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先秦·屈原《天问》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
先秦·屈原《九章》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
先秦·屈原《九章》
终长夜之曼曼兮,掩此哀而不去
先秦·屈原《九章》
蛾眉曼睩,目腾光些
先秦·屈原《招魂》
长发曼鬋,艳陆离些
先秦·屈原《招魂》
嫮目宜笑,娥眉曼只
先秦·屈原《大招》
鸿鹄代游,曼骕驦只
先秦·屈原《大招》
躬纯粹而罔愆兮,承皇考之妙仪
两汉·刘向《九叹》
路曼曼其无端兮,周容容而无识
两汉·刘向《九叹》
心懭悢以冤结兮,情舛错以曼忧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唐代·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唐代·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典故出处】《别赋》
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
南北朝·江淹《别赋》
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南北朝·江淹《别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其盛饰也,则罗纨绮绩盛文章,极服妙采照万方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思旧赋》
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
魏晋·向秀《思旧赋》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归田赋》
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
两汉·张衡《归田赋》
【典故出处】《月赋》
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
南北朝·谢庄《月赋》
【典故出处】《三都赋》
控弦简发,妙拟更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干戚羽旄之饰好,清讴微吟之要妙
魏晋·左思《三都赋》
斯实神妙之响象,嗟难得而覙缕
魏晋·左思《三都赋》
若吾子之所传,孟浪之遗言,略举其梗概,而未得其要妙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芜城赋》
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
南北朝·鲍照《芜城赋》
【典故出处】《七发》
饮食则温淳甘脆,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煖,燂烁热暑
两汉·枚乘《七发》
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手足堕窳;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宴,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
两汉·枚乘《七发》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不欲闻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其妙声,则清静厌瘱,顺叙卑达,若孝子之事父也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鹦鹉赋》
体金精之妙质兮,合火德之明辉
两汉·祢衡《鹦鹉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