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唐代·张乔《书边事》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唐代·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秋登万山寄张五 /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 / 秋登万山》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唐代·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唐代·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唐代·杜牧《秋夕》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代·张旭《桃花溪》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代·王维《山居秋暝》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唐代·王维《归嵩山作》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唐代·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唐代·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唐代·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 听蜀僧浚弹琴》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唐代·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唐代·李白《赠孟浩然》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唐代·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唐代·李商隐《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唐代·杜甫《月夜》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唐代·杜甫《天末怀李白》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唐代·杜甫《月夜忆舍弟》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唐代·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唐代·韦庄《章台夜思》
淮上有秋山
唐代·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代·马戴《楚江怀古三首·其一》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唐代·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唐代·许浑《早秋三首·其一》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唐代·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唐代·刘禹锡《蜀先主庙》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唐代·刘昚虚《阙题》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唐代·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唐代·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唐代·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唐代·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唐代·白居易《望月有感》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唐代·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唐代·杜甫《宿府》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唐代·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唐代·杜甫《野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唐代·杜甫《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唐代·杜甫《登高》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唐代·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唐代·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唐代·温庭筠《苏武庙》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唐代·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唐代·卢纶《晚次鄂州》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唐代·韩翃《同题仙游观》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唐代·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唐代·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唐代·王维《青溪 / 过青溪水作》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唐代·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唐代·杜甫《佳人》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唐代·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山行寻隐者不遇》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唐代·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代·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唐代·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唐代·韦应物《送杨氏女》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
唐代·韦应物《东郊》
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
唐代·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唐代·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唐代·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唐代·张九龄《幽人归独卧》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唐代·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唐代·李商隐《韩碑》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唐代·李商隐《韩碑》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唐代·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唐代·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唐代·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唐代·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唐代·杜甫《寄韩谏议 / 寄韩谏议注》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唐代·柳宗元《渔翁》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唐代·韩愈《山石》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唐代·王昌龄《塞下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唐代·王维《秋夜曲》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唐代·王昌龄《长信怨》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代·李白《玉阶怨》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唐代·李白《长相思·其一》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三》
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唐代·杜甫《哀王孙》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唐代·高适《燕歌行》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唐代·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古意 / 独不见》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宋代·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但把清尊断送秋
宋代·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宋代·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却道天凉好个秋
