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血。禹,吾无间然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春秋·佚名《谷风》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春秋·佚名《信南山》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
春秋·佚名《韩奕》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菲尔极。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春秋·佚名《思文》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稚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春秋·佚名《閟宫》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春秋·佚名《长发》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讬乘而上浮
先秦·屈原《远游》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先秦·屈原《天问》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先秦·屈原《天问》
东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先秦·屈原《离骚》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
先秦·屈原《离骚》
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
先秦·屈原《离骚》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
先秦·屈原《离骚》
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
先秦·屈原《九章》
直赢在位,近禹麾只
先秦·屈原《大招》
原尊节而式高兮,志犹卑夫禹汤
先秦·庄忌《哀时命》
四佞放兮後得禹,圣舜摄兮昭尧绪,孰能若兮原为辅
两汉·王褒《九怀》
诚惜芳之菲菲兮,反以兹为腐也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又报芳菲歇
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芳菲歇
宋代·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寄隐孤山山下,但一瓢饮水,深掩苔菲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典故出处】《三都赋》
鉴茅茨於陶唐,察卑宫於夏禹
魏晋·左思《三都赋》
郁兮?茂,晔兮菲菲
魏晋·左思《三都赋》
舜禹游焉,没齿而忘归,精灵留其山阿,玩其奇丽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日往菲薇,月来扶疏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追刘定之攸仪兮,美伯禹之所营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使禹治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节》
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于智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九节》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六节》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一节》
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孟子曰:“由尧舜至于汤,五百有余岁,若禹、皋陶,则见而知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