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汉
简单释义:
菡萏 (形声。从苃,函声。菡萏。本义荷花) 同本义
迨至菡萏成花。--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菡萏
漢(漢)hàn
⒈朝代名
①漢朝(西漢、东漢),公元前206-公元22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邦。
②五代之一,又称"后漢",公元947-950年。第一代君主是刘知远。
⒉男子,男人李老~。英雄好~。
⒊银河,也叫银~或天~气冲霄~。
⒋"漢语"的简称英~字典。
⒌漢水,上流在陕西省,流到漢口入长江。
⒍
⒎
详细解释:汉 han 部首 氵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5汉
chinese;man;
汉
(1)
漢
hàn
(2)
(会意。从水難(省去隹)声。音熯。本义水名。即汉水)
(3)
同本义,又叫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 [the hanshui river]
汉,汉水也。上流曰漾。--《说文》
徐偃王处汉东。--《韩非子·五蠹》
达于汉阴。--《列子·汤问》
汉之阴。
收众汉南。--《资治通鉴》
(4)
又如汉女(传说中的汉水女神);汉津(汉水);汉阴(汉水南岸。水南岸背太阳叫阴,水北岸面太阳叫阳);汉渚(汉水水边;汉水)
(5)
银河。也称云汉、银汉、天汉 [the milky way;the galaxy]
星汉灿烂。--曹操《步出门夏门行》
(6)
又如汉沂(银河边);汉清(即清汉,天河)
(7)
朝代名,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共历24帝,统治406年 [the han dynasty]
匈奴留汉使。--《汉书·李广苏建传》
不知有汉。--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实汉贼。--《资治通鉴》
废汉自立。
(8)
又如汉宇(汉室。指汉朝。也称汉家);汉军(汉朝的军队;元、清时称以汉人编成的军队);汉风(汉代的威风或诗风);汉唐(汉代和唐代。因两代的文治武功都很盛,故常常并称)
(9)
民族名『族的简称 [the han nationality]。如汉民族(即汉族);汉礼(汉族礼仪)
(10)
汉族人 [the han people;the hans]。如汉军旗(汉族依照满洲兵制编入汉军各旗的人);汉旅(汉人军队);汉儿(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对汉人的称呼)
(11)
男子的俗称 [man]。如醉汉(喝醉了的男子);单身汉(没有妻子的人);莽汉(粗鲁冒失的男子);老汉;壮汉
(12)
国名 [han state]
(13)
(公元 221╠263)三国之一。史称季汉,又称蜀汉。刘备所建
(14)
(公元 304╠329)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刘渊称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15)
(公元311╠347)东晋十六国之一。西晋时李雄称帝,国号成,至李寿时,改号为汉,史称成汉,也称后蜀
(16)
(公元917╠971)五代十国之一。刘隐称帝,国号汉,史称南汉
汉白玉
hànbáiyù
[white marble] 一种白色大理石,可以做建筑和雕刻的材料
汉赋
hànfù
[fu--poetry in han dynasty] 赋是汉代流行的主要文学体裁,从《楚辞》发展而来,并吸收了荀况《赋篇》的体制和纵横家的夸张手法,形成一种兼有诗歌与散文特征的文学形式。有大赋与小赋之分,大赋多写宫廷生活,小赋富于抒情
汉家
hànjiā
[han dynasty (206b.c╠200a.c)] 即汉朝
汉家山东二百州。--唐·杜甫《兵车行》
为汉家除残去秽。--《资治通鉴》
汉奸
hànjiān
[traitor (to china)] 原指汉族的投敌者,后泛指卖国求荣、效忠外敌的叛逆者
汉剧
hànjù
[hanju opera] 主要流传于湖北的一种地方戏剧,以西皮、二黄为主要腔调,对京剧形成影响巨大。也称汉调”
汉口
hànkǒu
[hankou] 地名〓北省武汉市,长江与汉水交汇处北岸的京广铁路线上,古称夏口。原属江夏县,地处水路交通枢纽,1949年与武昌、汉阳合并为武汉市
汉民
hànmín
[the han people][口]∶指汉族人
汉人
hànrén
(1)
[the han people;the hans]
(2)
汉族人
(3)
西汉、东汉时代的人
汉室
hànshì
[han dynasty (206b.c╠220)] 即汉朝
汉室之隆。--诸葛亮《出师表》
夏兴汉室。
汉室倾颓。--《三国志·诸葛亮传》
汉室可兴。
汉书
hànshū
[han shu(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 书名,东汉班固撰。父班彪继《史传》而作《后传》,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续不详,又缀集史料,撰成本书。上起前206年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刘主更始二年,包括王莽的新朝在内,共二百三十年,有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由其妹班昭续成,成为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汉水
hàn shuǐ
[the han river] 中国中部的一条河,长江最长支流,发源于陕西南部米仓山,流经陕西南部及湖北,在武汉入长江,全长1532公里
汉学