宋代·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宋代·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宋代·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宋代·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宋代·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宋代·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近清明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宋代·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黄昏疏雨湿秋千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宋代·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宋代·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起看清冰满玉瓶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离人心上秋
宋代·吴文英《唐多令·惜别》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宋代·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宋代·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渐困倚、孤眠清熟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又恐被、秋风惊绿
宋代·苏轼《贺新郎·夏景》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宋代·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宋代·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乍凉秋气满屏帏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宋代·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听风听雨过清明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宋代·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舞裙歌板尽清欢
宋代·黄庭坚《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东风临夜冷于秋
宋代·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
宋代·李之仪《谢池春·残寒销尽》
看浩荡、千崖秋色
宋代·刘克庄《贺新郎·九日》
半壶秋水荐黄花,香噀西风雨
宋代·吴文英《霜叶飞·重九》
啼红正恨清明雨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江南月,清夜满西楼
宋代·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星汉迥,风露入新秋
宋代·王琪《望江南·江南月》
恼乱横波秋一寸
宋代·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宋代·晏殊《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笑艳秋莲生绿浦
宋代·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宋代·辛弃疾《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旧曲凄清
宋代·周邦彦《绮寮怨·上马人扶残醉》
断肠人、无奈秋浓
宋代·陈允平《唐多令·秋暮有感》
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
宋代·吴文英《望江南·三月暮》
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
宋代·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
绣阁银屏一夜秋
宋代·陈亮《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秋渐紧,添离索
宋代·吴潜《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枝上露,溅清泪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离魂难倩招清此,梦缟衣、解佩溪边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最愁人,啼鸟清明,叶底青圆
宋代·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宋代·吴文英《夜游宫·人去西楼雁杳》
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霞相映,望之不断也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宋代·陈与义《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
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宋代·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长安独客,又见西风,素月丹枫凄然其为秋也,因调夹钟羽一解烟水阔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衣湿桐阴露冷,采凉花、时赋秋雪
宋代·周密《玉京秋·烟水阔》
楚江湄,湘娥乍见,无言洒清泪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凌波路冷秋无际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幽梦觉,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宋代·周密《绣鸾凤花犯·赋水仙》
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宋代·王雱《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去年共倚秋千
宋代·陈允平《清平乐·凤城春浅》
此时人独清
宋代·赵溍《吴山青·金璞明》
【典故出处】《秋声赋》
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宋代·欧阳修《秋声赋》
【典故出处】《别赋》
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釭凝兮夜何长
南北朝·江淹《别赋》
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
南北朝·江淹《别赋》
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
南北朝·江淹《别赋》
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南北朝·江淹《别赋》
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月赋》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
南北朝·谢庄《月赋》
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
南北朝·谢庄《月赋》
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
南北朝·谢庄《月赋》
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汉元舅曰车骑将军窦宪,寅亮圣明,登翼王室,纳于大麓,维清缉熙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
【典故出处】《永州八记》
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
【典故出处】《洛神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魏晋·曹植《洛神赋》
或戏清流,或翔神渚
魏晋·曹植《洛神赋》
冯夷鸣鼓,女娲清歌
魏晋·曹植《洛神赋》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前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宋代·苏轼《前赤壁赋》
【典故出处】《滕王阁序》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唐代·王勃《滕王阁序》
【典故出处】《神女赋》
澹清静其兮,性沉详而不烦
先秦·宋玉《神女赋》
怀贞亮之清兮,卒与我兮相难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风赋》
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
先秦·宋玉《风赋》
故其风中人状,直惨凄惏栗,清凉增欷
先秦·宋玉《风赋》
【典故出处】《登楼赋》
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
两汉·王粲《登楼赋》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
两汉·王粲《登楼赋》
【典故出处】《归田赋》
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两汉·张衡《归田赋》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纩充耳,所以塞聪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虎丘记》
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未几而摇手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明代·袁宏道《虎丘记》
【典故出处】《三都赋》
体兼昼夜,理包清浊
魏晋·左思《三都赋》
温泉毖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
魏晋·左思《三都赋》
建社稷,作清庙
魏晋·左思《三都赋》
西辟延秋,东启长春
魏晋·左思《三都赋》
增构瓘瓘,清尘彯彯
魏晋·左思《三都赋》
凭太清以混成,越埃壒而资始
魏晋·左思《三都赋》
表清籞,勒虞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干戚羽旄之饰好,清讴微吟之要妙
魏晋·左思《三都赋》
备法驾,理秋御
魏晋·左思《三都赋》
抗旍则威噞秋霜,摛翰则华纵春葩
魏晋·左思《三都赋》
雍丘之粱,清流之稻
魏晋·左思《三都赋》
绵纩房子,缣裛清河
魏晋·左思《三都赋》
盖比物以错辞,述清都之闲丽
魏晋·左思《三都赋》
