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笔
简单释义: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
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
笔 bǐ
①写字画图的用具钢~、蜡~、粉~。
②(写字、画画、作文等的)笔法运~得当。
③用笔写出代~。
④笔画"二"字有两~。
⑤量词一~帐、一~好字。
【笔触】书画、文学作品等的笔法,格调锋利的~。
【笔调】文章风格~清新。
【笔端】写作、写字、绘画时的运笔以及所表现的意境奇光异景尽收~。
【笔法】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这篇小说的~很新颖。
【笔锋】
①笔尖。
②书画的笔势;文章的气势。
【笔供】用笔写出来的供词。与"口供"相对。
【笔画笔顺检字法】汉字字典查阅检索方法之一。要求根据笔画的多少和笔顺的先后来查检。
【笔记文】文体的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力】写字、画画或做文章所表现出的功力~刚劲。
【笔路】
①笔法。
②写作的思路这篇文章~奇特。
【笔势】
①写字、画画用笔的风格。
②文章的气势。
【笔削】古时在竹简、木简上写字,要删改得用刀刮去,称"削"◇来用做请人修改文章的敬辞。笔记录。削删改。
【笔意】书画或诗文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意境。写字、绘画时运笔的精心构思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功力。也指诗文的意境。
【笔札】札是古时写字用的小木片,后来用笔札指纸笔,又转指写的文章。
【笔战】用文章来进行辩论,打官司,与"舌战"相对。
【笔者】某篇文章或某书的作者(多为作者的自称)。
详细解释:笔 bi 部首 竹 部首笔画 06 总笔画 10笔
pen; stock; write;
笔
(1)
筽
bǐ
(2)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3)
同本义 [pen]
筽,秦谓之筽。从聿从竹。--《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林觉民《与妻书》
(4)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5)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words;writing]。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6)
散文,相对诗而言 [prose]。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7)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stroke;touch]。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8)
笔法。曲笔,伏笔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笔
(1)
筽
bǐ
(2)
书写;记载 [write]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3)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笔
(1)
筽
bǐ
(2)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笔触
bǐchù
[touch;brushwork;style of writing(drawing,etc.)] 书画、文章等的笔法;格调
笔触粗犷
深沉的笔触
笔答
bǐdá
[answer by writing;written reply] 书面回答问题
笔底生花
bǐdǐ-shēnghuā
[flowery expression] 比喻文章写得生动、出色
笔底下
bǐdǐxiɑ
[ability to write] 指文章的写作
他笔底下来得很快嘛!(就是说他写文章来得快)
笔调
bǐdiào
[tone;style] 文章的风格、情调
讽刺的笔调
通俗的笔调
笔端
bǐduān
[artistic conception of writing or painting] 指写文章、写字、绘画时笔的运用以及所表现出来的意境
一一呈诸笔端
笔法
bǐfǎ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写字、作画、写文章的技巧或特色
春秋笔法
笔锋
bǐfēng
(1)
[tip of a writing style]∶毛笔的尖端
(2)
[technique of writing calligraphy or drawing]∶写字、作画、写文章的艺术手法及特征
(3)
[touch;vigor of style]∶喻指文章的精采、犀利之处和书画的用笔
笔杆子
bǐgǎnzi
(1)
[penholder]∶笔的手握的部分
(2)
[an effective writer]∶比喻擅长写文章的人
你手下那几根笔杆子都是饭桶
笔耕
bǐgēng
[make a living by writing] 旧指依靠抄写或写文章等手段谋生;泛指勤奋写作
笔供
bǐgòng
[written confession] 用文字写出来的供词
笔画,笔划
bǐhuà,bǐhuà
[strokes of a chinese character]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
笔迹
bǐjì
(1)
[a person"s handwriting]∶各个人所写的字所特有的形体特点;字迹
(2)
[hand]∶手迹
笔记
bǐjì
(1)
[note]∶用笔所做的记录
听课笔记
记笔记
(2)
[a type of literature consisting mainly of short sketches]∶一种以随笔记录为主的著作体裁,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笔记
bǐjì
[take down] 用笔记录
笔架
bǐjià
[penholder;pen-rest;pen rack] 搁笔或插笔的架儿
笔尖,笔尖儿
bǐjiān,bǐjiānr
[pen point;pen-nib;tip of a pencil or writing brush] 笔的写字的尖端部分
笔力
bǐlì
[vigour of strokes in calligraphy or drawing] 写字、画画、写文章用笔行文的力量;文章的气势
笔力雄健
笔录
bǐlù
[put down] 用笔记录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笔录
bǐlù
[note;record] 记录下来的文字
笔路
bǐlù
(1)
[technique of writing,calligraphy or drawing]∶笔法
(2)
[thought in writing]∶写文章的思路
笔帽[儿]
bǐmàoer
[the cap of a pen,pencil or writing brush] 套着笔头儿保护笔的套儿
笔名
bǐmíng
[pseudonym;pen name] 作者发表作品时用的别名
笔墨
bǐmò
(1)
∶[words or writing]指文字或文章
我们的心情难以用笔墨来形容
笔墨酣畅
(2)
[pen and ink]∶笔和墨
泪珠和笔墨齐下。--清·林觉民《与妻书》
笔墨官司
bǐmòguānsi
[battle of words;controversy in writing;written polemics] 指用文字进行的论战
笔舌
bǐshé
