦·屈原《九章》
憍吾以其美好兮,敖朕辞而不听
先秦·屈原《九章》
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
先秦·屈原《九章》
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
先秦·屈原《九章》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先秦·屈原《九章》
青色直眉,美目媔只
先秦·屈原《大招》
先威后文,善美明只
先秦·屈原《大招》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两汉·贾谊《惜誓》
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两汉·贾谊《惜誓》
尧舜圣而慈仁兮,後世称而弗忘
两汉·东方朔《七谏》
偃王行其仁义兮,荆文寤而徐亡
两汉·东方朔《七谏》
宝金兮委积,美玉兮盈堂
两汉·王褒《九怀》
拟斯兮二踪,未知兮所投
两汉·王逸《九思》
访太昊兮道要,云靡贵兮仁义
两汉·王逸《九思》
扬精华以炫燿兮,芳郁渥而纯美
两汉·刘向《九叹》
若由夷之纯美兮,介子推之隐山
两汉·刘向《九叹》
所有典故: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茍志于仁矣,无恶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壹以知十,赐也闻壹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不有祝跎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血。禹,吾无间然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闲,曰:“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温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哀公问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合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不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推,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臯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茍合矣;少有,曰茍完矣;富有,曰茍美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管仲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壹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途,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宰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由也,汝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汝。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和苕,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所有典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西周·姬昌《乾卦》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西周·姬昌《坤卦》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西周·姬昌《屯卦》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西周·姬昌《蒙卦》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西周·姬昌《需卦》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西周·姬昌《讼卦》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西周·姬昌《师卦》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西周·姬昌《比卦》
九二:牵复,吉。
西周·姬昌《小畜卦》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西周·姬昌《履卦》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西周·姬昌《泰卦》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西周·姬昌《否卦》
六二:同人于宗,吝。
西周·姬昌《同人卦》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西周·姬昌《大有卦》
六二:鸣谦,贞吉。
西周·姬昌《谦卦》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西周·姬昌《豫卦》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西周·姬昌《随卦》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西周·姬昌《蛊卦》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西周·姬昌《临卦》
六二:窥观,利女贞。
西周·姬昌《观卦》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西周·姬昌《噬嗑卦》
六二:贲其须。
西周·姬昌《贲卦》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西周·姬昌《剥卦》
六二:休复,吉。
西周·姬昌《复卦》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用攸往。
西周·姬昌《无妄卦》
九二:舆说輹。
西周·姬昌《大畜卦》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西周·姬昌《颐卦》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西周·姬昌《大过卦》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西周·姬昌《坎卦》
六二:黄离,元吉。
西周·姬昌《离卦》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西周·姬昌《咸卦》
九二:悔亡。
西周·姬昌《恒卦》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西周·姬昌《遯卦》
九二:贞吉。
西周·姬昌《大壮卦》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西周·姬昌《晋卦》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西周·姬昌《明夷卦》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西周·姬昌《睽卦》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西周·姬昌《蹇卦》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西周·姬昌《解卦》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西周·姬昌《损卦》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西周·姬昌《损卦》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西周·姬昌《益卦》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西周·姬昌《夬卦》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西周·姬昌《姤卦》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西周·姬昌《萃卦》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西周·姬昌《升卦》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西周·姬昌《困卦》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西周·姬昌《井卦》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西周·姬昌《革卦》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西周·姬昌《鼎卦》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西周·姬昌《震卦》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西周·姬昌《艮卦》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西周·姬昌《渐卦》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西周·姬昌《归妹卦》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西周·姬昌《丰卦》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西周·姬昌《旅卦》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西周·姬昌《巽卦》
九二:孚兑,吉,悔亡。
西周·姬昌《兑卦》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西周·姬昌《涣卦》
九二:不出门庭,凶。
西周·姬昌《节卦》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西周·姬昌《中孚卦》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西周·姬昌《小过卦》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西周·姬昌《既济卦》
九二:曳其轮,贞吉。
西周·姬昌《未济卦》
所有典故: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唐代·裴迪《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 / 留别王维 / 送崔九》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代·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唐代·朱庆馀《宫词 / 宫中词》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代·杜牧《赠别二首》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代·杜牧《赤壁》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唐代·温庭筠《瑶瑟怨》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唐代·杜甫《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唐代·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唐代·薛逢《宫词》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唐代·元结《贼退示官吏》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唐代·杜甫《赠卫八处士》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唐代·杜甫《佳人》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唐代·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唐代·李商隐《韩碑》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唐代·李商隐《韩碑》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唐代·杜甫《古柏行》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陋儒编诗不收入,二雅褊迫无委蛇
唐代·韩愈《石鼓歌》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唐代·韩愈《山石》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唐代·王维《老将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唐代·李白《将进酒》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唐代·杜甫《兵车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唐代·高适《燕歌行》
所有典故: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宋代·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别茂嘉十二弟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宋代·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十二阑干闲倚遍
宋代·朱淑真《谒金门·春半》
绮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宋代·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
宋代·张先《蝶恋花·移得绿杨栽后院》
十二绣帘空卷
宋代·陈允平《清平乐·凤城春浅》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嘉木立,美竹露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十月十九日,踰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踰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奇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也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是二者余未信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
魏晋·曹植《洛神赋》
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
魏晋·曹植《洛神赋》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四美具,二难并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宋代·欧阳修《醉翁亭记》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南北朝·江淹《别赋》
