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释义】拓
简单释义:
拓〈动〉 ta
拓印
墨,显出文字图像来
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隋书·经籍志》
又如拓工(拓印的工艺);拓手(摹印石碑上文字、图画的技艺);拓本(拓片装订成的本子);拓印(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拓墨(拓取用的墨)
以纸片依样制作
新拓来的鞋样子的鞋,刚刚上脚。--丁玲《母亲》
贴
就是前日被瘟官打的棒疮,在暗地狱里讨个烂膏药拓了。--清·张南庄
拓(搨)tà
⒈将碑刻、古器物等上面的文字、图像,摹印在纸上~本。
拓、
⒉魄tuò
⒈开辟,扩充~荒。开~。
⒉
⒖
⒗"。
拓zhí 1.同"摭"。拾取;折取。 2.犹这。
详细解释:拓 ta、tuo、zhi 部首 扌 部首笔画 03 总笔画 08拓
develop; open up; rubbings;
拓2
tuò
〈动〉
(1)
举,托起 [lift]
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列子·说符》。注拓,举也。”
(2)
开辟;扩展 [develop;open up]
扩地寖广,兵甲日盛。--《后汉书·张步传》
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吴子·图国》
拓世贻统。--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3)
又如拓地(开拓疆土);拓界(开拓疆界);拓宇(开辟疆域);拓造(开辟创造);拓销(开辟销路);拓边(开拓边疆);拓辟(开辟)
(4)
把物推开 [push open]
拓,手推物。--《集韵》
(5)
张开 [stretch]
至是, [张] 浦见士皆拓两石弓有余力,大骇。--吴广成《西夏书事》
拓
tuò
〈形〉
开阔的 [spacious]。如拓大(庞大)
拓
tuò
--见落拓”(luòtuò)
另见tà
拓地
tuòdì
(1)
[expand land]∶扩张、开拓疆土
(2)
[recaim]∶开辟土地
填海拓地
拓荒
tuòhuāng
[open up virgin soil;reclaim wasteland] 开垦荒地
拓荒者
拓宽
tuòkuān
[broaden] 开拓使宽广
农村专业户有新发展,门路拓宽,分工趋细
拓落
tuòluò
(1)
[feel frustrated]∶失意;不得志
(2)
[spacious]∶形容宽广
拓扑
tuòpū
(1)
[topological]
(2)
涉及从严格定量测量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对象之间的关系的
(3)
在同胚下不变性质的或在包含于同胚下不变性质的
拓展
tuòzhǎn
[expand] 开拓、扩展
拓展国际市场
拓殖
tuòzhí
(1)
[colonize]∶帝国主义国家将不发达国家地区变为其殖民地
(2)
[open up virgin soil and migrate]∶拓荒移民
摭
(1)
拓
zhí
(2)
(形声。从手,庶声。字又作拓”,从手,石声。本义有选择的拾取)
(3)
同本义 [pick up]
拓,拾也。陈、宋语。--《说文》
摭,取也。--《方言一》
有顺而摭也。--《礼记·礼器》
乃摭于鱼腊俎。--《仪礼·有司彻》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论衡·逢遇》
摭紫贝,搏耆龟。--张衡《西京赋》
(4)
选取,摘取 [select;choose;pluck;pick]
摭我华而不食我实。--《法言·问明》
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汉书·扬雄传》
(5)
又如摭华(采摘其文章辞藻);摭裂(采摘细碎);摭实(摘取事实;据实)
(6)
挑剔;指摘 [censure]。如摭赖(挑剔诬赖);摭罗(挑剔、罗织)
(7)
搜集 [collect]
摭其阴事以奏之,太祖遂疑之。--《旧五代史》
(8)
又如摭采(搜集采用)
摭拾
zhíshí
[pick up;collect] 收取;采集
摭拾趣闻
拓1
(1)
搨
tà
〈动〉
(2)
拓印 [make rubbings from inscriptions, pictures, etc. on stone tablets or bronze vessels]。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蒙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涂上墨,显出文字图像来
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隋书·经籍志》
(3)
又如拓工(拓印的工艺);拓手(摹印石碑上文字、图画的技艺);拓本(拓片装订成的本子);拓印(摹印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图画);拓墨(拓取用的墨)
(4)
以纸片依样制作 [copy]
新拓来的鞋样子的鞋,刚刚上脚。--丁玲《母亲》
(5)
贴 [stick on]
就是前日被瘟官打的棒疮,在暗地狱里讨个烂膏药拓了。--清·张南庄《何典》
(6)
涂抹 [daub;smear;paint]
极鬼便纠合几个同道中,来到村里,拣个僻静所在,拓花了面孔,扎扮停当,…打进门去。--清·张南庄《何典》
另见tuò
拓本
tàběn