[position;proposition;views] 宣道立言
孰有书不由笔,言不由舌?吾见天常为帝王之笔舌也。--扬雄《法言·问道》
笔试
bǐshì
[written examination] 用书面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考试
笔势
bǐshì
(1)
[writing or painting style]∶写、画运笔的风格
(2)
[momentum of writing]∶文章的气势
笔受
bǐshòu
[write down what is dictated] [古]∶用笔把别人口授的话记录下来
笔顺
bǐshùn
[order of strokes observed in calligraphy] 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一般是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笔算
bǐsuàn
[reckon on paper;written calculation] 用笔写出算式来计算
笔谈
bǐtán
(1)
[conversation by writing]∶用文字交换意见或发表见解
(2)
[sketches and notes]∶ 随笔记录的著作(多用于书名)
《梦溪笔谈》
笔挺
bǐtǐng
(1)
[erect]∶站立的东西不歪斜
笔挺的姿势
(2)
[uncreased;trim]∶衣服平整挺括
笔挺的裤子
笔筒
bǐtǒng
[pencontainer;brush pot] 用陶瓷、竹木、等制成的插笔用的筒
笔头,笔头儿
bǐtóu,bǐtóur
(1)
[written;writing skill]
(2)
指写字或写文章的技巧、能力
他笔头儿太慢
(3)
指用文字表达的
笔头练习
笔误
bǐwù
[clerical error(mistake)] 因疏忽而写了错字,也指因疏忽而写错的字
笔洗
bǐxǐ
[article used in cleaning writing brush] 供洗毛笔用的小盂
笔下
bǐxià
(1)
[ability to write]∶指文章的写作
笔下生花
(2)
[the wording and purport]∶指写文章时作者的措词和用意
笔下留情
笔心,笔芯
bǐxīn,bǐxīn
(1)
[pencil lead]∶铅笔的芯子
(2)
[refill]∶圆珠笔的芯子
笔削
bǐxuē
[improve;raise a literary composition to a better quality] 敬称。请人修改文章
留情笔削,敦悦‘丘、坟’。--《晋书·皇甫谧传》
笔译
bǐyì
[written translation] 笔头翻译;用文字翻译(区别于口译)
笔意
bǐyì
[intended conception] 书画、诗文中表现的作者的风格、意趣
笔意幽闲
笔友
bǐyǒu
[pen pal] 通信朋友,通常为未见过面而与之友好地继续通信的人
笔札
bǐzhá
(1)
[paper and pen]∶纸和笔
(2)
[articles;letter;written composition]∶指文章、书信等
笔战
bǐzhàn
[word battle;written polemics] 指通过文字进行论战
笔者
bǐzhě
[the author(writer)] 作者。多用于自称
笔直
bǐzhí
(1)
[perfectly straight]∶非常直,没有曲折、弯弧或棱角的
笔直的木材
(2)
[direct]∶径直的
一条笔直的路
笔致
bǐzhì
[painting and handwriting style] 诗文、书画等用笔的风格
笔资
bǐzī
[reward for writing or painting] 旧时称字画、文章的作者所得的报酬
笔走龙蛇
bǐzǒu-lóngshé
[not only style of writing is free and easy,but also fast] 形容书法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
笔
(筽)
bǐ ㄅㄧˇ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
(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
(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
(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
(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
(6)
量词,指钱款一~钱。
(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
郑码mmh,u7b14,gbkb1ca
笔画数10,部首竹,笔顺编号3143143115
展开阅读
笔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桐
简单释义:
桐〈名〉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树名
桐,荣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
其桐其椅。--《诗·小雅·湛露》
桐始华。--《礼记·月令》
工之侨得良桐。--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如桐人(桐木偶);桐子(梧桐树的果实;油桐的果实);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桐花烟(桐华烟。桐油烧的烟);
桐tóng
⒈
⒉
⒊
桐tōng 1.轻脱貌。 2.通"通"。通达。
桐dòng 1.水名。源出今安徽省广德县,北流注于丹阳湖。
详细解释:桐 tong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10桐
tung;
桐
tóng
〈名〉
(1)
(形声。从木,同声。本义木名,也名荣”)
(2)
树名 [a general term for paulownia or tung tree] 古书中多指梧桐科的梧桐,还有大戟科的油桐,玄参科的泡桐等
桐,荣也。--《说文》
荣,桐木。--《尔雅》。按,与梧同类而异,皮青而泽,荚边缀子如乳者为梧,亦谓之青桐。皮白,材中琴瑟,有华无实者为桐,亦谓之梧桐。
其桐其椅。--《诗·小雅·湛露》
桐始华。--《礼记·月令》
工之侨得良桐。--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如桐人(桐木偶);桐子(梧桐树的果实;油桐的果实);桐木人(桐木作的人形);桐花烟(桐华烟。桐油烧的烟);桐杖(桐木作的手杖;古时为母送丧时拄的孝杖)
(4)
琴 [stringed instrument]。如桐丝(琴弦);桐竹(泛指管弦乐器);桐音(琴音)
(5)
春秋国名 [tong state]
桐叛楚。--《左传·定公二年》
(6)
今安徽桐城县北有古桐城
(7)
古地名 [tong,ancient place name]。故址在今山西万荣县西。一说在今河北临漳
(8)
儿童。通僮” [boy;child]
学则正,否则邪,师哉师哉,桐子之命也。--《法言·学行》
(9)
又如桐子(儿童,童子)
桐城
tóngchéng
[tong cheng] 安徽省东南部的县。人口70万。处大别山边缘,地势平坦,产竹、木、桐油
桐
tóng ㄊㄨㄥˊ
〔泡(pāo)~〕落叶乔木,叶大,开白色或紫色花,木材可做琴、船、箱等物。
〔梧~〕见梧”。
郑码fld,u6850,gbkcda9
笔画数10,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251251
展开阅读
桐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