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延
简单释义:
延
同本义
延,长行也。--《说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辞·大招》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韩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书·召诰》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晋·陆机《长歌行》
莫不延颈举踵。--《吕氏春秋·顺说》
又如延瞩(引颈瞩目);延望(引颈远望);延算三纪(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长寿命);延息(延长寿命);延期(延长或推迟日期)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摈者,延之日升。--《礼记·玉藻》
主人延客祭。╠
延yán
⒈伸长,扩展~长。蔓~。
⒉缓,推迟~期。迟~。
⒊引进,聘请~入。~聘。~师。
详细解释:延 yan 部首 廴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6延
delay; engage; extend; postpone; prolong; protract; send for;
延
yán
(1)
同本义 [stretch;extend;prolong]
延,长行也。--《说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辞·大招》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韩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书·召诰》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晋·陆机《长歌行》
莫不延颈举踵。--《吕氏春秋·顺说》
(2)
又如延瞩(引颈瞩目);延望(引颈远望);延算三纪(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长寿命);延息(延长寿命);延期(延长或推迟日期)
(3)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meet;introduce]
摈者,延之日升。--《礼记·玉藻》
主人延客祭。--《礼记·曲礼》
出延射。--《礼记·射义》
(4)
又如延接(引进接待);延入(引入);延登(引入而登殿)
(5)
拖延 [put off]
延至七年(拖延到民国七年,即公元1918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又如延挨(拖延);延俄(延迟一会儿)
(7)
绵延 [stretch long and unbroken]。如延袤(绵延;连绵);延昌(绵延昌盛)
(8)
延续 [continue]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国家无事。--汉·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延寿文疏(祝寿的颂辞);延誉(称扬优点,使其名声远扬)延玩(迟延玩忽)
(10)
蔓延 [spread]
延,遍也。--《方言十三》
延及于平民。--《书·吕刑》
前后邃延。--《礼记·玉藻》
(11)
又如延地(到处);延灼(蔓延燃烧)
(12)
邀请;请 [invite]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饮宴既毕,谦延玄德于上座。--《三国演义》
(13)
又如延师(聘请教师);延款(延请,款待);延医(请医生)
(14)
迎击 [repulse attacks]
秦人开关延敌。--汉·贾谊《过秦论》
延
yán
长,久[long]
延,长也。--《尔雅》
延延,长也。--《广雅》
延颈秀项。--曹植《洛神赋》
延,年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方言一》
君亦悔祸之延。--《左传·成公十三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
延安
yán ān
[yan"an ] 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北黄土高原,面积341平方公里,人口25万。1936年到1947年为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所在地和陕甘宁边区首府
延长
yáncháng
(1)
[lengthen;draw out;drag]∶扩展长度,使更长
延长一条道路
(2)
[prolong;protract]∶时间上使更长;延期;拖长
条约延长了二十年
延迟
yánchí
[keep putting off;defer;delay;postpone] 推迟到较后的时间
火车开车时间延迟了
延宕
yándàng
[delay;postpone;keep putting off] 拖延
延发
yánfā
[delayed action] 拖延的引发或爆发
延搁
yángē
[put off;postpone delay] 拖延耽搁
延缓
yánhuǎn
[keep putting off;delay;postpone;put off] 推迟;延期
延缓一年付款
延缓工作进度
延会
yánhuì
[postpone the meeting] 推迟开会日期
延见
yánjiàn
[receive;introduce] 引见;接见
延接
yánjiē
[receive] 引见接纳
延接来宾
延绵
yánmián
[stretch long and unbroken] 绵亘;绵延伸展
延年益寿
yánnián-yìshòu
[prolong(lengthen) life;promise longevity] 延长寿命,增加岁数。用作祝人长寿之词
九窍通郁,精神察滞,延年益寿千万岁。--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延聘
yánpìn
[engage;employ] 聘请
延期
yánqī
[postpone;defer;put off;extend a time limit;lay over] 推迟到较后
延期执行
延期审讯
延请
yánqǐng
[send for;employ] 邀请;招请
延伸
yánshēn
[elongate;extend;stretch] 延长;扩大宽度、大小、范围
延伸一条道路
把铁路延伸到另一个城市
延寿
yánshòu
[prolong life] 长寿;延年
延髓
yánsuǐ
[spinal cord;medulla oblongata] 后脑的一部分,上接脑桥,下接脊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等都由延髓发出
延误
yánwù
[incur loss through delay] 指缓慢移动或行动,以致未按预料的进度进行,或使预料的工作留下来未完成
真正的成功似乎总是在延误自己
愚蠢地延误,直至所有机会全失掉
延误
yánwù
[delay] 迟延耽误
延误工期
延误费
yánwùfèi
[demurrage] 征收超过合理的或规定的时间而未领取的运输货物的保管费
延续
yánxù
[continue;last;go on] 照原来的样子继续下去
延誉