”玉曰:“茂矣美矣,诸好备矣
先秦·宋玉《神女赋》
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晔兮如华,温乎如莹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其象无双,其美无极;毛嫱鄣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先秦·宋玉《神女赋》
眸子炯其精朗兮,瞭多美而可视
先秦·宋玉《神女赋》
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宋代·曾巩《墨池记》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宋代·曾巩《墨池记》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两汉·王粲《登楼赋》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魏晋·向秀《思旧赋》
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南北朝·谢庄《月赋》
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太公体行仁义,七十有二,乃设用于文武,得信厥说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盖诗有六义焉,其二曰赋
魏晋·左思《三都赋》
余既思摹二京而赋三都,其山川城邑则稽之地图,其鸟兽草木则验之方志
魏晋·左思《三都赋》
发言为诗者,咏其所志也;美物者贵依其本,赞事者宜本其实
魏晋·左思《三都赋》
聊为吾子复玩德音,以释二客竞于辩囿者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卜偃前识而赏其隆,吴札听歌而美其风
魏晋·左思《三都赋》
阐钩绳之筌绪,承二分之正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墱流十二,同源异口
魏晋·左思《三都赋》
均田画畴,蕃庐错列姜芋充茂,桃李荫翳家安其所,而服美自悦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亿若大帝之所兴作,二嬴之所曾聆
魏晋·左思《三都赋》
德连木理,仁挺芝草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显仁翌明,藏用玄默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相兼二八,将猛四七
魏晋·左思《三都赋》
生生之所常厚,洵美之所不渝
魏晋·左思《三都赋》
富仁宠义,职竞弗罗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先生之言未卒,吴蜀二客,矍焉相顾,倏焉失所
魏晋·左思《三都赋》
曜车二六,三倾五城,未若申锡典章之为远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玮其区域,美其林薮
魏晋·左思《三都赋》
通门二八,水道陆衢
魏晋·左思《三都赋》
仰南斗以斟酌,兼二仪之优渥
魏晋·左思《三都赋》
带二江之双流,抗峨眉之重阻
魏晋·左思《三都赋》
辟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
魏晋·左思《三都赋》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清代·袁枚《随园记》
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
两汉·王褒《洞箫赋》
刚毅强暴反仁恩兮,啴唌逸豫戒其失
两汉·王褒《洞箫赋》
孤竹二子,与我连行
两汉·扬雄《逐贫赋》
子之朋俦,非六非四,在十去五,满七除二,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唐代·韩愈《送穷文》
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明代·高启《游灵岩记》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
魏晋·张载《剑阁铭》
齐得十二,田生献筹
魏晋·张载《剑阁铭》
洞庭孟门,二国不祀
魏晋·张载《剑阁铭》
终保己而贻则兮,里上仁之所庐
两汉·班固《幽通赋》
盖惴惴之临深兮,乃二雅之所祗
两汉·班固《幽通赋》
既仁得其信然兮,仰天路而同轨
两汉·班固《幽通赋》
东邻虐而歼仁兮,王合位乎三五
两汉·班固《幽通赋》
三仁殊于一致兮,夷惠舛而齐声
两汉·班固《幽通赋》
虞韶美而仪凤兮,孔忘味于千载
两汉·班固《幽通赋》
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緼,赋形受质,人物是分
明代·方孝孺《蚊对》
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
两汉·班昭《东征赋》
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
两汉·班昭《东征赋》
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众禽
两汉·祢衡《鹦鹉赋》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
两汉·蔡邕《述行赋》
勤诸侯之远戍兮,侈申子之美城
两汉·蔡邕《述行赋》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壮田横之奉首兮,义二士之侠坟
两汉·蔡邕《述行赋》
所有典故:
亦有仁义而已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一节》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故曰:‘仁者无敌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⑾,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一节》
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五节》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一节》
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二节》
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君请择于斯二者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五节》
谓棺椁衣衾之美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六节》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教不倦,仁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孔子曰:‘里仁为美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择不处仁,焉得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莫之御而不仁,是不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如耻之,莫如为仁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美然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非直为观美也,然后尽于人心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七节》
王自以为与周公,孰仁且智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知而使之,是不仁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余夫二十五亩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而夷子二本故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杨墨之道不怠,孔子之道不着,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天子不仁,不保四海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诸侯不仁,不保社稷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斯二者天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岁十一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节》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五节》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九节》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帝使其子九男二女,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于畎亩之中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好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治朕栖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象至不仁,封之有庳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曰:“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五节》
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小国地方五十里,君十卿禄,卿禄二大夫,大夫倍上士,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二节》
尧之于舜也,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加诸上位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者,必子之言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四节》
恻隐之心,仁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孟子曰:“仁,人心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一节》
’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愿人之膏粱之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八节》
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九节》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九节》
亲亲,仁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三节》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四节》
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曰:仁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徒取诸彼以与此,然且仁者不为,况于杀人以求之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志于仁而已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九节》
白圭曰:“吾欲二十而取一,何如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亲亲,仁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五节》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天下有善养老,则仁人以为己归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老者足以无失肉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曰:“仁义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杀一无罪,非仁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公孙丑曰:“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滕更有二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
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
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六节》
孟子曰:“不仁哉,梁惠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一节》
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及其为天子也,被袗衣,鼓琴,二女果,若固有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曰:“不信仁贤,则国空虚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孟子曰:“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三节》
不仁而得天下,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三节》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君子用其一,缓其二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一节》
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六节》
所有典故:
”为人君,止于仁
春秋·曾子《第四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春秋·曾子《第九章》
一家仁,一国兴仁
春秋·曾子《第十章》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春秋·曾子《第十章》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春秋·曾子《第十一章》
所有典故:
”为人君,止于仁
春秋·子思《第四章》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春秋·子思《第九章》
一家仁,一国兴仁
春秋·子思《第十章》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春秋·子思《第十章》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春秋·子思《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