hànxué
(1)
[the han school of classical philology]∶汉代人研究经学着重名物、训诂,后世因称研究经、史、名物、训诂、考据之学为汉学
(2)
[sinology]∶对中国的研究,尤指关于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和风俗习惯的研究
汉语
hànyǔ
[chinese] 汉族的语言。构成汉藏语族的一个分支,其口语形式差别很大,但有共同的以形象符号直接体现词意而与发音不相联系的书面体系。主要方言分北方话、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和粤语等
汉语拼音方案
hànyǔ pīnyīn fāng àn
[the scheme for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 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这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汉藏语系
hàn-zàng yǔxì
[sino-tibetan family] 包括藏语和汉语有时还包括泰语的一个语系
汉中
hànzhōng
(1)
[hanzhong]
(2)
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留坝、勉县以东,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
(3)
陕西省县级市及专区政府所在地。位于陕西省南部,汉水北岸阳安铁路线上。人口40万。为陕南最大城市和物产品集散地
汉主
hànzhǔ
[the emperor in the han dynasty] 汉朝君主
汉主不以为疑。--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汉字
hànzì
[chinese characters] 记录汉语的文字。现用汉字是从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演变而来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一个字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是形声字。朝鲜、越南、日本曾使用汉字千余年
汉子
hànzi
(1)
[man;fellow]∶男人
你这汉子,甚不通变。我方才这般与你说了,你还不省?--《西游记》
(2)
[husband]∶丈夫
偏你会那等轻狂百势,大清早晨,刁蹬着汉子,请太医看。--《金瓶梅》
汉族
hànzú
[the han nationality]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各地
汉
(漢)
hàn ㄏㄢ╝
(1)
天河银~。云~。气冲霄~。
(2)
成年男人~子。老~。
(3)
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族。~人(a.汉族人;b.指汉代的人)。
(4)
中国朝代名~代。~隶(a.汉代的隶书。b.具有东汉碑刻风格的隶书)。
郑码vxs,u6c49,gbkbaba
笔画数5,部首氵,笔顺编号44154
展开阅读
汉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拥
简单释义:
拥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同本义
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汉·刘向《列女传》
又如拥树(拥抱小孩;环抱树木);拥矢(古代行投壶礼时,卑者抱矢而投);拥社(抱持社主);拥持(拥抱);拥膝(抱膝)
簇拥
诸将所拥。--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蜂拥而上。--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乡民蚁拥。--《广东军务记》
又如前呼后拥;一群人拥着老走出来;拥攒(围拢);拥舍(厅堂边的小屋)
环抱
回首孤城,依约青山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旗翻光复照神州,虎踞龙蟠拥石头。--柳
拥(擁)yōng
⒈抱,持~抱。~柱而歌。~ 火以入(持着火把进入)。
⒉围着~炉而坐。前呼后~。
⒊阻塞,聚到一起人多~挤。夹道都人~。
⒋持有~有。
⒌保卫,护卫~卫。
⒍赞成,忠诚爱戴,竭力支持~护。~戴。~军优属。~护社会主义。
详细解释:拥 yong 部首 扌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拥
crowd; embrace; support;
拥
(1)
擁
yōng
(2)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3)
同本义 [hug]
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汉·刘向《列女传》
(4)
又如拥树(拥抱小孩;环抱树木);拥矢(古代行投壶礼时,卑者抱矢而投);拥社(抱持社主);拥持(拥抱);拥膝(抱膝)
(5)
簇拥 [environ]
诸将所拥。--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蜂拥而上。--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乡民蚁拥。--《广东军务记》
(6)
又如前呼后拥;一群人拥着老走出来;拥攒(围拢);拥舍(厅堂边的小屋)
(7)
环抱 [surround]