yányù
[praise to make the name well known] 传扬好名声
延展
yánzhǎn
[extend;stretch;elongate] 延长伸展
这条路一直延展到山脚下
延展性
yánzhǎnxìng
[ductility and elongation] 延性和展性。金属多具有延展性
延滞
yánzhì
[delay;stop] 拖延;迟延耽搁
延滞岁月
延
yán ㄧㄢˊ
(1)
引长~长(cháng)。~续。蔓~。~年益寿。
(2)
展缓,推迟~迟。~缓。~宕。~误。
(3)
引进,请~聘(聘请)。~纳。~师。~医。
(4)
姓。
郑码ymii,u5ef6,gbkd1d3
笔画数6,部首廴,笔顺编号321554
展开阅读
延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证
简单释义:
证
谏正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证
通症”。病症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譪验字。证据
索证正不在远。--
证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同本义
譪,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
证(譪)zhèng
⒈以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人。~物。~明。~实。~几何题。
⒉凭据,帮助断定的东西~据。物~。居民身份~。
⒊"譪"另见症(譪 )。
详细解释:证 zheng 部首 讠 部首笔画 02 总笔画 07证
card; certificate; evidence; proof;
证
(1)
証
zhèng
(2)
谏正 [remonstrate]
证,谏也。从言,正声。--《说文》
士尉以证靖郭君,靖郭君不听。--《战国策·齐策》。高诱注证,谏也。”
(3)
又如证谏(直言规劝)
证
(1)
証
zhèng
(2)
通症”。病症 [disease;illness]
然后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证之药也。--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
(3)
假借为徵”。今亦用为譪验字。证据 [evidence;proof]
索证正不在远。--[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证
(1)
譪
zhèng
(2)
(形声。从言,正声。繁体为登”声。本义告发)
(3)
同本义 [inform against]
譪,告也。从言,登声。--《说文》
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4)
又如证父(告发父亲)
(5)
谏诤。 直爽地说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criticize sb."s faults frankly]
愎过自用,不可证移。--《吕氏春秋·巫徒》
(6)
验证;证实 [prove;demonstrate]
所以譪之而不远。--《楚辞·惜诵》。注验也。”
而胗独证据其事。--《后汉书·缪肜传》
援古证今。--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7)
又如 证占(验证);证验(验证);证类(以同类事物作证);证审(验证审察);证察(考证审察)
(8)
佛教用语。参悟,修行得道 [realize;come to understand]
禅师后证果,居于林虑山。--唐·张鷟《朝野佥载》
(9)
又如证果(修得妙道);证圣(证入圣果);证悟(修行得道);证业(证悟业果)
证
(1)
譪
zhèng
(2)
证据,凭据 [evidence;proof;testimony]
慎用六譪。--《大戴礼记·文王官人》
罪无申证,狱不讯鞫。--《后汉书》
(3)
又如证明师(起到证据作用的人或物);证左(指当时在现场亲知亲见其事,可以证明实际情形的人)
(4)
证件;证书 [card;certificate]。如工作证;身分证;出生证;健康证
证词
zhèngcí
[testimony;attestation] 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作证时的言词
证婚人
zhènghūnrén
[chief witness at a wedding ceremony] 婚礼上证明男女双方正式结为夫妻的人
证见
zhèngjiàn
(1)
[evidence]∶证据
你把这封信带着,回去好做证见
(2)
[eyewitness;witness]∶指见证人
列位请做个证见
证件
zhèngjiàn
[paper;certificate;credential] 证明身分、经历等的文件
证据
zhèngjù
(1)
[evidence;proof;testimony]∶可做为证明用的事实依据
搜集证据
(2)
[proof]∶法律名词。指在诉讼上用以认定事实之一般资料,如证人的证言
证据确凿
证明
zhèngmíng
(1)
[prove;demonstrate]∶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性
照相副本的核对当时已证明属实
(2)
[certificate;identification;testimonial]∶指证明书、证明信
开证明
证券
zhèngquàn
[bond;security;negotiable securities] 表明资产所有权或债权关系的一种凭证。可作为交易之标的。如股票、政府公债、公司债券等皆是
证人
zhèngrén
(1)
[witness]
(2)
法律上指除当事人外能对案件提供证据的人
在任何刑事案件中不得强迫任何人成为自己的证人
(3)
能对某件事提供证明的人
叫证人来证明他的人品
证认
zhèngrèn
[certify] 经过观察检验而确认某自然界事物的存在,或证明它是本事物不是其他事物
现在已经证认的星际分子有五十多种
证实
zhèngshí
[affirm;affirmance;demonstrate;confirm;verify] 证明其确实
证实一个谣传
证书
zhèngshū
[certificate] 证明资格或权力等的文件
毕业证书
证物
zhèngwù
(1)
[witness]∶用作证据或证明的东西;作为证据的标记、符号或物品
史前人类留下的遗物是他们文化的证物
(2)
[exhibit]∶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物件
把武器拿来作为a号和b号证物
证言
zhèngyán
[deposition;oral testimony] 证人证明案件事实的话
一个处于高度义愤状态的人的证言
证验
zhèngyàn
(1)
[verify]∶证实;检验
(2)
[real results]∶效验
证印
zhèngyìn
[confirm;verify] 即印证”。证明
无与为证印者矣。--清·袁枚《祭妹文》
证章
zhèngzhāng
[badge] 证明身分的徽章
证
(譪)
zhèng ㄓㄥ╝
(1)
用人物、事实来表明或断定~明。保~。~实。作~。对~。论~。人~。物~。
(2)
凭据,帮助断定事理的东西~据。凭~。~书。出入~。~章。有诗为~。~券。
郑码saii,u8bc1,gbkd6a4
笔画数7,部首讠,笔顺编号4512121
展开阅读
证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