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闻
简单释义: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
详细解释:闻 wen 部首 门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9闻
famous;reputation;hear;learn;news;nose;smell;snuffle;
闻
(1)
聞
wén
(2)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3)
同本义 [hear]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便起而响应);闻雷失箸(比喻假借其他不相关的事来掩饰自己的实情);闻鸡起舞(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夜半闻荒鸡鸣,乃与琨起身舞剑◇世比喻有志之士及时奋起)
(5)
听说;知道 [be told;know]
闻君行仁政。--《孟子·滕文公上》
其闻道也。--唐·韩愈《师说》
闻道有先后。
不可得闻。--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闻问(通音讯,获得音讯);闻道(闻知领会道理);闻说(听说);闻得(听说);闻知(听说;知道)
(7)
接受 [accept]。如闻教(受教;领教);闻命(接受命令或教导);闻令(接受教诲)
(8)
传布,传扬 [propagate]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王维《老将行》
(9)
又如闻诵(传布与称道)
(10)
报告上级[report]。如闻达(向皇帝报告);闻问(通消息)
(11)
趁,乘 [take advantage of]。如闻早(趁早,赶早)
(12)
闻名,出名 [well-known]
名闻天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闻于诸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以义闻于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13)
嗅;嗅到 [smell]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
罗襦襟解,微闻芗泽。--《史记·滑稽列传》
(14)
又如自不可闻
(15)
通问”。询问;问候 [inguire;extend gleetings to]
丧牛之凶,终莫之闻也。--《易·旅象》
谓他人昆,亦莫我闻。--《诗·王风·葛藟》
群公先正,则不我闻。--《诗·大雅·云汉》
闻
(1)
聞
wén
(2)
知识;见闻 [knowledge]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庄子·秋水》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闻见(见闻)
(4)
传闻,听到的事情;消息 [information]
求闻之若此。--《吕氏春秋·慎行论》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5)
又如新闻;趣闻;要闻;旧闻;奇闻;见闻
(6)
声望;威望 [popularity;prestige]
令闻令望。--《诗·大雅·卷阿》
前时之闻。--宋·王安石《伤仲永》
草野之无闻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7)
又如闻达;闻誉之施(指身受美名);秽闻(丑恶的名声)
闻达
wéndá
[illustrious and influential;well-known] 显达;有名望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闻风而动
wénfēng érdòng
[immediately respond to a call;act without delay upon hearing sth.;go into action without delay] 听到一点消息就立即行动。形容十分积极
闻风丧胆
wénfēng-sàngdǎn
[become terror-stricken of the news;become panicstricken at the news] 刚听到一点风声就惧怕不已。形容极端虚弱、惶恐
闻过则喜
wénguò-zéxǐ
[feel happy when told of one"s errors;be glad when told of one"s own errors] 听到批评意见就喜悦。比喻乐于接受他人规劝
闻名
wénmíng
(1)
[well-known]∶著名;有名
举世闻名
(2)
[hear of one"s fame]∶听到名声
闻名不如见面
闻所未闻
wénsuǒwèiwén
[unheard-of;have never even heard of;unpredented] 所听到的事从来未曾听过。多指奇闻异事
闻悉
wénxī
[hear] 听到;听说
闻讯
wénxùn
[get the news of] 听到信息
闻讯出动
闻一知十
wényī-zhīshí
[a word to the wise is sufficient;from one learn all] 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
闻
(聞)
wén ㄨㄣˊ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郑码tlce,u95fb,gbkcec5
笔画数9,部首门,笔顺编号425122111
展开阅读
闻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柳
简单释义:
柳
(形声。从木,乯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同本义
柳,小杨也。--《说文》
折柳樊圃。--《诗·齐风·东方未明》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
又如柳花(柳树的花);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柳陌花街(寻花买笑的场所);柳绿(柳叶的青绿色);柳眼(初发的柳芽);柳下(柳树之下;春秋鲁柳下惠的省称);柳火(榆柳
之火);柳
柳liǔ
⒈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条细长柔韧,叶狭长,花雌雄异株。种子有白色绒毛,成熟后随风飞散,叫"柳絮"。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旱~(河~)、杞~等。
⒉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详细解释:柳 liu 部首 木 部首笔画 04 总笔画 09柳
willow;
柳
(1)
梡、栁
liǔ
(2)
(形声。从木,乯(yǒu)声。本义木名。枝条柔韧。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垂柳、旱柳、杞柳等)
(3)
同本义 [willow],柳属的一种落叶乔木或灌木,枝细长下垂,叶狭长,其中多种有重要经济用途,如作木材,编篮用柳条,或树皮用于鞣皮,其中少数(如白柳和垂柳)为观赏遮荫树木
梡,小杨也。--《说文》
折柳樊圃。--《诗·齐风·东方未明》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古诗十九首》