[book of rubbings] 用纸紧覆在碑帖或金石等器物的文字或花纹上,用墨或其他颜色打出其文字、图形来的印刷品。墨色深黑有光的叫乌金拓;淡而匀净的叫蝉衣拓。用朱色打拓的叫朱拓”(拓片装订成的本子)
拓片
tàpiàn
[rubbing] 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其上面的文字、图案拓下来的纸片
拓写
tàxiě
[take] 用墨汁等摹写
拓写古铜器的图案
拓1
tuò ㄊㄨㄛ╝
(1)
开辟,扩充~荒。开~。~展。~落(a.宽广;b.潦倒失意。亦作落拓”)。
(2)
以手推物孔子之劲,能~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
(3)
姓。
郑码dgvv,u62d3,gbkcdd8
笔画数8,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3251
develop;open up;rubbings;
拓2
tà ㄊㄚ╝
在刻铸有文字或图像的器物上,涂上墨,蒙上一层纸,捶打后使凹凸分明,显出文字图像来~印。~本。~片。
郑码dgvv,u62d3,gbkcdd8
笔画数8,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3251
develop;open up;rubbings;
拓3
zhí ㄓˊ
古同摭”,拾取。
郑码dgvv,u62d3,gbkcdd8
笔画数8,部首扌,笔顺编号12113251
展开阅读
拓的动态笔画笔顺:
【汉字释义】跋
简单释义:
跋
(形声。从足,犮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同本义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扭转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踏,踩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见跋扈”
跋
火炬,火把
通茇”。
跋 bá
①翻山越岭~山涉水。
②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多为评介、鉴定、解释或说明写作经过之类的文字~语、序、题。
【跋前痜(zhì)后】
【跋前踬后】比喻进退两难。跋踩;踏。痜跌倒。
【跋山涉水】翻过山岭,淌水过河。形容远足的艰辛。
跋bèi 1.行不正貌。
详细解释:跋 ba 部首 足 部首笔画 07 总笔画 12跋
cross mountains;postcript;
跋
bá
(1)
(形声。从足,犮(bó)声。本义草中行走,越山过岭)
(2)
同本义 [climb over mountains]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左传·成公十三年》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大夫跋涉,我心则怃。--《诗·鄘风 ·载驰》
(3)
又如跋援(犹攀登);跋履(登山涉水)
(4)
扭转 [turn round]
跋马望君非一度,冷猿秋雁不胜悲╠严武《巴岭答杜二见忆》
(5)
又如跋马(勒紧马绳,使马回转)
(6)
踏,踩 [stamp]
(7)
又如跋浪(踏浪;破浪);跋足(踮起脚跟)
(8)
见跋扈”
跋
bá
(1)
火炬,火把 [torch]。如跋烛(快要点完的蜡烛)
(2)
通茇”。 [草烛的]根部。泛指东西的底下部 [root;base]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礼记·曲礼上》
烛尽见跋。--《聊斋志异·邵女》
(3)
文体的一种。附在正文之后。即后序 [postscript]
后人题跋多盈巨轴矣。--《梦溪笔谈》
(4)
又如跋尾(题写文字于书卷之后)
跋扈
báhù
[domineering;bossy] 专横暴戾
此跋扈将军也。--《后汉书·梁冀传》
龙钟阁部啼梅岭,跋扈将军噪武昌。--孔尚任《桃花扇》
专横跋扈
跋前痜后,跋前踬后
báqián-zhìhòu,báqián-zhìhòu
[nonplus;be caught in a dilemma;encounter obstacles ahead and behind] 跋踏,踩;痜跌倒,也作踬”。比喻进退两难的处境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唐·韩愈《进学解》
跋山涉川,跋涉山川,跋山涉水
báshān-shèchuān,báshè-shānchuān,báshān-shèshuǐ
[scale mountains and ford streams;make a difficult journey] 跋翻山;涉;蹚着水走。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远行艰辛
跋涉山川,蒙犯霜露。--《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跋涉
báshè
[trudge;trek] 同爬山涉水”。形容旅途艰苦
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长途跋涉
跋
bá ㄅㄚˊ
(1)
翻山越岭~涉。
(2)
踩,践踏~前踬后(喻进退两难)。
(3)
文章或书籍正文后面的短文,说明写作经过、资料来源等与成书有关的情况~文。~语。序~。
郑码jixs,u8dcb,gbkb0cf
笔画数12,部首足,笔顺编号251212113544
展开阅读
跋的动态笔画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