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出处】《论语》
所有典故: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遂欲从之,末由也已。”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学而第壹》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为政第二》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八佾第三》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博学与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雍也第六》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过,人必知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述而第七》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泰伯第八》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罕第九》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枧,愉愉如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乡党第十》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伺坐,子曰:“以吾壹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先进第十壹》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壹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颜渊第十二》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子路第十三》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子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壹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季氏第十六》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汝安乎?”曰:“安。”“汝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汝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敫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阳货第十七》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尧曰第二十》
【典故出处】《孟子》
所有典故:
’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二节》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战国·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不仁、不智、无礼、无义,人役也
战国·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曾子曰:‘生,事之以礼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子未学礼乎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战国·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孟子曰:“礼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七节》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此之谓三有礼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去之日,遂收其田里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七节》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战国·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十节》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八节》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御与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问何说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士之托于诸侯,非礼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六节》
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战国·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七节》
恭敬之心,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曰:“礼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色与礼孰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曰:“礼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曰:“以礼食,则饥而死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取食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食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一节》
其知者以为为无礼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一战胜齐,遂有南阳,然且不可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八节》
无城郭、宫室、宗庙、祭祀之礼,无诸侯币帛饔飧,无百官有司,故二十取一而足也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节》
迎之致敬以有礼,言将行其言也,则就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其次,虽未行其言也,迎之致敬以有礼,则就之
战国·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四节》
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八节》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门也,若在所礼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三节》
无礼义,则上下乱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二节》
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智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四节》
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
战国·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典故出处】《诗经》
所有典故: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春秋·佚名《泉水》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春秋·佚名《相鼠》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春秋·佚名《芄兰》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春秋·佚名《丰年》
【典故出处】《楚辞》
所有典故:
因气变而遂曾举兮,忽神奔而鬼怪
先秦·屈原《远游》
”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
先秦·屈原《远游》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先秦·屈原《天问》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先秦·屈原《天问》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先秦·屈原《天问》
”遂去,不复与言
先秦·None《渔父》
计专专之不可化兮,原遂推而为臧
先秦·宋玉《九辩》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
先秦·屈原《离骚》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先秦·屈原《离骚》
忧心不遂,斯言谁告兮
先秦·屈原《九章》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先秦·屈原《九章》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先秦·屈原《九章》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先秦·屈原《九章》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先秦·屈原《九章》
抚珮衽以案志兮,超惘惘而遂行
先秦·屈原《九章》
据青冥而摅虹兮,遂儵忽而扪天
先秦·屈原《九章》
室家遂宗,食多方些
先秦·屈原《招魂》
时暧暧其将罢兮,遂闷叹而无名
先秦·庄忌《哀时命》
伤离散之交乱兮,遂侧身而既远
两汉·东方朔《七谏》
哀高丘之赤岸兮,遂没身而不反
两汉·东方朔《七谏》
乘六蛟兮蜿蝉,遂驰骋兮升云
两汉·王逸《九思》
行叩诚而不阿兮,遂见排而逢谗
两汉·刘向《九叹》
路荡荡其无人兮,遂不禦乎千里
两汉·刘向《九叹》
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闳而迫身
两汉·刘向《九叹》
【典故出处】《周易》
所有典故: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西周·姬昌《大壮卦》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西周·姬昌《家人卦》
九四:震遂泥。
西周·姬昌《震卦》
【典故出处】《唐诗》
所有典故: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唐代·王维《桃源行》
【典故出处】《洛神赋》
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词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
魏晋·曹植《洛神赋》
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
魏晋·曹植《洛神赋》
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魏晋·曹植《洛神赋》
【典故出处】《神女赋》
意离未绝,神心怖覆;礼不遑讫,辞不及究;愿假须臾,神女称遽
先秦·宋玉《神女赋》
【典故出处】《沧浪亭记》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宋代·苏舜钦《沧浪亭记》
【典故出处】《思旧赋》
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魏晋·向秀《思旧赋》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魏晋·向秀《思旧赋》
【典故出处】《鵩鸟赋》
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
两汉·贾谊《鵩鸟赋》
【典故出处】《吊屈原赋》
”遂自投汨罗而死
两汉·贾谊《吊屈原赋》
【典故出处】《答客难》
”诗云:‘礼义之不愆,何恤人之言
两汉·东方朔《答客难》
【典故出处】《三都赋》
於前则宣明显阳,顺德崇礼
魏晋·左思《三都赋》
藉田以礼动,大阅以义举
魏晋·左思《三都赋》
宣化之闼,崇礼之闱
魏晋·左思《三都赋》
【典故出处】《李夫人赋》
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
两汉·刘彻《李夫人赋》
【典故出处】《雪赋》
霰淅沥而先集,雪纷糅而遂多
南北朝·谢惠连《雪赋》
【典故出处】《随园记》
”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
清代·袁枚《随园记》
【典故出处】《七发》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两汉·枚乘《七发》
【典故出处】《洞箫赋》
被淋灑其靡靡兮,时横潰以阳遂
两汉·王褒《洞箫赋》
颓唐遂往,长辞远逝,漂不还兮
两汉·王褒《洞箫赋》
【典故出处】《高唐赋》
醮诸神,礼太一
先秦·宋玉《高唐赋》
【典故出处】《刺世疾邪赋》
伊五帝之不同礼,三王亦又不同乐
两汉·赵壹《刺世疾邪赋》
【典故出处】《逐贫赋》
”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两汉·扬雄《逐贫赋》
【典故出处】《游虞山记》
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椒极
清代·沈德潜《游虞山记》
【典故出处】《东征赋》
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两汉·班昭《东征赋》
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
两汉·班昭《东征赋》
【典故出处】《述行赋》
心愤此事,遂託所过,述而成赋
两汉·蔡邕《述行赋》
【典故出处】《封燕然山铭》
兹所谓一劳而久逸,暂费而永宁者也,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两汉·班固《封燕然山铭》