(4)
又如柳花(柳树的花);柳黄(像柳树芽那样的浅黄色);柳陌花街(寻花买笑的场所);柳绿(柳叶的青绿色);柳眼(初发的柳芽);柳下(柳树之下;春秋鲁柳下惠的省称);柳火(榆柳之火);柳市(柳树成荫的街市);柳巷(植柳的里巷)
(5)
垂柳枝 [wicker]。多用以形容女子腰肢。如柳带(柳条);柳黄(春柳嫩条);柳浪(形容柳枝随风摆动的起伏之状);柳笼栲栳(柳条编成的笆斗之类的盛物器具);柳线(柳条细长下垂如线);柳意(柳丝飘拂的情韵);柳烟(柳树枝叶茂密似笼烟雾);柳丝(垂柳枝条细长如丝)
(6)
比喻美女 [beauty]。多用以指歌姬、娼妓。如柳夭桃艳(形容女子貌美);柳户花门(旧时称妓院);柳市花街(旧指妓院密集之处);柳巷花街(柳陌花街。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柳阴子(方言。幼女);柳弱花娇(形容女子苗条妍美)
(7)
春天[spring]。如柳绿花红(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色);柳绿桃红(形容美丽的春景);柳烟花雾(形容春色迷蒙的景象);柳风(春风);柳思(春心;情思)
(8)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八颗 [name of one of the 28 consellations]。如柳星(二十八宿中南方朱雀的第七宿中的第三星)
(9)
通瘤”。肿瘤 [tumor]
俄而,柳生其左肘。--《庄子·至乐》
(10)
姓
柳暗花明
liǔ àn-huāmíng
[dense willow trees and bright flowers-feel hopeful in predicament] 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美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柳编
liǔbiān
[wickerwork] 柳条编制手工工艺;也指该工艺的成品,如柳条帽、筐、篮等
柳罐
liǔguàn
[willow basket for drawing water] 用柳条编成的罐状器具
柳江
liǔ jiāng
[liujiang river]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流,为西江支流∮道弯曲,多浅滩。在石龙与红水河会合,长726公里,流域面积5.84万平方公里
柳眉
liǔméi
[eyebrows of a beautiful woman] 女子细长的眼眉
柳眉倒竖,二目圆瞪
柳眉踢竖
liǔméi-tīshù
(1)
[raise eyebrows in anger] 柳眉指女子细长的眉毛。形容女子耸眉怒目之状
只见那婆惜柳眉踢竖,星眼圆睁,说道老娘拿是拿了,只是不还你。”--《水浒传》
(2)
亦作柳眉倒竖”
柳媚花明
liǔmèi-huāmíng
[wonderful spring scenery] 绿柳成荫,鲜花怒放。形容春天的美景
结此生欢娱境,倚玉偎香,柳媚花明,美景良辰,行乐意同情。--明·朱育炖《神仙会》
柳陌花衢
liǔmò-huāqú
[brothel] 陌街道。衢四通八达的道路。比喻妓院
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
柳琴
liǔqín
[chinese plucked stringed musical instrument] 一种乐器,有四根弦,外形像琵琶,但较小
柳青
liǔ qīng
[liu qin] (1916╠1978) 陕西省吴堡县人,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创业史》、《铜墙铁壁》等
柳啼花怨
liǔtí-huāyuàn
[desolate] 形容凄凉的景象
却说当时,柳啼花怨,魂梦为君迢递。--宋·卢祖皋《夜行船》
柳体
liǔtǐ
[calligraphy style of liu gong-quan of the tang dynasty] 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结构紧凑
柳条
liǔtiáo
[wicker;osier;willow branch] 编织筐、包、篮子等用的柳树柔软的枝条
柳条包
柳条包
liǔtiáobāo
[wicker trunk(or suitcase)] 用去皮柳枝编的箱包
柳条帽
liǔtiáomào
[wicker helmet] 用柳枝编的工地轻便安全帽
柳下惠
liǔxià huì
[liuxia hui] 即展禽。中国春秋时鲁国大夫。展氏,名获,字禽。食邑在柳下。谥惠。任士师(掌管刑狱的官),以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礼”著称。《孟子》中多次把他与伯夷并列,誉为儒家的模范
柳絮
liǔxù
[willow catkin] 成熟的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绒毛
柳腰
liǔyāo
[soft waistline] 指女子纤柔的腰肢
柳叶吊梢眉
liǔyè diàoshāoméi
[arch eyebrows] 形容眉梢斜飞入鬓的样子
柳永
liǔ yǒng
[liu yong] (约987╠约1053),字耆卿,原名三变,宋朝崇安(现在福建省崇安县)人,著名词人
柳子戏
liǔzixì
[shandong opera] 以柳子为主要戏牌的鲁剧。分布于鲁西、豫东和苏北
柳宗元
liǔ zōngyuán
[liu zongyuan] (773╠819)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出身仕宦家庭。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任集贤殿正字、京兆府蓝田县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顺宗即位,王叔文集团实行政治革新,他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后,迁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病死在柳州任上,年仅四十七岁。著有《柳河东集》。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并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写出了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哲学、政治、历史方面的论文,如《贞符》、《天对》、《天说》、《非国语》、《封建论》、《六逆论》、《时令论》等。柳宗元在永州还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传记、寓言、山水游记、诗歌等。代表作品有《种树郭橐驼传》、《梓人传》、《段太尉逸事状》、《捕蛇者说》等
柳
liǔ ㄌㄧㄡˇ
(1)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条。~絮。~暗花明。
(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3)
姓。
郑码frmy,u67f3,gbkc1f8
笔画数9,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35352
展开阅读
柳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