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
春秋·佚名《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
春秋·佚名《甘棠》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
春秋·佚名《甘棠》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春秋·佚名《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春秋·佚名《摽有梅》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春秋·佚名《摽有梅》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春秋·佚名《鸡鸣》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春秋·佚名《终南》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穆王巧梅,夫何为周流
先秦·屈原《天问》
此皆甘人,归来
先秦·屈原《招魂》
大苦醎酸,辛甘行些
先秦·屈原《招魂》
鲜蠵甘鸡,和楚酪只
先秦·屈原《大招》
【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西周·姬昌《临卦》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西周·姬昌《节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代·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唐代·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代·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唐代·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一》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窜逐蛮荒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唐代·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唐代·李白《长干行·其一》
【典故出处】《宋词》
所有典故: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宋代·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宋代·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
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宋代·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代·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宋代·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恼得梅花睡不成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宋代·黄升《南乡子·冬夜》
呵手试梅妆
宋代·欧阳修《诉衷情·眉意》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宋代·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似共梅花语
宋代·曹组《卜算子·兰》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宋代·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宋代·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宋代·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
宋代·寇准《踏莎行·春暮》
晚风庭院落梅初
宋代·李清照《浣溪沙·髻子伤春慵更梳》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宋代·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
宋代·周邦彦《解连环·怨怀无托》
南陌酒香梅小
宋代·王安石《谒金门·春又老》
问江路梅花开也未
宋代·程垓《酷相思·月挂霜林寒欲坠》
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
宋代·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侍婢歌江梅引,有“念此情、家万里”之句,仆曰:此词殆为我作也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此方无梅花,士人罕有知梅事者,故皆注所出(旧注:阙一首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此录示乡人者,北人谓之四笑江梅引) 天涯除馆忆江梅
宋代·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步苍苔、寻幽别坞,问梅开未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重唱梅边新度曲,催发寒梢冻蕊
宋代·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见梅枝
宋代·姜夔《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宋代·孔夷《南浦·旅怀》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
欲寄梅花
宋代·汪元量《一剪梅·怀旧》
莫寄梅花
宋代·汪元量《一剪梅·怀旧》
初发黄梅插稻时
宋代·蔡伸《长相思·村姑儿》
摘青梅荐酒,甚残寒,犹怯苎萝衣
宋代·None《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典故出处】《三都赋》
然相如赋上林而引“卢橘夏熟”,杨雄赋甘泉而陈“玉树青葱”,班固赋西都而叹以出比目,张衡赋西京而述以游海若
魏晋·左思《三都赋》
蕙风如薰,甘露如醴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其果则丹橘馀甘,荔枝之林
魏晋·左思《三都赋》
榹桃函列,梅李罗生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七发》
饮食则温淳甘脆,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煖,燂烁热暑
两汉·枚乘《七发》
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蹷痿之机;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命曰腐肠之药
两汉·枚乘《七发》
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送穷文》
携持琬琰,易一羊皮,饫于肥甘,慕彼糠糜
唐代·韩愈《送穷文》
【典故出处】《鹦鹉赋》
期守死以报德,甘尽辞以效愚
两汉·祢衡《鹦鹉赋》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孟子曰:“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饥渴害之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