回首孤城,依约青山拥。--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旗翻光复照神州,虎踞龙蟠拥石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8)
又如拥列(环抱耸列);拥炉(围炉取暖);拥带(屏障环绕)
(9)
持;执持 [hold]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拥至尹前。--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拥火以入。--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拥豪民马前。--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拥篲(为迎接贵宾而大扫除);拥书(持书;捧读;亦指沉溺于书堆中);拥主(挟持君主)
(11)
聚集 [gather]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蜀老》
(12)
又如拥兵(掌握、聚集军队);拥集(聚集)
(13)
拥戴 [support]。如拥立(拥戴皇帝或首领即位);拥祐(拥右,拥佑。拥戴帮助;保佑);拥军(地方拥护军队)
(14)
拥挤 [crowd]
严禁闲人围看,拥挤喧哗。--《福惠全书·刑名部·人命上》
(15)
又如拥户(挤满一屋子)
(16)
护卫 [guard]。如拥全(护卫保全)
(17)
裹 [wrap]
以衾拥覆。--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8)
又如拥项(围脖);拥皋比(坐拥皋比。任教。皋比虎皮);拥衾、拥被(半卧以被裹护下体);拥覆(围裹覆盖)
(19)
通壅”。阻塞 [block]
又拥阏不通。--《史记·朝鲜列传》
事不拥隔。--《三国志·夏侯尚传》
拥隔我通逵。--唐·丘鸿渐《愚公移山赋》
(20)
又如拥遏(阻塞,阻拦);拥道(堵塞道路);拥滞(留滞;阻滞;滞缓)
(21)
遮盖 [cover]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礼记·内则》
(22)
又如拥蔽(遮掩);拥掩(遮掩)
(23)
占有 [have]
拥雍州之地。--汉·贾谊《过秦论》
拥众数万。--《汉书·李广苏建传》
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24)
又如拥蹲(占有权位);拥制(控制);拥兵(掌握、聚集军队)
(25)
培植 [cultivate]。如拥灌(培植灌溉);拥土(在作物茎的基部周围培土)
拥抱
yōngbào
[throw one"s arms around sb.,hold in one"s arms;hug;embrace] 搂抱,表示亲爱
拥戴
yōngdài
[support] 推举,拥护
拥护
yōnghù
(1)
[protect]∶扶助;保护
拥护百姓
(2)
[cluster round]∶簇拥
花荣等拥护着宋江
(3)
[support]∶对领袖、党派、政策、措施等表示赞成并全力支持
拥护改革
(4)
[take care of]∶照料;护理
鲁惠分付楚娘好生拥护。--《八洞天》
(5)
[bodyguard]∶卫士;侍从
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西游记》
拥彗
yōnghuì
[sweep;clean up] 拿扫帚扫门。慧”也作蔧”,表示恭恭敬敬迎接宾客或长者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座而受业。--《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索隐谓为之扫地,以衣袂拥帚而却行,恐尘埃之及者,所以为敬也。”
拥挤
yōngjǐ
[crowd;push and squeeze] 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
闹市区拥挤不堪
拥进
yōngjìn
[crowd into] [人群] 拥挤着进入
据说东西要涨价,一大早商店就拥进一群顾客
拥聚
yōngjù
[gather round] 聚在一起
广告牌前拥聚了一群人
拥军优属
yōngjūn-yōushǔ
[support the army and 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the families of revolutionary soldiers and martyr] 拥戴人民军队,优待革命军人的家属
拥旄
yōngmáo
[taken flag with yak"s tail and controled some land by anciene military officer] 古代武官持旄节专制一方
拥旄万里。--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拥塞
yōngsè
(1)
[jam;congest]∶阻塞,阻隔
河流拥塞
港口逐渐拥塞
(2)
[cluster]∶丛聚;拥挤充塞
荆棘拥塞
拥有
yōngyǒu
[possess;have;own] 占有;持有
拥政爱民
yōngzhèng-àimín
[support the government and cherish the people] 军队拥护政府,爱护人民
拥
(擁)
yōng ㄩㄥˉ
(1)
抱~抱。
(2)
围着前呼后~。
(3)
推举,爱护~戴。~护。
(4)
聚到一块~挤。簇~。
(5)
具有~有。
(6)
遮蔽~蔽(亦作壅蔽”)。~塞(sè)。
郑码dld,u62e5,gbkd3b5
笔画数8,部首扌,笔顺编号12135112
展开阅读
拥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