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春秋·佚名《驺虞》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先秦·屈原《卜居》
顺凯风以从游兮,至南巢而壹息
先秦·屈原《远游》
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
先秦·屈原《远游》
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
先秦·屈原《远游》
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先秦·屈原《九歌》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先秦·宋玉《九辩》
太公九十乃显荣兮,诚未遇其匹合
先秦·宋玉《九辩》
竭忠诚而事君兮,反离群而赘肬
先秦·屈原《九章》
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
先秦·屈原《九章》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先秦·屈原《九章》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先秦·屈原《九章》
伤诚是之不察兮,并纫茅丝以为索
两汉·贾谊《惜誓》
世并举而好朋兮,壹斗斛而相量
先秦·庄忌《哀时命》
原壹见阳春之白日兮,恐不终乎永年
先秦·庄忌《哀时命》
原壹往而径逝兮,道壅绝而不通
两汉·东方朔《七谏》
鹍鹤孤而夜号兮,哀居者之诚贞
两汉·东方朔《七谏》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无王良之善驭
两汉·东方朔《七谏》
念三年之积思兮,愿壹见而陈辞
两汉·东方朔《七谏》
伊我后兮不聪,焉陈诚兮效忠
两汉·王逸《九思》
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两汉·刘向《九叹》
椒桂罗以颠覆兮,有竭信而归诚
两汉·刘向《九叹》
出国门而端指兮,冀壹寤而锡还
两汉·刘向《九叹》
申诚信而罔违兮,情素洁于纽帛
两汉·刘向《九叹》
亲忠正之悃诚兮,招贞良与明智
两汉·刘向《九叹》
回邪辟而不能入兮,诚原藏而不可迁
两汉·刘向《九叹》
兴离骚之微文兮,冀灵修之壹悟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子曰:诗三百篇,壹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壹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参乎,吾道壹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壹则以喜,壹则以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壹以知十,赐也闻壹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子曰:“贤哉回也!壹箪食,壹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齐壹变,至于鲁,鲁壹变,至于道。”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曰:“不愤不启,不非不发,举壹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壹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壹篑,进,吾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壹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稀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壹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徒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以祗以异。”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壹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定公问:“壹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壹言而兴邦乎?”曰:“壹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壹言而丧邦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壹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赐也,如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壹以贯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贡问曰:“有壹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壹人。”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壹言以为知,壹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张第十九》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壹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唐代·张九龄《幽人归独卧》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将转西日而再中,齐既往之精诚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洞箫赋》
徒观其旁山侧兮,则岖嵚岿崎,倚巇迤,诚可悲乎其不安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科条譬类,诚应义理,澎濞慷慨,一何壮士,优柔温润,又似君子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绝险而靡缘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幽通赋》
魂茕茕与神交兮,精诚发于宵寐
两汉·班固《幽通赋》
非精诚其焉通兮,苟无实其孰信
两汉·班固《幽通赋》
【典故出处】《东征赋》
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一节》
”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二节》
是诚在我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十节》
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于亲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思诚者,人之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二节》
’不识此语诚然乎哉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节》
【典故出处】《大学》
所有典故: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一章》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春秋·曾子《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曾子《第一章》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曾子《第一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春秋·曾子《第七章》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春秋·曾子《第七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曾子《第七章》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春秋·曾子《第十章》
【典故出处】《中庸》
所有典故: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一章》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春秋·子思《第一章》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春秋·子思《第一章》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春秋·子思《第一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春秋·子思《第七章》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春秋·子思《第七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春秋·子思《第七章》
”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春秋·子思《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