览大易与春秋,判殊隐而一致
魏晋·左思《三都赋》
曰:“仆党清狂,怵迫闽濮
魏晋·左思《三都赋》
控清引浊,混涛并濑
魏晋·左思《三都赋》
玄荫眈眈,清流亹亹
魏晋·左思《三都赋》
鲁阳挥戈而高麾,回曜灵於太清
魏晋·左思《三都赋》
春秋之际,要盟之主
魏晋·左思《三都赋》
云飞水宿,哢吭清渠
魏晋·左思《三都赋》
觞以清醥,鲜以紫鳞
魏晋·左思《三都赋》
酌清酤,割芳鲜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雪赋》
燎熏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小园赋》
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云气荫于丛蓍,金精养于秋菊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荆轲有寒水之悲,苏武有秋风之别
南北朝·庾信《小园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
清代·袁枚《随园记》
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号干河沿
清代·袁枚《随园记》
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蹷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两汉·枚乘《七发》
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
两汉·枚乘《七发》
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
两汉·枚乘《七发》
掩青蘋,游清风
两汉·枚乘《七发》
发怒庢沓,清升踰跇,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朝露清冷而陨其侧兮,玉液浸润而承其根
两汉·王褒《洞箫赋》
惟详察其素体兮,宜清静而弗喧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纤条悲鸣;声似竽籁;清浊相和,五变四会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德政不能救世溷乱,赏罚岂足惩时清浊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春秋时祸败之始,战国逾增其荼毒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有秦客者,乃为诗曰: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剑阁铭》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魏晋·张载《剑阁铭》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过云木冰记》
春秋书之,五行志之,奈何当吾地而有此异也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常如夜行秋爽,故为曜灵之所割匿
清代·黄宗羲《过云木冰记》
【典故出处】《述行赋》
延熹二年秋,霖雨逾月
两汉·蔡邕《述行赋》
乘舫州而湍流兮,浮清波以横厉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春秋·佚名《氓》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春秋·佚名《采葛》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春秋·佚名《野有蔓草》
溱与洧,浏其清矣。
春秋·佚名《溱洧》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春秋·佚名《猗嗟》
猗嗟娈兮,清扬婉兮。舞则选兮,射则贯兮。四矢反兮,以御乱兮。
春秋·佚名《猗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春秋·佚名《伐檀》
凫鹥在泾,公尸来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
春秋·佚名《凫鹥》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
春秋·佚名《烈祖》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先秦·屈原《卜居》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先秦·屈原《卜居》
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
先秦·屈原《远游》
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居
先秦·屈原《远游》
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麤秽除
先秦·屈原《远游》
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
先秦·屈原《远游》
风伯为余先驱兮,氛埃辟而清凉
先秦·屈原《远游》
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
先秦·屈原《远游》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先秦·屈原《远游》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先秦·None《渔父》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先秦·None《渔父》
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
先秦·屈原《九歌》
大司命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雨兮洒尘;君回翔兮以下,逾空桑兮从女;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灵衣兮被被,玉佩兮陆离;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老冉冉兮既极,不寖近兮愈疏;乘龙兮辚辚,高驰兮冲天;结桂枝兮延伫,羌愈思兮愁人;愁人兮奈何,愿若今兮无亏;固人命兮有当,孰离合兮何为
先秦·屈原《九歌》
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荪何以兮愁苦;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荷衣兮蕙带,儵而来兮忽而逝;夕宿兮帝郊,君谁须兮云之际;与女沐兮咸池,曦女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浩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
先秦·屈原《九歌》
礼魂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先秦·屈原《九歌》
悲哉,秋之为气也
先秦·宋玉《九辩》
泬漻兮天高而气清,寂寥兮收潦而水清
先秦·宋玉《九辩》
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凛秋
先秦·宋玉《九辩》
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漧
先秦·宋玉《九辩》
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先秦·宋玉《九辩》
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怅而自悲
先秦·宋玉《九辩》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先秦·屈原《离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先秦·屈原《离骚》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先秦·屈原《离骚》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先秦·屈原《离骚》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先秦·屈原《九章》
悲秋风之动容兮,何回极之浮浮
先秦·屈原《九章》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澈其然否
先秦·屈原《九章》
冯昆仑以澂雾兮,隐渂山以清江
先秦·屈原《九章》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
先秦·屈原《招魂》
挫糟冻饮,酎清凉些
先秦·屈原《招魂》
二子拥瑟而调均兮,余因称乎清商
两汉·贾谊《惜誓》
知贪饵而近死兮,不如下游乎清波
先秦·庄忌《哀时命》
形体白而质素兮,中皎洁而淑清
先秦·庄忌《哀时命》
离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
两汉·东方朔《七谏》
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
两汉·东方朔《七谏》
服清白以逍遥兮,偏与乎玄英异色
两汉·东方朔《七谏》
居不乐以时思兮,食草木之秋实
两汉·东方朔《七谏》
蓄英秋风兮萧萧,舒芳兮振条
两汉·王褒《九怀》
伤时惟昊天兮昭灵,阳气发兮清明
两汉·王逸《九思》
声噭誂兮清和,音晏衍兮要婬
两汉·王逸《九思》
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
两汉·王逸《九思》
白露纷以涂涂兮,秋风浏以萧萧
两汉·刘向《九叹》
时溷浊犹未清兮,世殽乱犹未察
两汉·刘向《九叹》
游清灵之飒戾兮,服云衣之披披
两汉·刘向《九叹》
俟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塺
两汉·刘向《九叹》
或沉沦其无所达兮,或清激其无所通
两汉·刘向《九叹》
蒯聩登于清府兮,咎繇弃而在野
两汉·刘向《九叹》
譬若王侨之乘云兮,载赤霄而凌太清
两汉·刘向《九叹》
升虚凌冥沛浊浮清入帝宫兮,摇翘奋羽驰风骋雨游无穷兮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壹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公冶长第五》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微子第十八》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孔子惧,作春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一节》
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一节》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七节》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